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河滩会
文/杨豪豪
乡情散文,浸渍着游子爱乡的泪水,绵延着思乡的情怀,涌动着近乡的快乐与痛感。我的家乡武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武功古城位于现在武功县武功镇,古时被称为中亭川,武功县旧城建在于此,武功镇沿袭县名而得镇名。之前常常听老人们说:“走,到武功县里去。”我心还非常好奇这是什么地方?我就是土生土长的武功人怎么不知道呢,询问祖母得知原来指是武功镇,还有老人称其老武功镇。武功县城于一九六一年从武功镇迁至普集镇,周边人们去县城街道称“上站”。
我在上高中之前,对于武功的其他乡镇知之甚少,更不用提武功镇、苏坊镇、小村镇等。知道武功镇还是因发小宇恒兄,一九年考到绿野高中就读学习,其学校前身为绿野书院,历史悠久,可上溯至宋代至今已有近千年。深厚的历史文化,使我慢慢接触了解武功镇。对于我而言,陌生的地方我常常要提前踩点,便于后面出行。我决定去武功镇是高二上学期的那个冬天。听闻武功河滩古会又名东河滩会,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独自前往河滩会。河滩会起源迄今四千多年历史,是关中西部历史悠久的,以纪念农业始祖后稷形成的传统古会。经过年复一年的秋收冬藏,农人们在这里相约交流,各自带着自产的粮食、吃食与饲养的牛羊、皮革等。在这里进行贸易交换,逐渐形成了空前绝后的物资交流大会,从而使五湖四海的乡人、商贾相聚于这方得天独厚的膏腴之地。古会会期从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七至十七日,共十一天在教稼台前漆水河滩上举行。历年的会期,西北五省的骡马队、骆驼队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时至今日,每逢古会古镇沸腾,市场繁华,交易活跃,曾一度享誉西北各省乃至全国。我听到后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去逛河滩会的前一天晚上,激动的心情,使我晚上都没好好入睡,第二天,早早起来坐班车去逛古会。
因为我坐最早一趟班车,路上的车流量还好,当班车使过代家乡快到武功镇东坡口时,东坡上面的桥东村口有个广告牌,上面就写有关于河滩古会的信息。班车下东坡的过程,我被车窗外的景象给惊愕住,车窗外的黄土崖让我一下子联想到陕北的黄土高原就是这样,我内心犯嘀咕想武功怎么还有这样的地方呀!我真好比那井底之蛙,只知道坐井观天一样。等班车抵达东坡底后,我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更不知道河滩会会址在什么地方?我傻傻的坐班车使过了古镇,等查看地图我已到苏坊镇境内,急忙让司机停车,然后徒返古镇。沿途上寒风凛冽,我独自走在省道上,竟感受不到一点严寒。不知过了多久,我就这样走到会址,眼下的景象把我看呆了,我第一想到词就是人山人海,每往前走一步,行人都是摩肩接踵,一派非常热闹的景象。
往里走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所卖的东西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吃喝玩乐、衣食住行、古玩字画等应有尽有,令我目不暇接。我这个人较为贪吃,沿途会场看到了好多美食,如普集烧鸡、武功糖油糕、牛羊肉泡馍、杨凌蘸水面、乾县名吃大锅盔、岐山臊子面等地各大美食。更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卖武功旗花面的商贩门前,人们竟然排起了长龙,里面就像人们说的吃流水席,吃旗花面的吃客换了一桌又一桌。我那天第一次去吃了武功镇饸饹面,饸饹面也是武功古镇的特色面食。我坐在桌子前向老板点了大碗饸饹面,只见桌前支一口汤锅,两边是配菜盘和佐料盘,捞面浇汤的人则坐在中间。我长这么大是第一回见,心里面还想武功镇饸饹面到底好不好吃?当老板把面调好端放在我的桌子上时,我的食欲一下子就被打开,看着满满一碗饸饹面红辣油浸在碗四周,豆芽菠菜饸饹相互搅拌,葱花飘在最上面,我想这一定很辣吧!谁知当我吃下第一口,一股酸辣香直冲上味觉神经末梢,没有几分钟面吃完了,我并且把汤也都喝得一干二净。直至现在我每回去武功镇必吃的就是饸饹面。
吃完饸饹面我就继续前行,一眼看见了唱戏的戏台,下面是人山人海全都是老者,却很少能看见年轻人。老汉们三五成群坐在一起头戴棉帽,眼戴石头镜,嘴里吧嗒吧嗒抽长烟锅,这是关中老汉典型的形象,几个人交谈着今天的戏唱的怎么样?还有些年龄年长的老者,则会头戴着手缝做的瓜皮帽,抽着很长很长的长烟锅。我的印象里面戴瓜皮帽的年代,应该是我老爷那一辈人,今天居然能在河滩古会上遇见。那些婆姨们身穿着大花棉袄,头戴帽子再用围巾一包全神贯注,目不转睛的看着秦腔演员激情的表演,有时候看得入迷,她们都会忘记时间忘记还要回家做饭。午时,老者也不惜口袋里的那点钱,就会在会场买吃食一吃,则会回戏台下面等待午场开戏。此时我没有耐心去看完一折戏,心便早早跑到其他地方去了,因为这里一切的东西,对我而言都是陌生的、新奇的,更是值得我探寻一番。
河滩会显示出农耕文明发祥地武功古镇历史的厚重,更显示着我们关中农村丰富的资源和人们勤恳劳动的成果,彰显着生活在这三秦大地乡民们的朴实、厚道。
当我看到那些卖炕席、案板、风箱、木盘、簸箕、草圈、方斗、糖笼等农村经常用的农具用品,乡土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乡土情怀也一下涌上我的心头。我更喜欢那些古玩字画,当看到有卖家卖字画,双脚不由自主的走过去。当走到字画会场一看是拍卖,我坐在会场参与起拍卖字画,最后已二十元价格买了一幅牡丹图画。我还会和卖古玩老者交谈,一些关于古钱币这方面的话题,地摊上摆满了古玩有烟锅、铜钱、神像、铜镜、香炉、罗盘、墨盒等其他稀奇古怪的老东西,不知道为什么?这种厚重的乡土情结与古老的乡土物件,我是发自骨子里喜欢,更喜欢其收藏。
天边太阳也渐渐落下山头,黄昏的余晖洒满漆水河畔,人们依然熙熙攘攘游逛河滩会,直至天渐渐擦黑下来,我方才坐上班车驶离古镇,商贩的叫卖声依然在我耳边回荡,传向了无尽的远方……这一天,我过得非常充足,过足了眼瘾、嘴瘾,让我深深体会到武功河滩古会,她以古老而庞大阵容,吸引着武功周围各县及其西北五省乃至全国各地的人们。在这里会有一种留不住的时光,吃不完的美食,抹不去的回忆,更重要的是割不断的乡愁。这回河滩会后,因疫情原因,后面连续两届河滩会没有如期举办,我感到很遗憾。但是,我还是很期待疫情散去的河滩古会。
转眼间我已上了大学。时光飞逝到二三年,这年的河滩古会县政府大力宣传热闹非凡,“耕文兴武,富民建功”第七届后稷文化艺术节暨河滩古会拉开了序幕。我有了以往的经验,知道了通往古镇的大小路。这回我选择从学校杨凌出发,坐班车行至武功紫凤村严重堵车,无可奈何我只得徒步前往河滩古会场。因年长了几岁,我在会上竟想购买一些补贴家用的用品,询问起了长胡子老者炕席是怎么卖的?因为我知祖父母的土坑上的炕席已坏多年。我的爱好热情依然不减当年,但是,我成熟了许多当走进字画会场,我会驻足观看书写书法,不会再去购买这些字画。这回,我还发现了之前未见过的古物:烧罐罐茶,戏台对面围有一桌人,立旗杆挂着一面旗子上写“武功非遗罐罐茶”,只见一老者眼戴石头镜,嘴抽旱烟锅,手拉老风箱。我便坐下与老者交谈起来,要了二十元的烧茶。品着热茶,谈着过往,听着秦腔,人生好不惬意!日月飞速的发展,网络手机短视频将河滩古会传播的更广。新兴事物:网红套大鹅,竟然成了今年河滩古会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围栏里卖家手持系红布的长杆子吆喝,大鹅伸长脖子“嘎嘎嘎嘎”地叫着,游人手拿套圈飞进鹅群。不时,只见游人们你手牵两只鹅,他手拉四只鹅。传承了四千多年的武功河滩古会,也注入了新兴的事物和时代的元素。翌年,县宣传部和县文联组织了“我与武功河滩古会”全国散文与摄影征稿启事,并取得了非常圆满的成功。使武功县走出陕西,面向全国,“三强四美”现代化新武功的美好愿景在新的历史进程中熠熠生辉!
生活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乡村的乡土气息慢慢淡化,人们忙碌奔波于生活生机,这就与武功河滩古会古老形成了对比,河滩古会这种情景就彰显出弥足珍贵。今年,让我们静下心来,放下手头事,独自一人去去感受,去体味这古老而浓烈的乡土气息的情怀。
作者简介:杨豪豪,2003年11月生,陕西武功人。文学爱好者,书法爱好者。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杨凌示范区作家协会会员、咸阳市作家协会、武功县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发表在《有邰文苑》《杨凌文苑》《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报《南禮士》等刊物。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