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中秋赋(外七篇)

中秋赋(外七篇)

 

作者:徐业君

 

昔人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余闻此言,感中秋之佳节,乃赋此篇,以表余怀。

 

夫中秋者,岁之半也,月之圆也。当此之时,天高气爽,玉露生凉。举目而望,则见皓月当空,如镜之磨,如珠之莹。其光皎洁,其色清明,照彻寰宇,无微不照。乃知天地之大,有此明月,实为人间之幸也。

 

是夜也,家家户户,皆设宴席,以庆团圆。老少咸集,欢声笑语,溢于庭户。或品茗论道,或吟诗作画,或抚琴鼓瑟,或弈棋为乐。其乐融融,情意绵绵。此乃人间之乐事,亦中秋之真谛也。

 

余观此景,感而叹曰:“人生如月,有圆有缺。今当此圆月之时,宜乎珍惜。夫团圆之乐,非易得也。或因生计而别离,或因世事而阻隔。故当此佳节,更应倍加珍视,以表亲情、友情之深厚。”

 

又思古人之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夫明月者,普照天下,无分彼此。今人虽隔千里,而能共赏此月,亦人生之一大快事也。故余愿天下之人,无论贫富贵贱,皆能于此佳节,团圆美满,共享天伦之乐。

 

然则,世事无常,人生易老。今当此佳节,宜乎放怀一乐,以慰平生。夫忧愁烦恼,皆由心生。若能放下执念,则心境自明,忧愁自消。故余愿天下之人,皆能于此佳节,放下忧愁,共享欢乐。

 

夫中秋者,亦为感恩之时。当思天地之德,父母之恩,师长之教,朋友之助。皆应铭记于心,以报厚恩。故余愿天下之人,皆能于此佳节,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事。

 

至于余者,亦当自省其身。夫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当勤奋向学,以立身行道。勿使岁月空逝,而无所成就。故余愿以此佳节为勉,勤奋向学,以图将来。

 

总之,中秋佳节,乃人间之盛事也。当此之时,宜乎珍惜团圆之乐,放下忧愁烦恼,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事。亦当自省其身,勤奋向学,以图将来。愿天下之人,皆能于此佳节,共享欢乐,同庆团圆。此乃余赋此篇之深意也。

 

企石秋枫盛况记

 

闻企石镇有千年秋枫文化节之盛事,乃一方之庆典,百姓之欢腾。吾虽未躬逢其盛,然心向往之,遥想其景,不禁感慨系之,遂作文以记之。

 

企石之地,素以文风昌盛、民俗淳厚著称。今逢秋枫文化节,更是人声鼎沸,如潮如涌。盖因全镇之人,皆聚于此,共襄盛举。夜市灯火辉煌,烟火之气弥漫,场面之壮观,实乃罕见。吾闻之,心已随众人往之,想象其热闹非凡之景,不禁神往。

 

夫秋枫者,乃企石之象征也。其树形巍峨,叶色苍翠,历经千年而不衰。今当文化节之际,百姓环绕其下,欢庆歌舞,以表对秋枫之敬仰与喜爱。此情此景,岂非人间之盛事乎?

 

又闻夜市之中,百货云集,琳琅满目。百姓流连忘返,争相购买。更有美食佳肴,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此皆企石之民俗风情,亦为企业文化之体现。吾想其景,必是热闹非凡,欢声笑语不断。

 

夫场面之壮观,非止于此。吾闻有舞龙舞狮、戏曲表演等传统文化活动,亦有现代歌舞、灯光秀等时尚元素融入其中。古今交融,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此乃企石文化之魅力所在也。

 

吾虽未至其境,然心已随众人往之。企石千年秋枫文化节之盛况,已深深刻印于吾心之中。愿企石之地,文风永续,民俗不衰;愿秋枫之树,历经千年而更加繁茂;愿百姓之生活,如秋枫之叶,岁岁常青,幸福安康。

 

今作文以记之,亦欲告之于世:企石之地,有秋枫之盛景;文化节之际,乃人间之欢腾。愿诸君共赏之,同领其风韵也。

 

秋爱之述

 

秋风起兮叶纷飞,天地萧瑟而情绵绵。吾观于秋,爱在其中矣。夫秋,四时之季也,万物收敛,寒气渐生。然则,爱于秋者,何也?盖以秋之景,易感人之心;秋之情,易触人之怀也。

 

吾尝漫步于林间,见落叶飘零,感岁月之匆匆。而思吾所爱之人,亦如秋叶之离枝,或远或近,总在心中萦绕。秋之景,岂非人生之喻乎?吾爱之人,亦如秋之景,虽时有变迁,而情之深,意之切,未尝稍减也。

 

又尝登高而望远,见山川之壮丽,感天地之无穷。而思吾之爱情,亦如山川之恒久,天地之无垠。秋之时,万物皆收,而爱情独盛。岂非爱情之力,能胜万物之凋零乎?

 

吾又观于秋之月,皎洁而明亮。如吾之爱情,纯洁而无瑕。月光之下,万物皆静,而爱情独动。岂非爱情之热,能融万物之寒凉乎?

 

夫秋之爱,何止于景?亦在于心。心有所爱,则秋之景皆成爱之象征。落叶飘零,是爱情之缠绵;寒风萧瑟,是爱情之考验。吾于秋中,感爱情之深邃,亦感人生之无常。然则,爱情之力,能胜人生之无常,而使之充满希望与温暖。

 

吾爱秋天,亦爱吾所爱之人。秋天之美,在于其景之壮丽,情之深沉。吾所爱之人,亦如秋天之美,使吾心生向往,情不能已。愿吾之爱情,如秋天之恒久,岁月之无穷。虽历经风雨,而情之深,意之切,永不变心。

 

秋之爱,深矣!远矣!吾愿执子之手,与子共赏秋之景,共感秋之情。使吾之爱情,如秋天之壮丽,如月光之皎洁。吾爱秋天,更爱吾所爱之人也!

 

秋之爱赋

 

夫秋者,天地之正气,岁月之佳辰。其色苍苍,其气凉凉,万物于此而收成,人心于此而舒畅。予独爱秋之深沉,秋之萧瑟,秋之丰盈,愿抒怀以赞其美。

 

观夫秋之天,高远而明净,如碧波之万顷,无纤尘之可染。日色于此而更显其辉,月色于此而愈增其洁。凉风拂面,不带暑气之炎烈,亦无寒气之侵凌。人心随之而清爽,思绪随之而飘逸。

 

察夫秋之地,万物皆有所归。稻谷金黄,硕果累累,农人于此而欢歌,百兽于此而备食。木叶飘零,草色枯黄,然此乃自然之常理,生命之轮回。予观之而无悲,反觉其美,盖因知枯荣相替,乃天地之大道也。

 

感夫秋之气,萧瑟而深沉。风声起于青萍之末,至于九霄之上,如琴瑟之和鸣,如英雄之长叹。予闻之而心动,知此乃天地之悲歌,亦人生之感慨。然悲而不伤,哀而不怨,盖因秋之气,本含生生之机,待时而发。

 

爱夫秋之景,丰富多彩,变幻无穷。朝霞映天,如锦绣之绚烂;晚霞满地,似丹青之淋漓。山色苍茫,水光潋滟,皆秋之所赐。予游于秋之中,如入画境,心旷神怡,忘归之路。

 

夫秋之爱,非独予也。古人亦有言:“秋水共长天一色”,“我言秋日胜春朝”。盖因秋之美,非仅在于其形,更在于其神。其神也,深沉而内敛,萧瑟而坚韧,丰盈而谦逊。此乃秋之真性,亦人之所当学也。

 

故予爱秋,不仅爱其形之美,更爱其神之妙。愿人间之众人,亦能如秋一般,深沉而不失热烈,萧瑟而不失生机,丰盈而不失谦逊。则人间将无秋之悲,而唯有秋之喜矣。

 

我爱家乡的青纱帐

 

秋天,总是带着一种别样的情感,悄悄地走进每个人的心田。而对于我来说,家乡的秋天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尤其是那片片青纱帐,如同童年的梦,温柔地包裹着我所有的记忆与思念。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两旁的青纱帐如同绿色的波浪,随风起伏,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故事。那些高高的玉米秆,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宛如一道道绿色的屏障,将外界的喧嚣与纷扰都隔绝开来。走进其中,就像走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只剩下宁静与安详。

 

我记得小时候,每当秋天来临,我都会和小伙伴们一起钻进青纱帐里玩耍。我们在里面捉迷藏、讲故事,甚至有时候还会在里面搭建一个小小的“秘密基地”,幻想着自己是一个小小的探险家,探索着这片未知的“丛林”。那时的我们,无忧无虑,只知道这片青纱帐是我们最好的玩伴和庇护所。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长大,离开了家乡,走向了外面的世界。城市的喧嚣与繁忙让我时常感到疲惫与迷茫。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家乡的那片青纱帐,想起它带给我的那份宁静与安详。于是,我会选择一个晴朗的周末,回到家乡,再次走进那片熟悉的绿色世界。

 

走在青纱帐中,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光。那些曾经的欢笑与泪水都化作了一片片绿色的叶子,在秋风中轻轻摇曳。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是家乡的味道,是青纱帐的味道,也是童年的味道。那一刻,我仿佛与这片土地、这片青纱帐融为了一体,所有的疲惫与迷茫都烟消云散。

 

除了带给我欢乐与安宁,青纱帐还是家乡人民勤劳与智慧的象征。每当秋天来临,乡亲们都会忙碌起来,收割着这片土地上的果实。他们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这片土地,也用自己的双手编织着这片青纱帐。在这片绿色的世界里,我看到了家乡人民的坚韧与执着,也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如今,虽然我已经离开了家乡,但那片青纱帐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每当我感到疲惫或迷茫时,我都会想起它带给我的那份宁静与力量。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经历了什么,那片青纱帐都会像一盏明灯一样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我爱家乡的秋天,更爱那片片青纱帐。它们不仅是我童年的回忆与欢乐的场所,更是我心灵的寄托与力量的源泉。每当我想起它们时,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家乡的思念与眷恋之情。愿那片青纱帐永远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也愿我的家乡永远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家乡的高粱红了

 

一夜秋风吹过,家乡的田野仿佛被施了魔法,高粱齐刷刷地红了。那红,不仅仅是色彩的红,更是一种丰收的喜悦,一种生活的热烈。太阳升起来,金色的光芒洒在高粱上,它们像是穿上了金色的外衣,闪烁着丰收的光芒。

 

河水潺潺,沟渠纵横,它们都映着高粱的红。天是红的,地是红的,水也是红的,整个世界仿佛都被高粱的红所感染,所陶醉。秋风,就像一位巧手的画师,用红色的画笔,在田野上勾勒出一幅幅丰收的画卷。

 

看,一群那穿红服、扎红绳辫子的姑娘,在田间劳作。她们的笑脸,比高粱还要红,那是丰收的喜悦,那是劳动的甜蜜。她们弯下腰,割下一束束高粱,那动作,就像是在舞蹈,庆祝着丰收的到来。

 

高粱,你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用你丰盈的果实,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你的红,不仅仅是色彩的红,更是一种生活的热烈,一种对未来的期盼。你站在那里,风吹过,你摇曳生姿,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故事。

 

人们看着你,仿佛就看到了高粱酒、高粱饭,那醇厚的味道,仿佛已经飘进了他们的鼻端。他们笑着,聊着,庆祝着丰收的到来。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笑容,比高粱还要红,还要灿烂。

 

秋天,因为有了高粱的红,而变得更加热烈,更加丰富多彩。那红,就像是一团火,燃烧在田野上,燃烧在人们的心中。它照亮了人们的脸庞,也照亮了人们的生活。他们知道,有了高粱的丰收,这个秋天,他们的日子将会更加红火。

 

高粱啊,你是家乡的骄傲,你是秋天的使者。你的红,不仅仅是色彩的红,更是一种生活的热烈,一种对未来的期盼。你站在那里,风吹过,你摇曳生姿,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故事。你的故事,就是家乡的故事,就是秋天的故事。

 

家乡的田野上,高粱红了,那是丰收的色彩,那是生活的热烈。人们看着你,笑着,聊着,庆祝着丰收的到来。他们知道,这个秋天,因为有了你,他们的日子将会更加红火,更加美好。高粱啊,你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用你丰盈的果实,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滋养着他们的心灵。

 

境随心转,尘蕴菩提:一时一景之悟道篇

 

夫人生在世,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时之变迁,景亦随之而换,心境亦随之而迁。观天地之万物,一树一尘,皆含道妙,皆寓菩提。吾欲论其奥义,述其微妙,愿诸君静听之。

 

一时之景,变幻无穷。朝霞满天,旭日东升,人心为之振奋;夕阳西下,晚霞映天,人情为之感伤。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四时之景不同,而人心之境亦异。故知,境由心生,心随境转。善观景者,必先知心之境也。

 

一树之姿,千变万化。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之象也;叶落枝枯,萧瑟凄凉,衰败凋零之景也。然则,树之生死,非由外境,实由内功。根深则叶茂,内固则外强。人亦如是,心之修养,乃立身之本也。

 

一尘之微,亦含道妙。尘埃落定,万物归宁,静谧安详之态也;尘埃飞扬,纷扰扰攘,动荡不安之象也。然则,尘之起落,非由天定,实由心动。心静则尘定,心动则尘飞。故知,尘之微妙,实乃心之映照也。

 

菩提之意,深奥难测。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言道出菩提之真谛,即心之清净,无物无我,方能达到菩提之境。然则,菩提非远,即在人心。一念之悟,即可成佛;一念之迷,即为凡夫。故知,菩提之求,实乃心之修行也。

综上所述,一时一景一心境,一树一尘一菩提。境由心生,心随境转;树之生死,由内功定;尘之起落,由心动决;菩提之求,实乃心行。吾人当修心养性,以观天地之万物,悟道之妙理。心之清净,无物无我,则能洞察万物之本质,领悟生命之真谛。愿诸君共勉之!

夫人生短暂,光阴易逝。愿吾辈珍惜每一时每一景,用心感受心境之变迁;愿吾辈善待每一树一尘,深知其中蕴含之道妙与菩提。如此,则能于有限之生命中,领悟无限之真理与智慧也。

 

千言述怀:缘何驻足深圳,此城之魅,科技之都也

 

昔我初至深圳,满目皆是繁华之景,高楼耸立,车马喧嚣,人潮涌动,如一幅生机勃勃之画卷。而深圳北站,更是此城之门户,高铁站之雄伟,令人叹为观止。吾心暗自思量,此城何以如此吸引众人,令吾等驻足不前?

 

盖因深圳乃科技之都,创新之地也。此城汇聚天下英才,各领风骚,共谋发展。科技之树在此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硕果累累。吾辈身处其中,感受科技之魅力,沐浴创新之阳光,心中豪情万丈,欲与此城共进退,共创辉煌。

 

又观深圳之文化,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无论来自何方,皆可在此找到归属感。此城之人,勤劳智慧,敢于拼搏,勇于创新。吾与众人相交,感受其热情与真诚,心中倍感温暖。吾知,此城之人,乃吾之良师益友,共助吾成长。

 

再者,深圳之机遇多多,挑战与机遇并存。此城如一片沃土,滋养着吾辈之梦想。吾在此寻觅机遇,挑战自我,历经风雨,终见彩虹。吾知,此城乃吾实现梦想之地,吾将与此城共铸辉煌。

 

深圳北站,高铁站之雄伟,乃此城之象征。吾每次至此,皆感此城之蓬勃发展,如列车般疾驰向前。吾知,此城之未来,不可限量。吾将与此城同行,共创美好明天。

 

综上所述,吾选择驻足深圳,乃因此城之魅力无穷。科技之都,创新之地,文化之包容,机遇之多多,皆令吾心生向往。吾知,此城乃吾之归宿,吾将与此城共进退,共创辉煌。愿此城之未来更加美好,愿吾与此城之缘分永续不绝。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