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作者:卢先发

 

初见钱老时,我正当韶华舞象年,也就是将成年与未成年间。

 

我是两岁那年随母亲从海外归国的。幼时家境贫寒,15岁那年,我失去继续上学的机会,被所在的华侨农场生产队安排放牛。

 

我不甘就此向命运屈服,以“凿壁偷光”、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的精神,一边苦读国内外名著,一边奋笔疾书,决定靠自立自强在文学天地打出自己光辉的未来。

 

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国正处于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国毅然决然地从封闭走向开放 ,文化领域也积极与世界交流。就如同“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批中外电影如浪潮般涌入,在华夏大地引起轰动。在那个万象更新的时代,影视行业恰似一块充满无限潜力的待垦之地,虽说荆棘丛生,却满是机遇。所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我深知从最艰难、最能吸引观众目光、最具市场潜力的地方打开突破口,方能收获非凡。于是,那些年我写的最多的就是电影剧本,一心想要在这文化浪潮中激起属于自己的浪花。

 

其中我就给文化部主办的《剧本园地》发了一部电影剧本。不久《剧本园地》退稿,附函对拙作作了肯定的同时,指出了不足,要我修改后再寄他们。

 

那次让我兴奋了好一阵子,因为这相当于那部作品得到了部分肯定嘛。

 

有个傍晚我放牛归来,一个从场部回来的干部说文化部来了人,要我马上去农场招待所见他们。

 

我立刻带着刚修改好的作品赶去几公里外的农场招待所,见到的却是海康县文化局的两个中年男人。场工会主席向我介绍,他们中一位是海康县文化局张局长,一位是海康县文化馆干部钱宗起。他们这次来农场调研基层文化,我们向他们介绍了你的情况,他们非常关心,提出要见你。

 

他们两位,“面如渥丹,其仪蔼蔼”。 特别是钱老(我后来一直这么尊称他),他中等个子,谢顶,眼神特别亲切纯净。他很仔细地了解了我的生活道路和创作情况,我当时手中捧着我那部剧本,我把《剧本园地》编辑部的来函给钱老看,他看后指着我手中的剧本问我能不能让他带回县里。

 

他见我有点犹豫,笑了一下说:“反正你还有底稿,你再抄一份就是。或者我看后再寄回你。”

 

 没想到钱老把我那部剧本送到县文艺创作评奖委员会,他们授予我的作品特等奖。不久钱老带80元奖金和获奖证书再下农场给我。

 

当年我17岁,月薪是17元,80元相当于我好几个月的工资呢。

 

颁奖后,钱老喜悦地说,你这部作品感动了全部评委。我们很高兴有你这样的文学青年,你以后要参加我们搞的活动。

 

我当年独来独往,我当然不会愚蠢到不知道县市有专门培养和扶持文学青年的职责。但我的眼光盯的是省以及国家级的文学刊物,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意思在里面。

 

但既然县文化部门主动向我伸出了援手,我也没有理由拒绝。后来我就跟钱老师频繁地联系了起来,不但去县里参加他们的各种活动,我的一些作品,也会寄给他求教。

 

很快我跟他发生了分歧甚至冲突。记得有一次,他把我作品的情节改了,他曲解了我的原意,于是我到他那里跟他发生争执。我说一个好的作品,需要有“寓意”和“留白”,你的改动,把不同读者的联想和解读空间都抹掉了。

 

可能我的嗓门比较大吧,把他老婆,也就是我的师母惊动了。她在县城一个学校当教师,那天她没课,就做了几个菜,留我吃饭。她一边给我夹菜,一边说你钱老师经常跟我说你的作品,他有自己的看法,你可以不理他。

 

钱老好酒,他跟我碰了一下杯,抿口酒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红花还需要绿叶衬嘛。”

 

自此他不再修改我的文章,但每一次他都会掏心窝地发表他的意见和看法。

 

后来我能发表文章了,我会把我认为满意的已经发表了的作品样刊样报寄给他。他收到后非常高兴,就像他当年发现我一样,在县里逢人就把我狠狠地夸一顿,弄得我在当地名气大振!

 

1986年,我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1992年,我的作品《癌症患者》获得全国文学大赛三等奖,我被调到农场党委机关从事宣传工作。同年湛江市市县两级侨办、侨联以及当地文化部门举行了“卢先发作品研讨会”,会上湛江市侨办、海康县侨办侨联、海康县文化局、奋勇华侨农场党委分别给我颁发了奖金。

 

当年钱老第一次脑梗,还没完全康复,他就拖着残弱之躯,不顾病痛纠缠,马不停蹄地四处奔走协调,恰似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迈良驹,哪怕身躯不再矫健,可心中信念熊熊燃烧,一心只为促成当地文化部门开启我的作品研讨会 。

 

1993年的某天,他对我说,他听说县里组织部门已经完成了对我的考察。他说时表情非常释然和平静,就像他完成了一件任务一样。当年我当选海康县政协委员。就在我满心对未来充满憧憬与期待时,一个噩耗如晴天霹雳般传来——钱老脑梗复发去世!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骤然失去恩师的痛苦,瞬间将我淹没。海康县文化局领导特地打电话通知我参加钱老的送别仪式。当我踏入追悼会现场,望着那熟悉又冰冷的面容,他对我扶持和奖掖的情景一幕幕在我眼前浮现。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在他的追悼会上,我只觉万箭穿心,悲痛如决堤的洪水,再也抑制不住地嚎啕大哭。每一滴眼泪,都饱含着我对他的思念与不舍。我缓缓走向前,向着他的遗容,深深鞠了三个躬,这一躬,是我对他最后的敬意,也是我对师生情谊的永恒铭记 ,愿他在另一个世界,一切安好。

 

附:


《癌症患者》证书


11


作者卢先发简介:归国华侨,在《南国》、《作品》、《南方日报》、《广东侨报》、《百花园》、《柳州日报》、《广西日报》、《广西文学》、《中国汽车报》、《新闻汇报》、《人民日报》、《故事会》、《微型小说选刊》等报刊发表大量文学和新闻作品。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