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听书成了对夜生活的渴望
作者:池征遥
前面说了《逃难的艺人》的故事,大家对文中的主人翁李秀英走后,产生了许多遐想,因而留下了悬念。李秀英走后,引来了村民们对夜生活的渴望。
那时我刚过10周岁,在我的印象中,故乡金冲的夜没有城市的霓虹闪烁和繁喧。在没有明月的夜晚时,天空总是一片漆黑笼罩四野,整个村庄如怀抱中熟睡的婴孩。宁静的夜固然能让人感到一种闲适的沉醉,同时又会感到枯燥和乏味。 因此往往是送走了晚霞,就在等待破晓的黎明。
我的堂哥章正海是老党员、老队长,他说:“过去白天早早下地,晚上早早上床睡觉 ,这样单调的生活方式应当改改了!”
于是有村民出面从外面请来了一位说《山东大鼓》的流浪艺人。
说书人已过不惑之年,一口纯正的山东话,自称是《山东大鼓》的传人,长的“威武英俊”,一看便是位山东好汉。陪伴的是他的妻子,也是山东姑娘的特质“娟秀俊美”。当天晚上,在民兵排长韩守成家开讲《封神演义》。
切入正题前,说书人简要介绍了这部书的梗概。声称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等。写的是武王伐纣的故事。前三十回着重写纣王的暴虐。后七十回主要写商、周两国的战争,纣王凶而自焚,武王夺取天下,分封列国。该小说,以历史政治观念作为支撑全书的思想框架,掺杂了很多宏大的想象,表现了作者对于仁君贤主的拥护和赞颂以及对于无道昏君的不满和反抗。
说书人一边说唱一边击打着摆在架子上的大鼓,中间还不时用两枚夹在指尖的铜片伴奏。有时一人独演有时两人对唱。绘声绘色,缠绵婉转,大家听得津津有味。特别是其中哪吒闹东海、姜太公遇文王、妲己设计害比干、以至神荼郁垒、哼哈二将、混元金斗等故事,让人走心入迷。连续半个月,摘其简要才把这部书说完。每次来听书的人坐无虚席,有老有少,不用通知早早的就到齐了。那段时间,封神演义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主要话题。
在村民们依依不舍地送走了说书人后,紧接着又请来了《河南坠子》的说书艺人,听书地点选在了贫协组长强玉根的家。
据说《河南坠子》源于河南,但是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一种传统的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历史。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地。
说坠人来自于河南,说唱的是《隋唐演义》,以史为经,以人物事件为纬,以隋炀帝、朱贵儿、唐明皇、杨玉环的“两世姻缘”为大框架,自隋文帝起兵伐陈开始,到唐明皇从四川还都去世而终,记说了隋唐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说唱人拉着坠子弦(又称坠胡坠琴),用河南话唱着似七言诗一样的七字词,踩打着脚梆子,又是一番风味。
当时的我懵懵懂懂。记得很多人对唱词不是很懂,但是对以隋炀帝朱贵儿为中心人物的隋末宫廷故事;秦琼、单雄信、程咬金等“乱世英雄”反隋的故事;唐明皇杨贵妃为中心人物的“安史之乱”前后唐代宫廷故事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这次说唱用了20多个晚上,所以有人在结束时又请说唱人专门用白话文作了简要叙述,这才加深了印象。
金冲小队请外地流浪艺人说书的事不胫而走,上面派人前来了解情况,提出不能再请“外流人员”进村。因此,金冲的说书活动沉寂了一段时间。
后来住在本村的大队会计高福祥看到大家有这样的愿望和需求,便主动提出要给大家“讲古今”(即讲故事),村民们又活跃起来了,和往常不一样的是听书地点又挪到了村民谢文德的家中。
原来一向不善言表、刚入不惑之年的高会计还是个学富五车、博古通今的高人。他讲《三侠五义》时口若悬河,从小说前二十回“狸猫换太子”故事为引子,叙述了包拯成长、入仕、断案折狱、平反宫冤、迎归“国母”,最后以惩治李保作结的全过程;又从第二十八回至第六十八回,以南侠“御猫”展昭同锦毛鼠白玉堂之间“猫鼠”争雄为线索,讲“五义”归附包拯,以及包拯同众侠客义士保护范仲禹、颜查散等年轻清官,同奸臣庞太师及其爪牙的斗争;后五十二回以颜查散巡按襄阳为中心,讲众侠义同叛逆襄阳王及其党羽的斗争。可谓滚瓜烂熟,娓娓动听,故事情节迭宕起伏,每个人物栩栩如生,令人咂舌叫绝,村民们如饮琼浆玉液一般解渴。接着高会计又连续推出了《儿女英雄传》《绿野仙踪》《三国演义》《岳飞传》《杨家将》《水浒传》《聊斋》故事等,村民们无不拍手称好。
此景不长。后来金冲“说书”的事被上面叫停,声称:“你们背离当前运动,宣传封资修、魑魅魍魉,偏离了政治方向,这是不行的!”
【作者简介】池征遥,笔名水也,男,汉族,1956年生人。有在西藏、甘肃及非洲工作经历。退休前为《甘肃建设报》社长,现定居西安。拥有专业高级职称。长期以来与文字为伍,尤其酷爱文学艺术,且多有文章发表在国家、地方刊物,获得过众多奖誉。被多个国家级媒体评聘为评论员、研究员、文化学者、文学领域优质作者,入选中国名人录和世界文化名人名典。出版发行过专著专集。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