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感恩清明

感恩清明

 

作者:池征遥

 

清明节快到了,很多人要去扫墓,但是清明节的来历我们很多人是不清楚的。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时,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晋文公。即位后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鄙视争功讨赏,他打好行装同母亲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又发现一血书,上写: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死而复活。便赐老柳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来历正是感恩,我们清明节上坟祭祀先祖,就是沿袭这种感恩的精神。

 

然而,现在的清明节好像专注了那些死去的先人,却没有对活着的,对自己有恩的人,似乎将更多、更重要的感恩淡化了。一个充满感恩的社会,应该明了自己艰难的民族。明白恩惠的人才能珍惜现实,珍视历史,敬重别人,敬畏公德。

 

我们在感恩逝去的历史和人的同时,更应该感恩自然,因为它把自已变的苍老,却把大地渲染成绿色,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更应该感恩家庭、感恩学校、感恩医院、感恩企业、感恩社会、感恩国家等。因为感恩是一个人拥有的本性,生活、工作、学习中都会遇到各个方面对你的关心照顾,也许你不能一一报答,但是对他们表示感恩是必须的。

 

感恩是一种心态,犹如口渴时喝一杯绿茶,甘甜解渴,清香沁肺。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

 

感恩要以爱之心做事,以感恩之心做人。感恩要以才为本,以德为先,创造价值。

 

一个不懂感恩的民族是不会有凝聚力的。希望清明节对于我们,不仅仅是缅怀祭祀,更重要的是感恩致敬!

 aHR0cHM6Ly90eGNkbjEtbXByZXMuNTF2di5jb20vdl9ibG9jay9ub2RlL3Ztc2NhLzIwMjQvMy81LzY3ZWNhNTRjY2ZkYWIyZThiMjA3N2FiY2JjY2U3MWYwLmpwZy5jdzIxNjAuanBn (14)

【作者简介】池征遥,笔名水也,男,汉族,1956年生人。有在西藏、甘肃及非洲工作经历。退休前为《甘肃建设报》社长,现定居西安。拥有专业高级职称。长期以来与文字为伍,尤其酷爱文学艺术,且多有文章发表在国家、地方刊物,获得过众多奖誉。被多个国家级媒体评聘为评论员、研究员、文化学者、文学领域优质作者,入选中国名人录和世界文化名人名典。出版发行过专著专集。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