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爱讲话的领导

爱讲话的领导

 

作者:郭松

 

谁都知道,领导经常要讲话,如果留意的话,就会发觉台下的人,没多少会认真听。有的玩手机,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打瞌睡,有的迟到早退。

“这方面,我不多展开。”领导在讲话。“不展开”,台下的人都懂的,越不展开,越会七拐八绕,没有一两个小时,这个会完不了。这个会,领导不是主角,只是主角有事,让他来讲讲。

不出所料,这个会,领导七里八拐,讲了两个多小时,还没有结束的意思,台下开小会的人越来越多,出出进进的人也越来越多,会场稀稀拉拉,领导才没讲了。

散会后,大家都惊讶领导能讲两个多小时,主持人眼睁睁地看着领导峰回路转,信马由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硬是把一个多小时的会,开成了两个多小时。

领导的这个本事,是他多年熬出来的。开口是“一”,转一大圈后还能回到“一”,保准不偏离大的主题,保准让听者既在云里雾里,又感到鞭辟入里,既听得昏昏欲睡,又让人猛然惊醒,惊叹领寻能讲、会讲、善讲、爱讲……

领导不仅会写,而且能讲;尤其是上台讲话,更是找到了感觉,找到了乐趣,找到了成就,有点口吐莲花,妙语连珠的意思。他热衷于讲话,只要一有机会,就会登台;不同场合,不同人群,不同主题,都讲得头头是道。

过去他给不同级别的领导写讲话稿,能把屁股坐在不同的位置上,从不同的角度把自己融进去,把自己当成讲话的领导,写出来的讲话稿,才符合不同级别的领导。这让他一路从科员、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到副厅。他伺候过的领导,处级、厅级、部级都有,这就是他的成就。有场合讲讲话,过过隐,不是很好吗?

起初起草文稿,那时候,他从大学校园到工作岗位,年轻人的朝气、锐气,充斥着他脑海,对四平八稳的讲话稿,他也想改改文风。写讲话稿时,觉得条理清楚,事情明了,有针对性,接地气就可以了。他内心很排斥又臭又长,像小脚女人裹脚布一样的讲话,有所指又无所指,不着边际的文风。好多次,他都按自己的理解、掌握的材料,写讲话稿。结果,他被讲话人说没有培养前途,不符合岗位要求。

师傅没嫌弃他,还鼓励他说,稿子写的还是不错的,把问题、要求、思路、方法等都写清楚了,但是站位不高,没有中心思想,没有上级精神,没有为什么这样做,做起来应该怎样动手,怎样推进,怎样解决落实中出现的问题……等,不像讲话,缺乏主题,缺乏思想,缺乏操作性……等,要把自己从写稿人提升到讲话人的高度,写出来的讲话稿,讲话人才会满意。

一番话,让他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他铭记师傅的教诲,认真对待每个讲话稿,但是在写讲话稿过程中,经常领会不了领导的意图,写出的讲话稿总是通不过。师傅又传帮带说,你辛辛苦苦写的东西,为什么总是通不过?主要是不会摘录上级精神,那就是要点,那就是思路,那就是做法。上面写得很清楚了,还需要你去创造?你再高明也高明不过上级。

领导不再创新了,按部就“搬”。但是,他搬中没把上级单位的字样去掉,被讲话人骂了一通。他找到师傅,师傅又传授秘诀,要把握好讲话人的职权,不能讲超于职权的过头话,也不能讲低于职权的丢份话。就这样,在机关一呆就几十年,变得笔头很硬,不管处里谁当领导,都离不开他;现在更是炉火纯青,笔杆子的领导,让他乐此不疲。

领导从自己写别人念,到别人写他来念。只要一上台,他就会激情四射,让人刮目相看。他享受着这个看,台下的人情不情愿,都得看。只有在此时,他才感到自己的威力。这种享受,连他老伴都有觉察。有一天,他忽然担忧地问老伴:“以后退休了,就没处讲话了,你愿意听我讲吗?”老伴说:“人话,还会讲吗?”领导摸了摸头,哑然一笑说:“一辈子了,怎么不会。”

 1.jpg

作者简介:郭松,四川古蔺人,川大本科生,贵大研究生,从军23年,从检16年,在《散文选刊》《散文百家》《边疆文学》《检察日报》《云南日报》《春城晚报》等发文120余篇,获中国散文年会“十佳散文奖”,4篇散文被选为初高中语文试题。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