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记忆
作者:宏逸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的记忆长河中,故乡正月初三的习俗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编织成一段段温暖而美好的回忆。
小时候,正月初三的清晨总是被鞭炮声从甜美的梦乡中唤醒。那“噼里啪啦”的声响,宛如一场激昂的交响乐,宣告着“送穷鬼”的仪式正式开始。鞭炮的火光在昏暗的天际闪烁,似是要把所有的晦气都驱散。我揉着惺忪的睡眼,惺忪中带着对新一天的期待,看见母亲已经在厨房忙碌。灶台上蒸腾的热气弥漫开来,模糊了母亲的身影,却让厨房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息。那热气中,仿佛藏着母亲对我深深的爱与关怀。
“快起来,今天要去你干妈家。”母亲的声音里带着笑意,在厨房中回荡。我一听,立刻清醒了,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干妈精心准备的芝麻糖。那是一种用麦芽糖和芝麻做成的美味小吃,咬一口,甜香满溢,甜滋滋的味道在舌尖蔓延,还粘得牙齿都要粘在一起,仿佛要把生活中的烦恼都粘走。
走在去干妈家的路上,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而惬意。父亲开始给我讲起了“老鼠娶亲”的故事。他说,初三晚上要早早熄灯,好让老鼠们热热闹闹地办喜事。我仰着头,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问道:“老鼠真的会穿红衣服吗?”父亲笑着摸摸我的头,温和地说:“当然会,它们还会抬花轿呢。”那一刻,我的脑海中仿佛浮现出一支神奇的老鼠迎亲队伍,它们身着华丽的红衣,抬着精致的花轿,在夜空中吱吱喳喳地前行,喜庆的氛围弥漫在空气中。
终于到了干妈家,那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亲戚们围坐在堂屋里,大人们说着吉祥话,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小伴们则忙着数压岁钱,那叠纸币在他们手中传递,传递着新年的祝福。我最喜欢看干妈剪纸,她那双巧手仿佛被赋予了神奇的魔力。只见她拿起剪刀,在红色的纸张间穿梭,几下就能剪出一对栩栩如生的窗花。她仿佛能看透我的心,我说什么,她就能剪出什么。那精美的剪纸从她的手中呈出不穷,红纸屑纷纷扬扬地飘落,如同红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给节日增添了几许喜庆的色彩。
傍晚时分,父亲会带我去河边放生。我们小心翼翼地把从集市上买来的小乌龟放进清澈的河里。小乌龟欢快地游走,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新生的喜悦。夕阳的余晖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撒了一河的金子。父亲微笑着说:“这是积德行善,能让新的一年平安顺遂。”那一刻,我仿佛明白了父亲心中的期许,这份对生活的敬畏与关爱,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如今,那些初三的习俗或许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渐渐远去,但它们却如同一颗颗珍贵的种子,在我的记忆中生根发芽。每当想起,心中便涌起一股温暖与感动。每一个习俗,都是长辈们用爱编织的祝福,它们串联起我童年的记忆,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在岁月的流转中,这些习俗或许会变,但那份深深的情感,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一直流淌在我的心间,激励着我前行。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