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岁月深处的暖心记忆

岁月深处的暖心记忆

 

作者:杜跃清

 

40多年前,部队时的老领导马宝根参谋,退休后在省新四军研究会发挥余热。晚上,他发微信给我,称次日将来我市调研。

我很高兴,我们已有一段时间没见面了,这次我要好好接待一下。他却说因公外出,吃工作餐,不需要我招待,饭后见面聊聊就行了。我必须热情招待。

我想起了我的同学建平,邀请他一起叙旧,因他多次向我问起马参谋的情况。

我的老同学为何会思念我的老领导呢?

事情还是从离题式的讲述开始吧。

45年前,我和建平是浙江省慈溪长河中学文科班的同学,他相貌堂堂,以诚待人,头脑灵活。

1981年10月,我高考落榜后应征入伍了,他继续复习。我们保持着书信联系。

我当时在驻安徽省含山县的某部营部侦察班服役。

第二年底,我收到了他发自部队的信,他告诉我,在我的影响下入伍了。他特别强调是我说的高级军官也没有什么架子这话,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过去以为军官是高高在上的,平时对下属很凶的。

我的确在通信中向他说过这样的话。

因我所在部队是南京军区司令部直属的,因此,中、高级军官下部队是常有的事。

有一天,南京军区司令部一位副参谋长到营检查工作,在营部食堂吃中饭。他吃蘑茹豆腐汤时,对营长郑德玉说:“这菜烧得不错。”郑营长向他介绍蘑茹是自己培殖的。副参谋长听后很高兴,称赞改善伙食,脑筋动得好。聊着聊着,聊到了炊事员如何烧这菜的。

我正好坐在旁边桌吃饭,郑营长让我把炊事员小王叫过来。小王文化程度低,会干活,不善表达,我帮他充当了“翻译”。

过了几天,建平给我来信,问我部队里官兵的关系如何等。我便将这位正军职副参谋长与战士聊天没有架子的情况给他说了,建议他当兵,到部队考军校。

没想到,他真的听取了我的建议,报名参军了。

1983年年度训练开始后,南京军区组织“839”军事演习,我被抽入司令部特务连,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边的演习指挥部工作。

此段长江的南岸属江苏,北岸属安徽。建平所在部队驻守在安徽境内的长江附近。

如此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一定要进行多次预演,相关兵种都将参与其中。

建平所在部队也知道这次调兵的原因。建平判断,作为侦察兵的我,一定会在这里。

一个星期日中午,我午休睡着了,突感有只手来捂我鼻子。我马上条件反射,对这手进行了反制。等完全睁开眼睛,发现此人是建平,他身着战士军装,在我战友的带领下,已来到了我的床前。他笑嘻嘻地说:“跃清,我想测试一下特务连的兵反应能力如何。”

原来,他未向我提前联系的情况下,向领导请假,横渡长江到了演习指挥部。经查明他身份后,在我们单位相关人员的引导下,找到了我。

我处远离市区,附近没有军人接待站及社会上的宾馆。指挥部处在地方大公司的工作区,公司的生活区不比有些县城差,但坐公司通勤车也得20分钟左右,去那住宿也不方便。

怎么办?

我和司令部侦察参谋马宝根住在同室,我想他是军官,情况比我掌握多,见到他时问问住哪方便。

正当我思考时,马参谋来了。他是浙江上虞人,他的家乡与我家乡虽分别属绍兴、宁波,但二地是相邻的,我不标准的普通话与他交流没有任何障碍。

马参谋了解情况后,热情地说:“反正是军人,就睡我的床好了,晚上你们二人可以聊聊天,我今晚回市区,到部队宿舍去睡。”

我和建平打心里感谢马参谋。

多年后,我和建平都先后回到了家乡,建平还向我问马参谋去哪了。我告诉他,马参谋后调到省军区,先后担任处长、军分区后勤部部长等职,转业后任职于省会国资委办公室主任,省国资公司总经理等职。这是后话了。

建平入伍后考上了军校,担任军官几年后,他放弃转业待遇,复员回家,自谋职业,从事外贸工作。

我超期服役一年后,于1985年10月退伍,比建平早回到了家乡,先在镇人民政府工作,后进城在二轻企业当了两年多的一线工人,被抽到二轻局,后又派到市属企业任副职。

1995年上半年,我在报上看到招收警察的广告后,建议他去考,但他鼓励我报考,还陪我去报名。

我报名时,一位接待的领导说:“你是厂里的领导,待遇比公安机关好,还是留在企业里实惠。”但我说:“当警察是我的理想,收入多少无所谓。”

后来,我参加了统考,进入公安机关。建平继续从事他喜欢的工作。

而今,我和建平都已退休享受天伦之乐,我俩与老首长相见,人都老,但情仍在,心年轻,我们仿佛回到了激情烧烧的部队生活。


 1


作者简介:杜跃清,退休前供职于浙江宁波公安机关,四级高级警长,系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中国微小说学会、全国公安文联等会员,慈溪市浒山街道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入编《新中国66周年文艺名家名典》。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