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寨子因前面田埂上有一棵高大茂盛的栗木树和寨子背后山上有众多的栗木树而取寨名,它就是贵州省都匀市绿茵湖街道邦水村“栗木寨”(十二、十三组)。然而,神秘的寨子,不少历史文化的存在,令人叹为观止,却鲜为人知。
栗木寨文化缩影,两名教师获“全国奖”
作者:罗祖文(贵州)
2024年9月10日教师节前夕,笔者慕名深入贵州省都匀市绿茵湖街道邦水村栗木寨走访,了解寨子读书当教师情况,发现一个寨子有140多户人家,仅有2名退休老师在工作岗位,为集体争荣誉的同时,个人获得国家级(国家部级)表彰。
罗振亚(原名罗黄香),男,在瓮安县雍阳镇城关一小教育辅导站站长退休,今年85岁。1989年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授与优秀教师奖章,从1989年9月起,每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至终身。
罗祖文,男,先后在过小学、中学、区教办(改制镇辅导站)、教育局、党委政府等工作,于2021年在都匀市精神文明建设中心退休,今年64岁。1999年1月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评为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工作者,2004年7月1日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评为优秀农村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
参评全国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主要事迹资料显示:“罗祖文是都匀市墨冲镇教育辅导站兼职体育教研员,从91年以来就重视抓全镇中、小学体育达标工作,先后请有关老师到墨冲进行达标培训3次,并经常深入到村小开展达标工作,为此我市墨冲镇村小以上均开展施标工作,每年有村小、中心校全镇的统计资料及达标工作总结,该同志在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收集整理了多年的体育资料,是我市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中优秀的组织人才,故推荐罗祖文同志参加都匀市参加全国达标先进个人评选。”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
作为一名热爱文学的旅行者,总想寻找那些被历史和文化的双重印记所熏陶的古文化。而栗木寨“助力乡村振兴”中提炼特产之寨、文化之寨、故事之寨、礼仪之寨、山歌之寨、教师之寨、艺术之寨“7个之寨”,正是令人心驰神往。
历史记载或传说,与文化有关
岁月无言,金石可鉴。从“活”起来的文物,看文明担当,让历史说话。
栗木寨的历史悠久,只要你去慢慢挖掘,你一定被这些远古离奇的历史所沉迷。
行走在寨子,仿佛穿梭于时空隧道,看到寨子门口(十二组停车场旁)留存有明代科举进士两块石碑,其中一块的一面刻有能看到“咸丰己未岁”5个大字,囊括早期栗木寨的历史文化教育,充分显示了寨民工匠的精湛技艺,沉淀了民族气质和时代精神。
古稀之年罗甲老人介绍,隋唐时代,栗木寨人们为了表达情结“状元”,专门给考取科举进士树立石碑坊(又称“韦子”),每块中间有两个四方洞,用来穿上横木,让旗杆插入,旗帜飘扬,赋予重要的德性期待。那个时期,为纪念丰功伟绩,寨子有取名罗上甲、罗上奉两位人物,因有文化,去考状元,黄帝说不准带“上”字的人(姓名)报名,因只能黄帝在上,其它只能在下,后他们分别改为罗奉甲、罗奉恩。可以说,古代栗木寨人有着很强的状元意识,为考上科举进士尽而考取状元举旗之说。
花甲之年罗祖宁老人介绍,“破四旧”(即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以及“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时期,1966年,栗木寨人们眼睁睁看到立在寨子门口的四块石碑被推倒,拿去当作水沟桥板和盖板。当时,距栗木寨不远一个寨子的年轻人,创作有一首诗内容为“高寨上来牛奶场,家家驻封砖房,今年粮食大丰收,个个穿着的确凉。”的打油诗,也被举报诗中的封建的“封”,丰收的“丰”暗指空气中的“风”,视为对社会不满,被批斗。
据了解,2003年栗木村设置八个小组,一二五七组在栗木寨,三组在坪寨,四、六组在胡家寨,八组在洞口田。同年,栗木寨因为一年不幸去世达7人,引起大家对健康和生命的重视。当时,吴跃行(栗木村支书)、罗甲(栗木村主任兼第七组组长)、罗维福(栗木村会计)、罗祖成(原会计)、罗黄道(第五组组长)、罗强(原组长)、罗黄兴(原会计)、罗黄卫、罗兴字(原组长)、曾陈华、罗龙国(原组长)、罗祖敬(原会计)、罗龙光、罗龙本(第二组组长)、罗龙轩、罗维成(原组长)、罗泽生、罗维海、罗祖华、罗宇江(第一组组长)、罗龙成等组干部、群众提出“扫寨”驱赶瘟疫和邪恶,动员大家把黄背后新沟当石板桥基本完好的两块科举进士石碑坊抬来立在原来寨子门口,同时劝君莫负好时光,未来的日子,多读书,读好书。让“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等言诚不虚。
位于邦水场坝上游、坪寨旁、胡家寨与栗木寨之间、金钟山脚下“罗氏祠堂”残留旧址及栗木小学门前墙壁下还保留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捐建该祠堂名单石刻碑,吸引不少行人驻着观看。
罗氏祠堂包括平浪、凯口、石龙、凯酉、林荫、邦水一带等罗氏家族,是栗木寨、胡家寨、平寨、朗里寨等大户人家请风水先生择地修建,房屋高,空间大,外面广,正门的柱头的垫脚石,有老虎形,有锣鼓形。门口有狮子四个,其中最大两个约1.2米高放置大门前,最小两个约0.6米高放置大门内大厅前面撑柱子。有一处神乎其神,即:罗氏祠堂门头上方自然长出一棵勾皮麻树(中药名,小枝细长,蔓生而弯曲)流传远久。去过这个祠堂的人们,都要仰望一分钟,成为祠堂文化典故。凡是外出的人们,认定是不是栗木寨人,以能说出“罗氏祠堂门头上有一棵构皮麻树”算数。1958年,人民公社运动在全国农村地区启动,把罗氏祠堂“清空”用于一至五年级教室,1968年把高大的四合院砌成一层直角形共六间教室(含一个办公室),挂牌“栗木生产大队小学校”,1991年,学校与邦水中心校整合,统一教学管理。
罗氏祠堂在很大程度上能团结人们不忘先祖初心,牢记复兴使命,记住乡愁,携手奋进,共创美好生活,一直引起在外工作的宗亲关注。在进入21世纪初,有一位出生于邦水村朗里寨、师范毕业、“下海”到海南、广州等创业的罗树豪老人曾去实地考察地貌,认为动员集资修复祠堂,发挥祠堂特有的文化环境的熏陶作用,是保护古人留给我们珍贵的遗产,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是反映罗氏家族以孝德治家、教化育人的良好家风,是增进人们对家乡当地文化习俗的热爱。
2022年10月21日正值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栗木寨将幸存留下小学旧址最小两个约0.6米高石狮子文物,通过人工合力抬、电动车托运,放置在栗木寨第十二组门口停车场要道两边,意思是镇宅护院、招财进宝、彰显尊贵。当天,村民们用水喷射文物,清扫周边环境,给狮子绑红绸,系大红花,不仅倡导新乡贤文化,更多是提高群众文明卫生意识,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村民内在自觉要求。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2024年3月2日下午都匀市作家协会组织30余名‘人民作家’赴栗木寨进行乡村振兴采风,大家不惜重墨,挖掘其深刻内涵,纷纷在媒体平台发表文章,大力传播栗木寨的文化魅力!”绿茵湖街道邦水村十三组组长、邦水栗木寨传统木甑酒创始人罗祖鹏如是说。
“文化底蕴深厚,名人雅仕出现不少”,原都匀发电厂退休员工、都匀市作家协会会员唐杰在乡村振兴采风《栗木寨的春天》一文中说道:“栗木寨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人雅仕出现不少,只要你去慢慢挖掘,你一定被这些远古离奇的历史所沉迷”“跟寨子里的人聊天,像走进春天那样温暖人心,非常淳朴,非常善良”“有革命战争时期,为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不怕困难、不怕牺牲,1918年11月出生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1934年12月中旬在台江战斗负伤滞留都匀、居住邦水场坝的红军战士赖远光,其事迹感动了栗木寨布依族姑娘罗祖英,经人介绍、两情相悦、终成眷属的故事。”
“教书匠”比较多,与山水有关
教育能否行稳致远,首先要靠人才,其次还是人才。
解放以来,栗木寨有一批维系学校声誉、教育质量、管理水平、培养人文精神,纵横驰骋地留下历史痕迹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寨子也因考取教师逐渐增加,被周边村民和三亲六戚戏称为“教师之寨”,名不虚传。
五十、六十年代,罗龙溪邦水文明乡中学校长;罗振亚瓮安县雍阳镇城关一小教育辅导站站长;罗龙奇邦水泡木寨小学校长、螺蛳壳战备公路建设指挥部会计、石门砍水库第一期会计。
六十、七十年代有:罗龙超、罗维金、罗兴奎、罗敦荣、罗永、罗祖祥、罗龙和、罗祖会、杨显兰、刘察荣、罗祖宁、罗宇江、罗思义、罗宇超等在栗木小学任教或校长。之后,有的到邦水中心校、摆招小学、胡广小学以及城乡中小学任教或校长。有“走出”创业当企业公司老板罗思义,有在甘塘教育辅导站、党委政府部门工作罗龙和。
八十、九十年代之后有:罗龙梅、罗祖文、罗祖润、罗祖芬、罗龙尧、罗龙庄、罗祖良、罗祖宇、罗龙宁、罗祖奇、罗健平、罗祖儒、罗龙驹、罗红群、刘延平、罗宇奎等到城乡中小学任教或校长,或在外省任教。有在绿茵湖片区教育督导办公室任督学罗祖良;有是贵州省乡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罗祖儒;有在市教育局履行财务罗祖芬。后起之秀,罗宇奎(女),2016年毕业于都匀一中,2020年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同年获高中英语教师资格证,2021年获英语专业八级证书,学士,现在,福州市(福建省省会)锐思教育任教,高中英语老师。
山有山的风采,山有山的品格。
绿水青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守住绿水青山就是守住金山银山。
栗木寨与坪寨、胡家寨之间,有一座名山叫金钟山,山不算高,但形如雄伟的埃及金字塔,傲视四方。金钟山曾是人们心中的祈祷,因为有了这座山,就避免了不少灾难。相传,崇祯十一年(1638年),人们为抵御外来侵略者,金钟山附近的人们在项上建立指挥部,用条石筑起城墙,上挂信号大钟一口。如发现有侵略者进邦水,鸣响金钟,提醒可视范围内的父老乡亲,按照远近,分别跑到距寨子附近“银洞坡”“老银上”“白岩洞”“水帘洞”等躲藏。传说“银洞坡”“老银上”曾是义军存放枪支、金银财宝的地方。
金钟山深藏民间故事,“顺口溜”耳熟能详。
金钟山,前面一连串从田土突起的山峰,形成独特风水宝地。人们能听到“九庄十八寨”“九古井”“三十二台阶”“三堡搭二狮”“三步两拱桥”“两条倒水沟”“金钟扑地不出头,美女梳妆下彩楼;蜘蛛牵丝拦路网,蜜蜂气死在路途;一根金线吊葫芦,天鹅抱蛋在沙洲” “罗氏祠堂门头上有一棵构皮麻树”等传说故事。即:
九庄十八寨:上刘家庄、下刘家庄、吴庄、杨家庄、马家庄、徐家庄、新庄、上学庄、下学庄,栗木寨、王陈寨、塘埂寨、罗伍寨、旧寨、把河寨、胡家寨、坪寨、朗里寨、毛栗寨、剪刀寨、水井寨、团寨、高寨、马场寨、泡木寨、小寨、洞口寨;
九古井:栗木寨大井(寨子中间)、掏米井(往老银上出寨子处)、豪角井(寨子中间上方、新沟坎脚)、枫相井(往垄甲冲、新沟坎上)、杨柳井(往垄甲冲沟坎脚)、马桑井(垄仰寨脚)、高坎子脚井(寨子上方、大井右角)、里头院井(寨子中间、大井左侧)、牛路井(寨子中间、与豪角井相近);
三十二梯坎:栗木寨高坎子(从下到上32石梯坎);
三堡搭二狮:大堡、上小堡、下小堡、狮头、下狮;
三步两拱桥:小堡寨脚的桥;
两条倒水沟:狮头大井至刘家庄的水沟、银上井边至老场坝的水沟。
金钟朴地不出头,美女梳妆下彩楼:金钟山比其它山低,所以它不出头,也暗喻当地人们只当到七品官(明朝的县官一般是七品官,七品官按现在是县市长级);邦水场坝左面水井寨后面有一座山似狮子,狮子的头部对面可看到白岩,顶头松树好似美女头发打样,温柔步步往下走;蜘蛛纤丝拦路网,蜜蜂气死在路途:小寨脚小坡脑,一坝子田围着小坡脑逐级往下小堡门口;一根金线吊葫芦,天鹅抱蛋在沙洲:马场寨张家寨港,沙洲指水库庙脚小堡。
罗氏祠堂门头上有一棵构皮麻树:指民国二十七年朗里寨、剪刀寨、毛粟寨、杷毛冲(寨)、平寨、湖家寨、栗木寨、塘硬寨、罗伍寨、旧寨、林荫寨以及平浪、凯口、石龙、凯酉等大户人家请风水先生择地、原建在“金钟山”脚下一个比较宽敞的四合院“罗氏祠堂”,门头上方有一处神乎其神,自然长出的一棵勾皮麻树(中药名,小枝细长,蔓生而弯曲),去祠堂的人们,都会仰望1分钟。
以前人们背得“顺口溜”滚瓜烂熟。出门会友,亲戚探问,如答不出来说明你不是邦水人。“顺口溜”相当于现在的身份证、核酸检测证明!
“人往高处走”,这是一条不受行政命令约束的规律。
木寨中间“三十二台阶”又称“高坎子”,似如登泰山,希望孩子们“拿来练”中间不停息,发扬顽强拼搏、坚持不懈、一鼓作气、再接再厉、百折不回、永攀高峰的精神,有一定的文化教育意义。传说,初建时出于鼓励考“进士”、考“状元”而建。这石梯坎神乎其神,从来没有听说有人在上面摔倒过,那怕是冰天雪地。
水养人,书养心。
栗木寨神秘,“九古井”身世成谜。众多大小口井,流出的水长年不枯,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
九古井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各口井水依旧清澈甘甜,滋润着这片富饶的土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继续守护着这片美好的家园。罗祖礼专业饲养“六畜兴旺”以及种植树木,罗祖本、罗祖怀引用高山泉水养殖生态环保鱼等。因为井水的滋养,鱼儿长得特别肥美。每年丰收时节,他们都会从鱼塘里捕捞出鱼,拿到市场去卖或招待客人。
“大井”顾名思义是寨子最大的一口古井,因地势而修“一水三用”,第一眼是饮用水,第二眼洗菜,第三眼洗衣,可供不同需求者同时使用。源源不断涌出清澈的泉水,环保又卫生,第一眼井里还有鱼在自由自在的游泳,充满一股唯美的诗情画。
“大井”居寨子中间,寨老时时去察看,呼吁自觉保护,远离井边倒垃圾,排放废水,村里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把栗木寨富裕和教育发展,归功于神秘的九古井。都知道,只要人们心中有爱和感恩,这个寨子就会永远繁荣下去。特别是读书人们懂得井水的重要性,从而珍惜和感恩,也懂得了保护自然环境的必要性。
神秘的“九古井”见证了寨民及普通青年用智慧和勇气改变命运,推动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如:栗木寨提出一些“对内不对外”不成文的习俗,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礼仪规范、尊重他人、热情待人。如:寨子上人在寨子酒席上“不许打包!”(客人“可以打包”),避免“这边一端过来上桌,不管“三七二十一”自己爱不爱吃,更不顾其他人吃没吃,就直接夹到自己的空碗里或塑料袋里,客人想吃也吃不上,造成不团结”;再如:不赞成长辈与“小发”装饭,避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理所应当,教会“小发”(宝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大胆放手让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的老人还树立良好的习俗,如:我曾经与寨子里一位七十多岁、身体健康的曾陈华老人,在一家酒席上吃饭,我看到他老人家的碗里米饭快吃完,就起身到他老人身边,没想到他老人家觉察是帮他装饭,立马起身面对我说“祖文,我们寨子80岁的老人都不需要(装饭)!”就这样直接到大木甑去捏著饭勺了。这无凝教育“小发”,为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春播希望,秋收硕果
每天老师,起得最早,睡得最晚
每天老师,来得最早,走得最晚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站在今天,想着明天
在今天与明天之间
她是一座宏伟的桥
在黑夜与黎明之间
她是一支红烛在燃烧
在飒飒秋风中,
激起我心中的热潮
值此教师节之际,说声你好
春风化雨,哺育新苗
2024年9月10日是中国第40个教师节,也是传递正能量、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时机。栗木寨人为拥有一批普通教师及文化人而骄傲!对前辈和奋战在一线的老师们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文/ 罗祖文 图/杨启刚 蒙有才 罗祖儒 罗祖文)
2024年9月9日 都匀
笔者在自家“后花园”生活照
【作者简介】 罗祖文(又名彭应文),布依族,60后,贵州省都匀市绿茵湖街道邦水村第十三组栗木寨人,1982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贵州广播电视大学(中文师范专科)。曾供职于墨冲镇墨阳完小、墨冲镇中学、墨冲镇教育辅导站、都匀市第三小学、都匀市创建办。期间,借调于墨冲镇人民政府、都匀市教育局、中共都匀市委宣传部、中共黔南州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曾是政协都匀市第七届会员会委员、墨冲镇教育辅导站语文教研员、墨冲镇教育工会主席、都匀市教育工会宣传委员、都匀市教师阅读写作协会副秘书长、都匀晚报通讯员、都匀市创建办信息科科长、贵州省中等师范函授学校墨冲区中函班主任、贵州都匀陆军预备役步兵师工兵营营部书记(预备役中尉军衔)、贵州省散文学会会员。在中国民族教育、国家少年智力开发报《小学语文》、贵州日报、贵州工人报、贵州教工、贵州省散文微刊、贵州文化网、作家网、书香神州、广州文艺、今日头条、搜狐网以及黔南日报、都匀晚报、今日都匀等国内公开纸媒和网络平台发表文章达两千余篇。于2021年2月贵州省都匀市精神文明建设中心退休。现为都匀市作家协会会员。2024年1月28日被贵州省都匀市作家协会授予“2020一2023年年度优秀会员”称号(唯一获奖者)。现居都匀金麒麟财富华庭。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