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作者:姚正勇

 

我向来很不喜欢狗,当然也不讨厌甚至厌恶狗。但我很害怕狗,毕竟现实世界还是古今中外,狗伤人的事件确实很多。

要是在早些时代,至少民国以前的时代,我想大众会认为狗不是什么好东西,或者与牛、马、猪之类比较起来,绝对不是什么好的动物,要不然人们怎么会生出这么多与狗有关的话语或者词语来说某个人或者某类人什么什么的不好?如:某人很讨厌你,他(她)可能会随口来一句“你这狗东西”。又如果某人靠依附某一团体或者某一阶级的对立面而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个时候某人就成了“狗腿子”、或者“狗娘养的”了。当然在小老百姓中不慎交到了一群狐朋狗友,那就麻烦了。这些狐朋狗友他不仅仅对你毫无帮助,甚至对你会带来极大的伤害。

我不喜欢狗,但曾经被养过一条狗。为什么是被养呢?因为我天生怕狗,不是我主动要去养狗,而是有一位亲戚送给我家一条狗,让我家饲养。我家养那条狗的时间大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早期,当时我八九岁,弟弟六七岁。那是一个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小孩子没有什么可玩的东西。在农村,一条狗就是小孩子最好的玩伴,放学后,牵着一条小狗在田野中四处闲逛那就是小孩子最惬意的事情。但狗毕竟是狗,它总是会伤人。所以对于我和弟弟那样胆小的人来说,家里有条狗并不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不过家里居然有狗了,我和弟弟放学后或者吃饭的时候总是从锅里或者碗里留出一个“大饭团”作为我家的狗粮。这只狗总是睡在我家的炕火边,我和弟弟放学后也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去遛狗。而我的父母亲农活忙完回家,困得不得了,更没有时间照管这只狗。不过这只狗还很好,尽管我家对它不是很好,可是它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家,尽管白天它四处寻食,四处流浪。但天黑了,我家的那只狗也就来我家了。

我家那只狗在我的心中,不存在是好还是不好。但有时候我真的感觉到“它是一条没有良心的狗”。记得有一次,我和弟弟去邻居家看电视回来。家里黑灯瞎火的(那时候由于电力供应不足,农村基本上晚上十点后限电),我家的狗听到我和弟弟回家弄出了响声,汪汪汪的对我和弟弟大叫,弄得我和弟弟手足无措,虚惊一场,害怕被狗伤到。从那以后,我和弟弟一致认为:这是一条没有良心的狗。那条狗后来被邻村的一个做狗生意的买走了。当时我和弟弟在上学,据我妈妈说:“这条狗卖了也无妨,一个饭团放在装狗的口袋里,狗钻进口袋,那狗商人背着就走了,哼都不哼一声”。

自此后,我家直到现在,再也无狗。

在当今社会,狗好像变成大众之所爱了。现在人很流行养狗,好像自己街上牵着一条狗或者怀里抱着一条狗,就把自己好像当成是人上人了,至少可以把自己看成是有钱阶级或者“上层阶级”了。所以现实社会很多人想方设法的都要养一条狗。放眼望去,热闹的街市上,小区里,公园里,年轻的漂亮的妹妹胸前抱着狗、年老的大爷大妈、年轻的少妇和老少爷们牵着狗,好像狗真的成了他们家的一份子了。家里有什么吃的,先给狗吃。家里有什么穿的先给狗穿。甚至逢年过节也要给狗购置新衣,添置狗粮,真的是“唯狗是从”。难怪乎现在社会上会有“舔狗”一说。

我悄悄地问了一下“度娘”,什么是“舔狗”?“舔狗”,跪舔之狗也,指那些在男女关系中放弃尊严和底线,热脸去贴冷屁股的人,或者指毫无原则地吹捧或阿谀奉承之人。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犯贱。从这个词条中“舔狗”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在爱情里卑微到委曲求全的那类人,当然用民国时期张爱玲很文艺的话就是“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这句话太文艺了,对于我们老百姓我丝毫看不出有“舔狗”味道。另一层意思是指毫无原则的吹捧或阿谀奉承之人。

我这里对前一种的“舔狗”也就是那些在男女关系中放弃尊严和底线,热脸去贴冷屁股的人我就不讨论了。毕竟那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影响不大。我就讨论那种毫无原则的吹捧或阿谀奉承之人,毕竟这种人影响很大。小则害单位害团体,大则不仅祸国还殃民。

有些人在单位或者在自己的小团体中,为了自己的生存,或者为了谋取更大的不正当的利益,宁愿当“舔狗”,在领导面前“摇头摆尾”领导说一,不能说二,领导有些决策在出台之后,征询职工意见,本来决策上有点小瑕疵,这需要我们毫无保留地指出来,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使决策更完善更合理。但舔狗的总是对领导大加赞赏,鲜花掌声一股脑儿的投向领导,弄得领导飘飘然,忘乎所以,久而久之就老子天下第一了。

“舔狗”以及无原则阿谀奉承的人往往怀有不同目的,他们对某一项决策不会提供真实的反馈和建议,反而会助长领导的一种唯我独尊、自以为是的态度,这种态度如果长期存在,可能会让个人或组织陷入自我陶醉的状态,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和外界的真实评价。最后,毫无原则的吹捧或阿谀奉承还可能成为一种“围猎”的手段,通过花言巧语和奉承吹捧,诱导个人或组织在不法商人或不正当利益获得者的影响下,防线崩塌,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舔狗”之人的危害不容忽视,他(她)不仅腐蚀了个人的道德和法律观念,还可能对整个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对于大众而言,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这种看似甜美实则有毒的行为;对于组织而言,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防止阿谀奉承之风侵蚀组织的健康肌体。

谨此小记,望大众不要当狗,更不要“舔狗”


 图片1

作者简介:姚正勇,中学教师,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作家协会会员、理事。高级技术职称,喜欢文学。在中国作家网、省、市刊物有诗歌、散文和小说发表,偶有获奖。参与编写《云峰八寨》一书,作品《脱贫攻坚战日记》(节选)荣获2020年“秋实杯”讲好脱贫攻坚好故事征文大赛二等奖、诗歌《我爱你,故乡的洗布河》荣获党史教育“万众一心跟党走”征文比赛二等奖。坚持用文字表达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