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读书要趁早

读书要趁早

 

作者:罗里宁

 

读书要趁早,早到什么时候,不一定要划出一个准确的年龄段,至少也要从年少开始。年少读书,最大的优势是记忆力强,对读过的书不说过目不忘,也比较容易记得住。我读书不多,能记住一点的,还是年少时读的那些东西,以后读的,大多忘了。现在的青少年,读书碰上一个好时代,走进书店,古今中外著作,多到让人难以应付。我们小时候读书,就没这个福气,也没那么多选择。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使命,对读书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年少时我们读鲁迅、读茅盾、读巴金、读杨朔、读刘白羽、读秦牧等,现在的青少年读的可能就要少一些。当时有位著名的作家叫浩然,他的书很畅销,现在知道的人,恐怕也已经不多。除此之外,外国文学的巴尔扎克、雨果、狄更斯、萨克雷,中国古典文学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不知道现在读的人还多不多。

不论哪个时代,流传下来的那些东西,总能使人受益。读鲁迅先生的《祥林嫂》,对生活在底层的人就会多出一分同情,同样生活在底层,对《一件小事》里的车夫又会多出一分尊敬。

浩然好像只上过小学,他作品里的语法修辞却运用得很规范,这是很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以前不少老作家,他们学历都不高,语法修辞都很规范,是我们现在某些获得过这样那样的文学奖的作家所不能及的。——浩然的长篇小说《艳阳天》和《金光大道》,写热火朝天的劳动生产,虽然印上一些时代的烙印,还有一些阶级斗争的描写,读这两本书,也还是让人对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一些事情有所了解。

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让人对英雄人物崇拜得不得了,赵云、马超、林冲、武松这一类人物就很让人着迷。诸葛亮的《诫子书》更是修身养性的好教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是诸葛亮为告诫自己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写的一篇书信,这篇书信,也和他的《出师表》一样,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名篇。

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他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幻灭》等几部小说,让人看到人性的善的一面,也让人看到人性的恶的一面。同样是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英国的狄更斯,他的小说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等,除了让人看到善与恶斗争,还让人经受了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高尚的灵魂的洗礼,这个经历,比起我们许多励志的玩意儿和许多心灵的鸡汤要深刻得多。

我们刚上学,就碰到“教育要革命”的年代,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社会上读书的风气并不浓厚,幸运的是,街边还有些小人书摊(现在已经很难再见得到),走到小人书摊那儿,只要肯花上五分钱,就可以蹲上大半天,翻看小人书,古今许多英雄人物在名家笔下栩栩如生,让人着迷。我年少读书,有部分就是受到街边小人书摊的影响。

那时候读得最多的,是一本从《毛泽东选集》里选编出来的,叫做《毛主席语录》的书,这本书的封面,以中国红为底色,烫金字,也叫“红宝书”,革命现代京剧《龙江颂》里有“手捧宝书满心暖,一轮红日照胸间”这样的唱词,可见其威力之大。“红宝书”里面有三篇很重要的文章,分别是《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和《纪念白求恩》,这三篇文章也被称为“老三篇”。我们背诵“老三篇”,就像今天的小朋友背诵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一样热闹。

鲁迅先生是毛泽东主席最推崇的伟大的作家,主席还特别强调,鲁迅先生“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中学课文里,毛主席和鲁迅先生的文章选得最多,另外还有一点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章,印象最深的,是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文章让我对马克思有了一点点的认识,以后读《共产党宣言》,对马克思恩格斯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就真的感觉到他们伟大。中国古典文学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范进中举》等,为我们以后阅读原著打下了一点基础。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或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热爱读书的人,也或多或少会受到他所读过的书的某些影响。好像是在《清平山堂话本》里,有一则故事,标题不记得了,内容还记得大概,里面讲一个恶少,在妻子回娘家时勾结几个狐朋狗友,为非作歹,污辱妇女。有个黄昏,天已渐黑,又要下雨,这恶少几个在外闲逛,看到有个妇女身影路过,就把这路过的妇女劫持到山洞里,欲实施污辱时,突然一道闪电划破天空,也照进了山洞,恶少这才发现,他们劫持的这位妇女,正是他那从娘家回来的妻子,妻子也看清了他的嘴脸。恶少羞愧得无地自容,跑出山洞跳进前面的湖里自尽了。这个故事对我触动很大,直到现在,只要听到与污辱妇女有关的消息,都会想起这个故事。

读书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一个好处,是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我们平时看不到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帮助我们思考,也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自己。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