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忆恩师马卫东总编辑

忆恩师马卫东总编辑

 

作者:杜跃清

 

临近3月份,我又想起了我加入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的推荐人马卫东老师,想起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对我的关心、关爱。

 

可惜,马老师离开我们已近9年。

 

2016年3月27日傍晚,马老师因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我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万分悲痛。

马老师时任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总编辑,二级警监。他曾任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副院长、公安部报刊图书出版社办公室主任、公安部报书影编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公安部金盾影视文化中心副总编辑、公安部群众出版社副社长。他参与拍摄了电影《民警故事》、《警官崔大庆》、《西门警事》等,电视剧《反光镜》、《特行警察》、《大墙内外》、《犯罪嫌疑人》等。他参与组织出版的《人民警察必读丛书》(11卷)获公安部金盾图书奖,他主编并作序诗歌集《中国纪实诗词荟萃》、《当代颂诗大典》,主编并作序长篇历史纪实小说《燕太子丹》和《六祖惠能传》等。他的事迹被收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和《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名人》辞典。

 

当天下午,我应浙江省慈溪市乡贤研究会会长之邀,与多位文学爱好者探讨推广地域文化等事宜。因其中有一位是宁波市公安局的诗人,她的诗作在业内有较高的评价,我便想起了伯乐马老师,想把她推荐给马老师,以求得马老师的指导。16时19分,我给马老师发了一条推荐微信,但没有马上收到回信。

 

当晚8时许,我再次在微信中查看有无马老师的回信,但在朋友圈里看到了《领导决策要参》主编、中国法学会普法调研中心主任、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总裁彭老师的帖子:沉痛哀悼我们敬爱的马卫东老师……

 

我顿时两眼含泪,马老师对我的帮助历历在目。

 

2014年,我在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上发了二篇文章后,马老师加了我的微信,并对我进行了鼓励,我当时很感激他对我的指导。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交流越来越多,他把我拉入了公安作家群。我向他汇报我们局新任局长重视警营文化建设的情况,请他在适当的时候对我们进行宣传。他帮我提出了不少良策。2015年7月,他给我来电,提出由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和我局联办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公安诗歌大赛,如确定,他向上级汇报,并邀请公安部原副部长、现任公安部作家协会主席祝春林、公安部文联秘书长、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编委会主任张策到慈溪颁奖,借此激发全国民警的爱国热情,提高慈溪公安在全国的知名度。由于我们局长到任时间不长,虽然我与他在短信中就公安形象宣传交流过意见,他还客气地回信:“我经常拜读你的文章,希望有机会当面请教、切磋、交流……”但因他工作忙,我也没去打搅过他。马老师说的这事因时间紧,我怕组织不好,也没向领导汇报。马老师十分理解我,更加关心我。他还亲任介绍人推荐我加入了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他还打算向领导建议聘任我为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编委。我很感谢他的无私帮助,谢绝了他的好意。同年9月,马老师在群里发了一枚为知名作家的篆刻印章,我和不少群友点赞了。他回道:送你一枚。我以为开玩笑,没想到几天后,他私聊我,发了一张刻好但印石裂开的篆刻印章照片,告知由于印石裂开,过几天用鸡血石再刻一枚。一星期后,我收到了这珍贵的礼物。而今,我看着印章及印石立面上刻写的:“马卫东为杜跃清老弟刻制”这几个字,思物如见人啊。

 

这年,慈溪市乡贤研究会在“慈溪鱼乐”微信平台上以“他是谁,竟比乡贤会长还帅,他就是警中奇才乡贤帅哥杜跃清”为题,推出会员风采,介绍了我的情况。马老师第一时间转发了这微信。

 

马老师在微信聊天时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没有多大能力,也称不上伯乐,但很尊重有能力,有水平的人。”

 

马老师是真正的伯乐,他的确很尊重有能力,有水平的人。他去世前一年,我觉得微信圈里的一位新疆民警诗写得很好,就向马老师作了推荐,马老师对他进行了很多指导,他现是全国公安比较有实力的诗人。同时,我又看到一位常委、公安局长的诗写得很好,也有一定知名度,他所在局的业绩也很突出,我想诗人局长比较少,能用软实力转化为硬实力的更少。我就向马老师推荐了这位才子,请示能否将他拉入群内,并与他建立私聊。马老师很快回复:这样的典型很好……

 

马老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永远活在我心里。他给我们,特别是给我的鼓励永远铭记心里!

 

(作者杜跃清,退休前供职于浙江省宁波市公安机关,四级高级警长,系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全国公安作家协会等会员,入编《新中国66周年文艺名家名典》。)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