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我与书的故事

我与书的故事

 

文/杨豪豪

 

转瞬即逝,时光在茬,我阴差阳错的变成一位热爱文学的青年。回想六年前,我还是一副天真、稚嫩、活泼的一名初中生。结缘上读书还是因为中考的失利,我只有选择职业高中,因学校下午课时比较少,以及空闲的晚自习,使我便萌发想为初三这一年来写些东西,来告慰我的心灵。慢慢的,我开始读书看杂志,阅报纸副刊与学习新韵古诗的创作。

 

依稀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午后,我骑车去学校,看见校门外有一位老者摆着旧书摊卖旧书,我便停好车看了看,找到了一本《大唐王朝与大宋王朝》的书。奈何自己囊中羞涩,只好垂头丧气地推车回学校准备上午自习,坐在座位上思前想后想购买那本书,于是问张涛兄借了钱,我已飞奔地速度跑出校门去买那本书,和老者几经口舌终于以二十三块钱成交。书买回来后我爱不释手,有时上课都偷偷放在课本下面看,被老师发现我被罚站听课,庆幸的是老师没有收我的书。我从上了初三,渐渐地喜欢上学习和阅读历史和政治这两门课目的课外书籍。古人云:“读史可以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我也是非常赞同这句话,初中生对读书这件事还没有概念,多数学生包括我只会按学校要求去买经典名著,买回来的名著也很少去认真、细心地读。这本书我读了好几遍,让我深深喜欢上万国来朝的唐朝和经济繁荣的宋朝,但内心同时又感慨一个朝代的兴衰灭亡更替……

 

后面中考失利,在初三班主任罗老师的建议与帮助下,我上了县职教中心。也是从这个时候我开始和书、报、刊为朋,与笔、纸、墨为友。这时阅读完的一本书是《古文观止》,这本书是向朋友借来的,晚自习我就翻看学习,因初中语文还有些基础,我一下子喜欢上文言文的阅读沉醉于书海中。其中《出师表》《祭十二郎文》《祭鳄鱼文》等文,让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这时候读的书也比较杂乱一些,历史、文学、青春等一些其他的书,都是我用来打发空闲时间。我却像校园中的拾荒者,在一个学期末后排的几位同学合书卖废品,这一大堆书中我看到《红岩》《红星照耀中国》等书,我借着给他们帮忙搬书,才求得把这些书留给我。这以后我慢慢接触、了解到陕西文学并阅读路遥先生、陈忠实先生、贾平凹先生一些著作。高中三年买书的钱却一直困扰着我,使我将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就在我刚上高二的时候,观看了由张嘉译老师和闫妮老师主演的电视剧《装台》,此剧由陈彦老师的长篇小说《装台》改编。我急迫想阅读这本书,便给在西安上班的姑说了这件事,一周后我姑邮寄给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平时我还会留意农村古会,县城街道买旧书的摊点,我都会细细观看后才会买书。高中期间,我还上过李大村三月初四古会,中午问祖母要了些钱,骑上车直奔李大村会而去。会上我发现有两个旧书摊,最终都以最低的价钱淘回两本书,一本是陈忠实老师的《白鹿原》,另一本是一九五五年出版的《巴金散文选》。

 

后面慢慢我走进学校的阅览室,里面有许多杂志和报纸。时间一长我和阅览室老师熟悉了,每周三下午大课间,我便会去阅览室帮助老师整理、分发报纸,自己还会借来杂志来阅读,从《咸阳日报·古渡副刊》中阅读到许多老师的美文。阅览室隔壁就是图书馆,我进去过两回,里面有一书架都是文学类书籍,其他都是关于专业类书籍。我想借图书馆里面的书,老师说:“图书馆里面的书是老版本书,学校也有要求。你平时想看书,可以在阅览室借杂志看,可以给你多借两本。” 我高兴连声给老师说:谢谢老师啦。到高二还遇到了叶卉老师,叶老师平时让我帮忙整理一些作业,她还经常教导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教我语文上的一些知识要点。高三复习时带我语文的刘党校老师,他细心认真地讲读知识点,有时候还会单独给我进行辅导。得知刘老师书法写的不错,我便用《怀念敬爱的周总理》一书换取刘老师三幅书法作品。一幕幕往事历历在目,每位老师对我的关心与教导,都深深影响着今天的我。

 

我是位老旧传统的读者笔者,喜欢看纸质书写手稿,不喜欢看电子书或者手机上的小说,更不会用电脑打字写作。曾有过几位同学嘲笑我冷眼看我,我并没有理会他们。因为每个人的爱好都是不同的,就像有人喜欢游戏K歌,喜欢旅游爬山,我就喜欢读书打乒乓球。有时读一段时间书,我就去操场放松眼睛,不由自主的走到乒乓球场,我乒乓球打得还可以,也认识许多球友,平时没事相互切磋球技。这也算是劳逸结合使我有个健康的身体。

 

我现在回想起来,这段读书的时光,主要原因就是读书可以让我陶醉其中,脑子不再胡思乱想。因为没有考上高中,对我来说还是有很大的打击,正是罗老师常告诫我的一句话:“努力了都不一定有结果,更何况你当初没有努力。”罗老师的言谈举止影响着我的一生。或许是没考上高中,我的心中感觉有愧于罗老师,发自内心深处一定要学出名堂,不让罗老师失望。这便就是支撑我坚持读书的动力,使我埋头苦读,来充实生活,使我变得更加优秀!

 

高中三年,我不知去读了多少书;写坏了多少笔;写完了多少本子。也因我是陕西人吧!我打心底特别崇拜陕西作家,陕西出过许多有名大作家,带领着陕西文学走在全国文坛的前列,路遥先生《平凡的世界》;陈忠实先生《白鹿原》;贾平凹先生《秦腔》;贺绪林先生《昨夜风雨》等,老师们的著作我也有幸读过,都让我发自内心的感到骄傲自豪。

 

上了大学后的我,依旧保持着读书的好习惯。平日没课或者晚自习时,我会处理完其他事情,泡到图书馆里面直至闭馆。在这期间我读了有关政治历史、散文随笔、短篇小说等书及一些杂志期刊,偏向陕西本土作家著作居多。就在这一年,我有幸加入武功县作协和杨凌示范区作协,结识了许多老师,读书学习参加文学活动,成为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忙忙碌碌的生活,让我感觉到踏实幸福。我开始学习投稿作品,迎接我的是除了失败还是失败,但我并没有灰心,机会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幸运又一次眷顾了我,我结识了编辑张华老师,张老师平时给我指导写作上的问题,也给予我写作上很大鼓励,使我更加坚信自己。特感谢每位老师们对我的帮助与厚望。人生三大幸事:遇良师,得良友,拥良伴。有人说:“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遇到什么样的人。”千里马遇到伯乐,才能奔腾千里。贺绪林主席、王若林老师、王青歌老师等许多老师,他们是老师指引着我前进,他们如长辈给予我关爱,他们似朋友常与我谈心。文学之路于我而言,还很漫长还很遥远,我能遇见老师们,那便是我的福分,您们也将是我一生中的贵人,今后我会更要努力学习,从而变的更加优秀!我也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它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源于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心怀感恩,使我感觉生活充满了阳光,充满了温暖,充满了希望。

 

今年的暑假,西安八仙庵旧书摊,成了我每周末必去的地方。迎着早晨古城第一缕阳光的升起,骑上车穿过早市,沿途商贩的叫卖声喧器沸腾:油茶麻花、卤汁凉粉、蜂蜜凉糕、肉丸胡辣汤等好多古城的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流连忘返。我吃了碗段生记肉丸胡辣汤,浑身上下都是种享受。旧书摊上有卖旧书、字画、玉石、瓷器等其他旧物,每走到一个书摊都会驻足翻找,签名书文学书历史书,凡有阅读与收藏价值的我都会购买。我和雷欢兄已最低的价钱淘到陈忠实先生,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出版的《白鹿原》,《白鹿原》版本众多,九三版我是第一次收藏,我将这本书封存起来放在书架最上方。

 

读书与创作已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读书可以是孤独时的陪伴;读书可以是难过时的安慰;读书可以是忧伤时的喜悦。我的个性签名是:“笔是作家背负终身的沉重的犁——刘达明”。我将这句话分享给大家,与大家共勉。创作的第一大前提就是多读书,多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而创作出更多的优质的作品来。我一直认为读书就是一种幸福,它能让人增长知识,使人明白道理;让人陶醉自我,叫人品味生活,这种幸福是别无取代的。天上也不会掉馅饼,更不会不劳而获。我知道成功垂青于努力的人,青睐于辛勤的人,只要肯付出努力,只要心中有梦,相信通过勤奋努力,我一定会捧到成功那鲜美的果实。

 

作者简介:杨豪豪,男、汉族,2003年11月生,陕西武功人。文学爱好者,书法爱好者。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杨凌示范区作家协会会员、武功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有邰文苑》《杨凌文苑》《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报《南禮士》等刊物。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