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天道酬勤

2 

天道酬勤

 

作者:池征遥

 

“天道酬勤”,这四个字简洁而深刻,从古到今,激励了无以计数、孜孜不倦,为理想奋斗的人。

 

于甲辰年首,画家李宝堂先生将它书写成匾,挂在书房,经常回味,铭记不忘。

 

前日,他专门打来电话、发来微信,将这四字赠送于我,并让我精读细研,深悟其含义,又有心得。愿我们不负龙年,得之所愿。

 

“天道酬勤”,我在上小学时就在课堂里读过,老师有过精解。

 

它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乾,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春华秋实,天道酬勤。生有尽,业无穷,勤无价,耕耘为天。”释义:天道,天理;酬,报偿、回报。寓意,上天会公平地回报付出辛劳的人。后来引指,只要辛勤地劳作,就会有所收获。

 

按历史文献顺序,周易最早,尚书、春秋、国语、左传、论语、孟子、楚辞均在其后,也有相关表述和记载。

 

《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著作,建立在阴阳二元论的基础上,用于论证和描述事物的运行规律。它对天地万物的性状进行归类,讨论天干地支和五行理论,并能够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天道酬勤”,在历史上早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悠久绵长,广泛深远,几乎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一再阐明,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是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了天才。

 

我的老师曾多次把曾国藩拿来作为例证,称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但他小时候的天赋并不高。谆谆教导我们要学有专攻,术有所长,持之以恒。古今贤达,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终琢玉成器。

 

相传,当年的曾国藩有点“迂”。有一天他在家中夜读,对一篇文章反反复复不知读了多少遍,都没能背下来。不曾想,当夜有个贼进了他家,潜伏在床下,希望他早点读完书入睡,之后好行窃。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实在忍无可忍跳将出来,大怒道:“孺子小儿,你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语毕,将那文章滚瓜烂熟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虽是笑话,却幽默风趣,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做人做事,要有决心有恒心,还要有心智,方能有所成。

 

曾国藩读书,但凡不读懂上一句,决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决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其韧性,可圈可点,实乃难能可贵。

 

据史载,曾国藩除了个人勤奋有志向,还因为得到了良好的家庭管教。他从认字开始,常常在睡梦中被父亲叫醒,随后起床背诵四书五经。一遍不成就十遍,十遍不成就百遍,百遍不成就千遍,直到背诵下来为止,从而养成了坚持不懈,知难而进的好习惯。

 

人的天性是趋甜避苦,而孜孜不倦地读书则是一件苦差事。然而,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常读书、读好书本身就是在培养一个人崇高的人生态度,并能磨炼出一个人尚美的心灵和趋强的意志力。曾国藩的会试也并非一帆风顺,不过天道酬勤,第三次他终于如愿以偿。

 

他成为晚清第一名臣、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后人总结归纳他的成功在于五个方面的勤奋:身体上的勤奋,勇于探险和体验;眼睛上的勤奋,仔细观察和审阅;手上的勤奋,整理易弃之物和记录易忘之事;口上的勤奋,互相规劝和训导;心灵上的勤奋,精诚和苦思。他认为:“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怎一个“勤”字了得,都是从历史经验和社会生活中得来的。大凡古代明君名人,在“勤”字上都下足了苦功。在“勤”与“治”上留下许多不朽言论。

 

还记得在《劝学诗》中,宋真宗赵恒提到,虽然书中未必有黄金屋,但读书本身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诗中的“苏秦锥刺股”“孙敬头悬梁”“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和孙康囊萤映雪”等典故,都是关于勤奋学习的故事。         

 

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强调了勤奋在攀登知识高峰和探索知识海洋中的重要性及其价值,并多次将“天道酬勤”这一经典,至理名言,惠赠至亲好友。

 

“有田不耕仓禀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少壮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此出明·朱熹《增广贤文.警世贤文》之勤奋篇,讲的都是同理。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天道酬勤”变成了成语,衍生出众多关于“勤”的词汇。譬如:勤劳、勤快、勤政、勤谨、勤勉、勤恳、勤俭;业精于勤荒于嬉、勤能补拙、勤学苦练、勤学好问、勤学励志、勤学不怠、人勤春早,等等等。    

 

他们都是在告诫人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有所为有所成,就要遵循天道酬勤之,有相应的付出,值得去学习领会和借鉴。

 

“天道酬勤,春华秋实。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中说的一句话,犹如洪钟、意味深长,今天还在耳畔回响。

 

在我心目中,李先生一直是一位以勤奋和才华纵横称誉的师者。所有作品如其为人,在文化艺术界享有盛誉。所散发出的那种矢志不渝、奋楫追求的进取精神和人生态度,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天道酬勤”。今天再读,往日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我们朝夕相处,彼此共鸣,一同见证了走过的路程,一起度过了那些难忘的岁月时光。

 

他不论做啥都执着努力,追求完美,一步一个脚印,每年迈上一个新台阶。而且,从政时不忘研艺,可谓德艺双馨。兼收并蓄,集无数光环于一身,使他不断走向事业峰巅。他的经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会有所启迪。只有在勤奋努力的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获得属于我们的回报。

 

至此,我对李先生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感受到了,这些就是他在事业上精进发展,取得成功的秘诀。可以看出,他也希望我不忘初心,再接再厉,取得新成果。我向李先生致敬。

 

真诚感谢慷慨赠送,我会倍加珍惜这份礼物,将其化为前行的动力。拿起手中的笔,继续书写人生,做有品行、有作为、有操守的作家和诗人,为当今社会做些有益的贡献。

 

愿我们共同努力,让“天道酬勤”的信念在余生旅途中更加闪光。

 8

【作者简介】

李宝堂,1952年生,山东省嘉祥县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甘肃日报社原社长、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副主席、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原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甘肃省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敦煌文化形象代言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八届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他的国画作品强调写意精神,善于运用水墨、色彩构建出西部山水的豪迈气象。众多文章作品在全国获大奖,出版多部专著和专集。

 

池征遥,笔名水也,男,汉族,1956年生人。有在西藏、甘肃及非洲工作经历。《甘肃建设报》原社长,现定居西安。拥有专业高级职称。长期以来与文字为伍,尤其酷爱文学艺术,且多有文章发表在国家、地方刊物,获得过众多奖誉。被多个国家级媒体评聘为评论员、研究员、文化学者、文学领域优质作者,入选中国名人录和世界文化名人名典。出版有理论专著和文学专集。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