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有功于《红楼梦》”可信否?
作者:刘敦楼
说清代大贪官和珅“有功于《红楼梦》”,是“和珅发现并保留了《红楼梦》书稿”,影响比较大的莫过于纪连海老师在央视“百家讲坛”上“正说和珅”里首次向全国那么多观众披露的和珅这桩“雅事”。
“百家讲坛”当年相当火,再加上纪老师讲得幽默风趣,巨贪与“雅事”在和珅身上又形成较大的反差,和珅“有功于《红楼梦》”这一段史话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是相当深的。
这一史事在正史《清史稿》的“和珅传”中是不可能有的。《清史稿》是在清王朝垮台后由北洋政府组织一帮前清遗老编写的。到了这个时候,和珅已遗臭多年 ,对他的评价已盖棺论定:除了专权与贪腐,其它的在其专传中已没什么好说的了。
再说,《红楼梦》在称之谓《石头记》的早期还是手抄本,仅在文人雅士之间秘密流传,其影响还相当小。通俗小说在明清时期是没什么地位的,何况这又是一部以男女谈情说爱为主线的 “淫词小说”,长期被官方列入“禁书”。受传统史观和编者政治立场的支配,在《清史稿》的“艺文志”和《四库全书》的“子”、“集”部分是不可能见到曹雪芹和《红楼梦》的踪影的。在被列为“禁书”和“难登大雅之堂”的背景下,和珅不可能明目张胆地“有功于《红楼梦》”,私下里为《红楼梦》一书的保存、传播和一百二十回全本的形成和出版做了些工作,也不便写入正史。
鲁讯曾说过:读历史不能不读些野史。“野史杂说,可补正史之缺”。和珅与《红楼梦》的瓜葛关系也只能从野史和清朝文人笔记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改革开放之后“红学”研究进入新阶段,研究这部“中国古典通俗小说巅峰之作”出现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但翻看一些“红学”专家的学术研究著作和论文,也很少看到贪官和珅“有功于《红楼梦》”的描述或专论。是治学严谨,还是有所顾忌,还是有其它别的什么原因。
对这一史事,有不少人是持怀疑态度的,甚至是决然否定的,而我则是相当坚信,与纪老师是站在同一立场上的。拟从和珅的“人品”、“雅”和“权势”三个方面论证之。
贪官人品不好是固然的,而和珅是更有甚之。他醉心权力,心机算尽,整天逐磨着怎样讨好乾隆帝使他开心、高兴,从而密切君臣关系,使自已的地位永固。他从心腹苏凌阿手中得手抄本《石头记》,便觉得是“奇货可居”,法宝在手。他为了让闲着无事的乾隆母亲太后高兴、开心,一有空有讲一段《石头记》给太后听;还组织人将大观园故事改编为昆曲折子戏《金陵十二钗》,在内廷演出,以满足宫庭皇族“精神生活”的需要,却也使禁书情节通过戏曲载体悄然流布。从和珅其本性和品性来看这些事他是完全做得出来的。从这一层面来看,和珅“有功于《红楼梦》”其主观上还是为自已,只不过是在客观上有利了《红楼梦》一书的保存、完本和影响的日益扩大。
和珅在官学咸安宫读书还是很用功的,称得上是一名“优等生”,不然,他老婆的爷爷,身居高位的刑部尚书兼直隶总督英廉是不可能看中他做自已的孙女婿的。和珅雅兴有许多,善吟诗弄对,有时皇上一时想不起来的名作佳句,他能当场流利就急。他身为旗人,但十分精通儒家经典,常在一些场所是“乾隆背文,和珅背注”。这样一位有文化的贪官是很“识货”的。所以,他一得到《石头记》就爱不释手,称之是“天下第一奇书”,收入他的私人藏书楼后还在书页脚钤“致斋珍赏”(和珅号致斋)印,担怕别人将他的“宝贝”借走不还。和珅《嘉乐堂诗集》中“眼看朱楼宴宾客,谁闻枯井葬芳魂”等句,与大观园挽歌气息相通。他写给儿子丰绅殷德的绝笔中提醒:“慎勿学宝玉,顽石终难补天。”可见他读《红楼梦》已读到家了。从个人的文化修养和雅好兴趣来看,和珅为《红楼梦》保存、完本和传播做了些工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和珅深得乾隆皇帝信任,许多时候是身兼数职,历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并“兼管吏、户、刑三部”,后来还担任了《四库全书》总裁。显然,凭借他当时的地位与权势私下里留几本他看中的“禁书”是不成问题的。除了皇上,当时还没有人敢得罪他。他在军机处档案中批注:“此书虽涉风月,然无悖逆语,可存观风俗。”看似漫不经心的批示,实为《石头记 》一书撑开了保护伞。
他掌控崇文门税关大权,对书商夹带《红楼梦》刻本睁只眼闭只眼。其党羽苏凌阿更在琉璃厂开设“悼红轩”,以经营文房四宝为名,暗中售卖精校版《石头记》。这条“灰色产业链”,比程高本刊行早了整整五年。
民国学者吴恩裕在恭王府故纸堆中发现半页题跋,上有“此书不必禁,亦不可禁”八字,笔迹酷似和珅奏折。虽真伪存疑,却揭示一个耐人寻味的逻辑:最懂权力游戏者,往往比道学家更理解文学的人性穿透力。
野史上关于他协调、张罗高鹗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并由和珅权力所及的内府最好刻书机构武英殿全本刻了一套聚珍版《红楼梦》也是可信的。
假如换了一位没权没势之辈,或与乾隆关系很一般的权臣,碰到这种事,《红楼梦》一书之命运就很难讲了。
说和珅“有功于《红楼梦》”可信,一点儿也没有往“天下第一贪”脸上贴金的意思,也不会在客观上起到这方面的作用。和珅的贪腐罪行不会因此有任何减轻,他贪来的巨款也不会因此可减去半两。历史对和珅早已定论:“祸国蠹政之尤”,“权奸误国”典型。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再补充点“正说”,只不过是较全面地了解一下史上真实的和珅而已。
近年来,“打虎”反贪新闻看多了,就很自然地翻看一些史书,强化了解一下历史上一些惩贪反腐的事。春节假日闲来无事,翻阅到纪连海老师于2005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上主讲的“正说和珅”文字本,其中讲到和珅与《红楼梦》的关系,让笔者眼睛一亮,于是就在“百般搜索”,“浮想联翩”,写下了这些。“一家之说”,仅供参考。
作者简介:刘敦楼,中学教师,业余爱好喜欢动动笔,曾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文汇报、经济日报、南方周末、中国教师报、人民论坛网、光明网、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上公开发表时评、随笔及散文300多篇。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