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佛不度人人自度

佛不度人人自度

 

作者/池征遥

 

年轻时经常听到老人们在教训孩子时说“佛不度人人自度”这句话。当时不明就里,便问老人这有何典故?

老人告知:“佛不度人人自度的意思是,佛祖不度化世人,世人只能自己度化成佛。佛说一切人皆有如来智慧,佛所说的只是教人恢复本来智慧德能,所以人恢复自性了,觉悟了,就是自己得度了。”

那时也是听得一头雾水,后来随着年长,翻看了一些相关的书籍,才知道这句话原来出自《金刚经》云:“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是借用宗教中佛度化人达到美好境界的提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即现实中人都是通过自己的修为磨练去达成愿想的,它并不是依靠于佛的神力来实现的。

曾有人问道:“佛即名为大觉,具一切智慧,为什么不能将我们这个世界变成美好的充满善意的世界,难道他没有慈悲心吗?为什么不来度我们呢?”

佛说:“我救不了你,人是未来佛,佛是未来人,人只可自救,自救即可成佛。佛经中言,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本已成佛 。”

这两段语言译成白话就是说:你也是佛,他也是佛,相互平等。本事一样大,他怎能救得了你,怎能干涉你选择的生活道路。而你则无明覆盖智慧,六趣轮转,三途常驻。选择不一,如此而已。你不回头,谁也不能度你。也就是说,佛祖本来也和普通人一样,人不自渡,佛也不会度,自度成功,你就能成佛。

原来这佛学也博大精深!

再仔细深读发现“佛不度人人自度”这不是一句普通用语,是有许多哲理讲究的。佛还有“普度众生”一说。众生,指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及人,佛教语。是说要以苍生为念,普遍引渡所有的人,使他们脱离苦海,登上彼岸。单从这点看他是和“佛不度人人自度”自相矛盾,深入探讨佛家人讲的“度”与不“度”那也是有界限的。

佛家讲有三种人万佛难救度。

其一,无缘之人不度。

所谓“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很多人觉得佛法既要普渡众生,又不度无缘之人,二者之间是相抵触的。其实不然,无缘不得度,是在众生的角度来说的,如果在佛的角度来看,众生皆是佛。比如《法华经》中释迦牟尼佛为一切众生授记,未来皆当作佛。也就是说,佛万德圆满,一切堪能,众生早就既度已尽。只不过,与佛无缘的众生,被无明障碍,因而沉溺六道,求出无期。

那么,众生与佛无缘又该怎样理解呢?

佛典中有一则西门老太的故事,可以生动诠释这个问题。佛陀住世时,舍卫城的男女老少几乎都皈依佛门,唯独城西门的老太不为所动。很多人劝佛前去度化她,但佛却说她与自己无缘。果不其然,佛陀到了老太的门外,那位老太甚至都不瞧佛陀一眼。佛陀回到精舍,请阿难尊者前去,为老太做皈依。结果她见到阿难,远远地就站起身来,恭敬地礼拜阿难。

佛陀开示这段因缘时说,过去无量劫以来,这位老婆婆就未与佛结过缘。

其二,不信之人不度。

佛法三藏,唯信能入;无边苦海,唯信能渡。究竟何为信呢?这要从“信他”与“信自”两方面谈起。

信他就是信佛所说三藏十二分教,如理作意,心不退转。如果不信佛所说,不去实修实证,只是把佛法当成一门世间的学问,把佛当成一位世间的圣人,很难得到佛法的实益。《中阿含经水喻经》开示,溺在水中的众生不信佛是来救他们的,甚至对自己的处境十分满意,岸上的人又如何救拔他们呢?

信自,就是相信自身本具真如佛性。《梵网经》云:“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学佛修行之人,既不应有目空一切的贡高我慢之心,也不应有卑慢之心。譬如觉得自身根基有限,可能成不了佛,再者发大乘菩提心太难,不如做个“自了汉”或者修集一些人天福报,这些都是卑慢心,所学并不究竟。

其三,不契机之人不度。

众生各有宿世因缘,因而每个人根基高低,一一各不相同。《金刚经》中有言:“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众生都是学唯一佛乘,为何会有种种差别呢?就是看自身根基与所学佛法是否契合。不契机之人,难以得度。譬如,宗门中有一部《指月录》,其中说到佛以手指月,契机之人能见到朗月当空,而不契机之人,却被手指所迷惑,难以见到圆月。

除了以上佛家人还认为有这样四种人也是不能救度的。

一是不信因果的人,即不愿意远离尘世红尘,难以解脱世俗纷扰的人。

二是偷盗三宝财物的人,即以偷盗为生的人。

三是诽谤三宝的人,即经常诋毁佛法、不尊重佛教传统和经典著作的人。

四是不孝父母、不敬师长的人,即不尊重父母、不敬仰仗师长教诲的人。

纵上所述,佛家讲的救渡自有他的清规戒律。他们讲的“佛”和普通百姓心中的“福”音相同。

由此不难看出老人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中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生活在现实中的绝大多数人独自经历不同,心情好坏不同,理想抱负不同,成败得失不同,除了自己别人是很难看懂的。有的人在人生旅途上无数次摔倒后,从不哀怨,从不言苦,从不放弃追求幸福和美好,不用谁去伸手拉他,就能自己独自站起来,这就是自救。凡经历过艰难困苦考验了的人,经历过暴风骤雨洗礼后的人,早已不再是原来那个人了,此刻便成了佛。”自然,这“佛”就成为一种智慧和觉醒的代名词,成为一种“福”报的象征。

“佛不度人人自度”,老人们借用了这句佛语旨在教育孩子们要树立远大目标,从小立志,长大成人。

 1

【作者简介】池征遥,笔名水也,男,汉族,1956年生人。有在西藏、甘肃及非洲工作经历。退休前为《甘肃建设报》社长,现定居西安。拥有专业高级职称。长期以来与文字为伍,尤其酷爱文学艺术,且多有文章发表在国家、地方刊物,获得过众多奖誉。被多个国家级媒体评聘为评论员、研究员、文化学者、文学领域优质作者,入选中国名人录和世界文化名人名典。出版发行过专著专集。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