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秤中良心

秤中良心

 

作者:王海云

 

过去,人们秤东西,用的都是简易的杆秤。

 

杆秤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代代相传了几千年。秦朝之前,我国计量单位一斤为十三两。秤杆上的十三颗秤星对应着天上的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在杆秤上增加了“福、禄、寿”三颗星,将杆秤改为十六两一斤。从此,十六两秤就从秦朝一直使用。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家才将“斤”由十六进制改为十进制。至此,十六两秤方才退出历史。一斤十六两,半斤就是八两,我们常说的“半斤八两”就是由此而来,意思就是水平相当、不分伯仲。

 

相传,秤杆上的秤星对应着天上的星宿。在古代,一般认为北斗七星主亡,而南斗六星主生,福、禄、寿三星分别主一个人一生的福、禄、寿。秤杆上的十六颗星,除了衡量重量,更用来寓意人心。秤星代表上苍眼睛,俯视人间善恶,必须是白色或金色,不能用黑色,寓意做生意不能黑心。秤杆上的第一颗星叫“定盘星”,寓意天理良心,买卖公平,是交易的起点。“定盘星”是秤锤与秤钩平衡时秤锤的悬点,俗称“秤平斗满”。制作杆秤的关键是选准定盘星,只要确定定盘星,就是一根精准好秤。秤上手提的绳纽叫作“秤毫”,意为明察秋毫,称东西时不能粗心大意。秤一提起来首先看到的是定盘星,提醒商人要权衡良心,不得缺斤少两。倘若短斤少两,少一两谓“损福”,少二两谓“伤禄”,少三两谓“折寿”。古代的商人们为了表明自己买卖公平,以三大吉星为鉴,用在秤杆当中,以此示意人们做生意要诚实守信,积善养德。可见,在儒家思想为主的古代社会,商人是极重信誉的。

 

在岁月的长河中,那古老的十六两老秤,宛如一位沉默的智者,静静地诉说着人间的是非善恶。这十六颗星,不仅仅是简单的刻度标识,更是道德与良心的衡量。当商家在秤上动手脚,缺斤两时,他所缺失的不仅仅是重量,而是损了福、伤了禄、折了寿,人生就会陷入茫茫的黑暗与荒芜之中。

 

良心,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它如同那北斗星,为我们指明正义的方向;它好似那南斗星,给予我们追求美好的勇气;而福禄寿三星,则是对我们坚守良心的奖赏。当我们以真诚和善良对待世界,每一次公正的称量,都是对良心的呵护,也是对美好生活的积累。而那些为了一时之利而违背良心的人,或许能获得短暂的财富,但他们失去的,却是内心的安宁和长久的幸福。

 

可是,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有多少人能坚守住这秤星所代表的良心?在利益的诱惑面前,又有多少人忘却了那高悬于秤杆之上的道德准则?

 

让我们在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能想起那十六两老秤上的星星,用良心去衡量我们的言行,用道德去规范我们的举止。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收获真正的福禄寿,让心灵在善良与正直的光辉中,永远闪耀。

 

2024年8月19日

 

【简介】王海云,笔名岸潜,曾用笔名黑雪,王小莽,山西晋城人。中国煤矿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诗刊》《星星》《诗探索》《飞天》等刊物,入选多种选本。参加首届中国网络诗人高级研修班。曾获2014年中诗网首届十大年度诗人、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潜力诗人”、2020年第三届山西新锐诗人、2019年度(第八届)“中国好诗榜”诗人、“诗和远方”专题诗赛金奖等奖项。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