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儿时过年(外一篇)
作者:葛利芳
“冬至后十天,阳历过大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确如这民谚和民谣所言,冬至乃至腊八过后,日子就如这冬天的日头,一日日地急切而短促,不知不觉间又是一年过年时!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再读王安石的《元日》,终是与这跨年的钟声和灿若星河的礼花,将我温情融化在儿时岁月的柔波里,勾起那些年有关过年的记忆,悠远而绵长,甜蜜而芬芳。
儿时的年,总是让人思慕着,从年头到年尾,年尾到年头,似乎四季的更迭只为酝酿着这年的丰腴,生活所有的美好都在这年节里绽放,有好饭吃,有新衣穿,有压岁钱,有空闲玩,过年就像打开一个“盲盒”,盼望着,等待着,惊喜着,收获着;也确如一个无限膨胀的气球,期待中收获着简单的幸福。
那时的年似乎从一进腊月人们就开始准备了,慢节奏的冬日生活骤然变得紧张而匆忙,过年的日程被排得满满的,紧锣密鼓计划式地进行着,似在赶赴一场如约而至全新的生活盛宴,只待新年的到来。
年前人们忙着乐着,做着盼着,家中一切大小杂务便被悄然拉开了序幕。扯布料做新衣,磨豆腐压粉条,热焐萝卜菜蛋蛋,栽葱苗腌大蒜,生豆芽燎猪头,拆洗被褥粉刷家,油煎烹炸备年货,写对联贴年画……当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来,写满吉祥话的春联贴起来,红红的鞭炮拿出来,小孩的新衣穿起来,空气中便到处弥漫着油炸糕与肉食的香气了,似远而近,让人垂涎让人陶醉。
偶尔远处近处夹杂一声响天雷和稀稀拉拉的鞭炮声,一到年三十过年的准备活动瞬间就中止了,生活倏忽变得从容而慵懒,年就在这隆重的筹划和眼巴巴的期盼中轻悄悄地来了,静等人们享受年前忙碌之后的丰盈与欢愉,慰藉这一年来的风霜雨雪、碌碌风尘……
那时,年三十的中午饭定要吃油炸糕、炸油饼,年节里沾点油皮皮,事事有面子,节节高;也吃炖肉和大拌粉条凉菜,大有来年肉食无忧、顺顺流流的美好寓意吧。
饺子自然是年夜饭的主角。拌馅、和面、饧面、包饺子,全家齐上阵,各司其职,说着笑着,做着乐着。母亲擀皮,父亲和奶奶包饺子,我在搓圆摁扁饺皮,弟弟便在飞一般的擀面杖下与父亲的手中传递着饺皮,循环往复却乐此不疲。也许正是践行的缘故,从小我们就深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道理。年夜饭的饺子定然要包几枚硬币,应是吉祥福气的象征,每年这定是我和弟弟的囊中之物,长大些便深知其奥秘,相视一笑不再言语,我想这定是为人父母对孩子新年里最大的盼头:福运多多!
更有趣的是,奶奶总会用包饺子来预测来年的家运:剩下饺馅说来年有吃的,余下饺皮说是有穿的,饺皮、饺馅刚刚好,说衣食不缺。如今看来这真是老人们最智慧、最真实的生活憧憬啊!
当翻滚的水花中鼓胀着一个个大胖饺子时,喷香的猪头肉冒着腾腾热气也已出锅,腌过腊八蒜的醋坛子被打开,满家便氤氲在美食浓烈的年味中了。饺子的馨香,肉食的鲜美,辅之醋的甘酸,蒜瓣的香辣,极大地满足着你的味蕾,滋养着你的身心,父亲再自斟自饮一小杯白酒,有肉吃、有酒喝,似在慰劳辛苦一年的自己,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甜美,从而一扫生活所有的艰涩!一顿口齿生津的年夜饱餐,足以让人对下一个年有了更大的动力与憧憬。看来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从不是空穴来风!
年夜饭终将在春晚的歌舞声中告一段落,大红炕桌上随即便被瓜子、花生、黑枣、糖果等占据了。此时父亲总会拿出一副早已准备好的新扑克,拆封包装,正襟危坐,一沓扑克上下抽牌并不断组合,美其名曰:打卦!自抽扑克自解其说,或调侃或劝慰或惋惜,煞有介事一般,随后扑克牌便交给我们自由玩耍了。
年夜里我们总是围着父母盘腿而坐,听他们细数柴米油盐,一年的收入花销,一年的大事小情,一年的得失离合,来年的预想打算……似一个年度总结又似新年规划。每每忆起,总会想到汪曾祺老先生笔下“家人团坐,灯火可亲”的温馨场景。
吃过年夜饭,小伙伴们便三五结伴,互邀熬年守岁出去玩了。一盏小灯笼,一把小手电,几颗糖块,几个小鞭炮,便有了玩的家资。那时年夜里总会有公社大队院里组织的文艺队,锣鼓喧天,吹吹打打,早早地就把孩子们吸引到那里了,人们烤着旺火,尽享着这人看人的热闹!来的男孩子们不免调皮,要响几个鞭炮,据说有为响炮私自抽“野牛”烟的,嘴都肿了,吃不了饺子了;也有捂在裤兜里响闷炮想秀一把的,结果把裤裆给炸破了,引来人们阵阵哄笑,响炮者灰溜溜极其尴尬捂着裤裆,一溜烟跑得不见踪影了……
除夕夜最有仪式感的当属生旺火、接财神。所谓旺火,大多是下铺葵花杆、玉米棒、树枝及木棍,上盖胡麻柴的简易旺火。午夜时分,在院里早已清扫干净的空地上,我们点起这样的旺火,把大红柜里的新衣服统统取出来,旺火一起,我们都穿戴整齐来烤旺火。父亲会把二声响大炮和串串红鞭炮及弟弟的转转炮统统搬出来,点燃一支烟,开始有条不紊地响着各色炮,奶奶拿着我们的新内衣烤着旺火说:烤烤火一年旺!母亲用树枝挑起一个馒头也在烤火,之后要分给家人吃。人们用这红红的旺火,震耳响的炮杖以及虔诚的热情,迎接这新年里驻守自家的“财神”,现在想来这“财神”定是这一年家人的平安健康顺遂!
当炮声由震耳欲聋、此起彼伏到七零八落以至偶尔一声炮响,这样隆重的接财神活动就已结束了。接着小伙伴们便都要借玩扑克、吃零食来熬年守岁了。这一晚“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让人们更真切地触摸到时间易逝、生命可贵,既留恋过去又未来可期。其实我们每年的熬年都没有熬到头,一觉醒来便是新年了,并未真正做到守岁。
大年初一小伙伴们因除夕的守岁熬夜,多有疲惫,玩意锐减。但最兴奋的是穿新衣、拜大年、挣压岁钱……初一大早晨,当我们换好新衣服,便急匆匆地奔赴在拜年的路上了,不与大人为伍,独自行动,拜的都是同村的亲戚,一路小跑着,一路期待着,一路也兴奋着……
去亲戚家问过新年好之后,便会受到亲戚们超越平日里十倍的热情和优待,有糖果、干货吃,甚至是更多未见未尝过的美食。随后又给衣兜里塞满瓜子、花生、红枣甚至是五颜六色的糖块,也有给几角或是一块压岁钱的,一早晨拜年不知要打几个来回,衣兜里“货品”满了,回家“卸货”后,再赶赴下一家,“装货”“卸货”重复往返着。路上不免要遇到平日里的玩伴,互相惦记的是:你还有几家没拜年?你挣了多少压岁钱?一早上刚穿的新衣服,有的孩子衣兜里因装拜年大锅里炒过的瓜子、花生早已黑乎乎的了,也有因装得满里兜撑破了,更有因一路飞奔拜年,摔倒裤子破洞的……但这一天父母是最慈善的,从不打骂孩子,因为过年一切都是新的,心向美好,过年顺一年顺!
每年正月初六,是母亲回娘家的日子,似乎是很多年的老习惯了。印象中父母亲骑自行车回姥姥家,带的礼物是,两瓶酒,两盒点心,重头戏是包二百个饺子。在姥姥家,酒和点心当然是不会被当场打开品尝的,但饺子是当天就会下锅煮的,家中上下十几口人都要品尝,我家的饺子每年都会一抢而空,受到好评!
都说父亲的饺子好吃,和面的软硬,醒面的时长,馅料的搭配,擀皮的均匀,饺子的花型,父亲都要亲力亲为,层层严格“把关”。包完一笼,便端到外面小房顶上自然冷冻,包一笼冻一笼,冻一笼放一笼,因此煮的时候饺子的外形依然完好。后来父亲不无自豪地做过总结:面醒到了,肉多菜少,馅料抱团,肥瘦搭配不干涩,调料全,颜色好。出锅的饺子肚子依然鼓鼓的,一口咬下去,韭菜的翠绿,萝卜的灿黄,猪肉的馨香,胡油的浸润,入眼沁脾,真是“香不过个饺子”……那种味道至今都难以忘怀!
儿时的正月里亲戚们常是互请吃饭,人们在团聚中叙谈着生活的过往得失,推杯换盏中疗愈着一年来的落寞艰辛,多少情感的心结在这新春的相聚中得以释怀,多少岁月的欣喜在这年节里渲染、分享!元宵节过后,储备的年食已基本接近尾声,这样的家宴渐已结束,年也渐已淡出人们的视线,一切又恢复平静,大抵是年已过。
岁月如流,儿时的年已渐行渐远,但滞留在味蕾及精神上的富足感却永不磨灭!如今,年以更加多元丰富的方式呈现,年已不仅仅是一场美餐盛宴,更是精神情感的回归与赓续,新年胜旧年!又是一年过年时,对年更多的是由物质到精神的祈福:山河无恙,国泰民安,家人康健,岁月无忧,相信一切好运都在新春赶来的路上,策马扬鞭,扬帆起航!
聆听过年的声音
朋友,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不信,你听——
这分明是游子归家的脚步声,铿锵而匆匆,或沉重或轻快甚或是蹦蹦跳跳,这声响千千万又似万万千,庞杂而急切,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又归于八面四方,义无反顾,归途的路径是那么神奇的一致,那是家的方向,爱的地方!这一定是年的深情召唤,这一年在外无论好与坏,回家过年是不变的节奏!
那天南海北南腔北调的方音混杂着,在车站、码头、机场、商场、集市……但一声声的铃音,一个个的视频,一句句的问侯,包裹的都是对家人满心满肺的关切惦念。那声响跨越山河漫漫,历经风尘冗杂,终究在归家过年的这一刻被家人的嘘寒问暖暖化成一泓春水,明媚而温情。父母的方音一句:“我的孩子们回家过年了!”瞬间丝滑般揉碎了游子这一年来满身的疲惫与苦痛,一如多年前自己做孩子一般,轻轻松松便被感动了,乡音一句那么亲切,胜却人间无数!
每年过年时,遥想那除夕夜及家人团聚时,暖心而甜蜜!
除夕夜轰隆隆的炮响和噼噼啪啪的鞭炮,你听,没命似的炸裂着、绽放着、宣泄着,真真切切而又酣畅淋漓,从时断时续到渐次浓烈,而后是肆无忌惮的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后是如酒醉之人的一塌糊涂。
耳膜被强烈地充斥着、震撼着,那排山倒海涌浪般的声响,似远而近,又似近而远,来不得一丝羁绊,容不下半点闭塞,风卷残叶般一股脑地激荡着你、撞击着你,直至你心胸澎湃激动不已、感慨万千,我分明听到这就是年的声音,独属于年声势浩大的交响乐,更是年的味道!
午夜时分,那声响已无限膨胀到了极点。此刻,天成了一片灿烂的汪洋花海,上演着一场场光与色的大型激情表演,此起彼伏,粉墨登场。亲爱的,你听,炸雷般的哐当、春风细雨般的嗞嗞、刻不容缓的噼里啪啦、沉稳的隆隆隆隆隆隆……一时间铺天盖地而来。
在这光影声的世界,烟火中的人们啊,红红的旺火映红了人们翘首期盼的脸庞,绚烂的礼花快速地拍摄了人们幸福的笑容。在这方天地大舞台中,我们都成了独属年的声响的俘虏了,此刻人们已分不清这盛大的光火声响源于何处,又不知归于何方,只是身心都战栗着,但又被一种莫名的巨大喜悦包裹着,渐而升腾起一颗热辣辣茂腾腾的心,似与这声响一同携手撞开年的门,那样的隆重而热烈,笃信而虔诚!
在这年的声响里,我分明听出那是淳朴厚重的黄土高坡安塞腰鼓发出的,是塞北壮年汉子改天换命劳动的号角,是大漠孤烟雪域高原辽远生命的呐喊,是倔强不屈灵魂冲破生命桎梏的倾情告白,更是盛世年华我们祈盼平安喜乐的深情赞歌……除旧布新,告别该告别的,拥抱该拥抱的,从头到脚都是新的美的,内心丰盈着收获着,这是独属年的风姿。热烈裹挟了奔放,激情拥抱了希冀,喜悦热吻了祝福,只有年,也只有年才配得上这样隆重的气场,开启一年新春的序曲。
朋友,你再走近些,你听——
春风用咝咝的温情扫荡着料峭的寒意,厨房里切菜剁馅的声响,是那样的欢快而有节奏。不信,你听,哧拉拉一声,又一道菜下锅了,空气里顿时氤氲着菜蔬的香气,客厅里是阵阵畅谈欢饮、杯盏碰撞的脆响,还有孩子们嬉戏玩闹的声响,年就在这家人欢聚中有声有色地一点点铺展开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心”,无需小心翼翼,更无需如履薄冰,坦坦荡荡落落大方,或说或笑或唱,或站或坐或躺,是“心放在肚子里”的踏实,这就是年,独属于自己家的年!全身心地放松,无牵挂的享受!
朋友,请闭上双眼,让我们一起倾听年的声音吧!你听:那是春芽萌动的丝丝律动,那是麦苗拔节的砥砺奋进,是秋叶成熟“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坦荡飘落,也一定有冬雪满天飞舞“来年枕着馒头睡”的欣慰!
我听到了年的声音,那也是四季的声响,是过年时人们最希望听到的声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健康安乐。我也分明听到了那就是幸福,是爱,是希冀!
朋友,你听到了吗?
(作者系内蒙古乌兰察布、察右前旗作家协会会员)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