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候鸟的梦幻家园(外一篇)

1


候鸟的梦幻家园

(外一篇)

 

作者:陈宝林

 

在广袤的大地上,有一片宛如绿色明珠般的存在——通榆县包拉温都保护区丹江湿地。它宛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杰作,镶嵌在通榆的土地上,以其独特的生态美景和丰硕的保护成果,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丹江湿地上,整个世界仿佛被一层金色的薄纱轻轻笼罩。雾气还未完全消散,如梦幻般的轻烟在水面上袅袅升腾。湿地里的水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一群身着绿裙的少女在翩翩起舞,欢迎着新一天的到来。高大的芦苇丛宛如一片绿色的森林,它们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守护着这片宁静的家园。

 

此时,一群群候鸟成为了湿地的主角。看呐,那洁白如雪的白鹤,宛如一位位优雅的仙子,迈着轻盈的步伐在浅滩上漫步。它们那修长的双腿在水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红色的头顶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仿佛是上天赐予它们的皇冠。时而,它们会将长长的喙伸进水中,精准地捕捉着小鱼小虾,动作娴熟而优雅,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猎手。

2

而那一群群丹顶鹤,就像是一群神秘的绅士。它们穿着黑白相间的礼服,高昂着头颅,在湿地中悠闲地踱步。偶尔,它们会发出清脆而响亮的叫声,那声音仿佛是在诉说着湿地的美好,又像是在向远方的同伴传递着这里的信息。它们时而排成整齐的队伍在天空中翱翔,时而又分散开来在湿地中觅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3

湿地的水面上,还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天鹅。它们就像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在水中嬉戏玩耍。它们时而相互追逐,溅起一朵朵晶莹的水花;时而又将头埋进水里,仿佛在寻找着藏在水底的宝藏。它们洁白的羽毛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与湛蓝的天空和碧绿的湖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丹江湿地之所以能够成为候鸟们的梦幻家园,离不开它那优质的栖息环境。这里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清澈的湖水为候鸟们提供了充足的饮用水和丰富的食物来源。湖水中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如睡莲、菱角等,它们不仅为候鸟们提供了食物,还为它们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4

湿地周围的大片草地和森林,也是候鸟们的天然庇护所。草地上生长着各种野花野草,五颜六色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为候鸟们铺就了一条五彩斑斓的地毯。森林里树木郁郁葱葱,枝叶繁茂,为候鸟们提供了安全的栖息之地。每当夜幕降临,候鸟们就会飞回森林中,在树枝上栖息,享受着宁静而美好的夜晚。

 

为了保护这片珍贵的湿地和候鸟们的家园,当地政府和环保组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加强了对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建立了省级自然保护区,制定了严格的保护制度,禁止任何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行为。同时,他们还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湿地的重要性和候鸟的生存状况。

5

在这些努力下,丹江湿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越来越多的候鸟选择在这里栖息和繁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如今,丹江湿地已经成为了候鸟们的天堂,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候鸟从远方飞来,在这里度过它们的美好时光。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湿地上,整个世界仿佛被染成了一片金黄色。候鸟们在天空中盘旋飞舞,它们的身影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它们欢快的叫声回荡在湿地的上空,仿佛是在为这片美丽的湿地和辛勤的守护者们唱着一首赞歌。

6

通榆县丹江湿地,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以其独特的生态美景和丰硕的保护成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它就像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也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守护这片候鸟的梦幻家园,让丹江湿地的美丽永远延续下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欣赏这片美丽的湿地风光,感受候鸟与湿地和谐共处的动人场景。让我们用心去倾听候鸟们的歌声,用爱去守护这片绿色的家园,让通榆县丹江湿地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童年撞鸡蛋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些记忆如同璀璨的星辰,始终闪耀着温暖而迷人的光芒。对于我来说,童年端午节清晨的撞鸡蛋游戏,便是那最亮的一颗星,每每忆起,心中满是甜蜜与眷恋。

 

小时候,端午节的清晨总是带着一种神秘而令人期待的氛围。天刚蒙蒙亮,我便被厨房里传来的隐隐约约的声响唤醒。睡眼惺忪中,我知道,那是妈妈早早地在厨房忙碌了。微弱的炉火跳跃着,橘黄色的火光映照着她那熟悉而温暖的身影,锅里渐渐传来鸡蛋的香气,那香气仿佛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撩拨着我的味蕾和心弦。

 

那是一盆热气腾腾的鸡蛋,在我们家,它们可是一年中难得的美味。家里养的鸡下的蛋,大多都要卖给供销社,换来一些生活必需的日用品。鸡蛋,在平时是稀罕物,只有在端午节,母亲才会为我们积攒下这些节日的鸡蛋。这小小的鸡蛋,就像一份特殊的礼物,承载着母亲对我们满满的爱。

 

我小心翼翼地从妈妈手中接过煮好的鸡蛋,每人手里捧着五六个。那鸡蛋还带着温热,我像捧着宝贝一样,生怕一不小心把它们弄掉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仿佛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孩子。我迫不及待地穿上衣服,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奔向村西北的白沙坨子。

 

白沙坨子,当地人叫它白音忙哈,这是蒙古语“富裕坨子”的意思。它高出地面几十米,全是春天的风堆积起来的白花花的沙子。远远望去,它就像一座白色的城堡,神秘而又充满吸引力。站在坨子上,放眼望去,一片洁白,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全村的孩子们都汇聚到这里,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回荡,那声音仿佛要把整个白沙坨子都掀翻了。

 

撞鸡蛋比赛开始了,孩子们自觉地围成一圈,每个人都摩拳擦掌,脸上满是兴奋和期待。鸡蛋大多是椭圆形的,出发前妈妈就告诉过我们,撞鸡蛋时一定要用细锥头去撞,那样才更有优势。我们把鸡蛋横着摆好,小心翼翼地护着它们,就像护着自己的小秘密。

 

坨子上的人率先发动攻击,他们顺着坡势,让自己的鸡蛋像一个个小炮弹一样冲向中间摆好的鸡蛋。那一刻,时间仿佛都凝固了,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即将相撞的瞬间。“砰!”一声清脆的碰撞声响起,鸡蛋的命运就此揭晓。有的鸡蛋被撞得四分五裂,蛋壳和蛋白混合着沙子一起滚到坨下,惹得周围的孩子们一阵哄笑。而有的鸡蛋则毫发无损,它的主人欢呼雀跃,高高举起手中的鸡蛋,像一位凯旋的将军,然后继续拿着它去挑战下一个对手。

 

坨子中间的人和坨子上的人一轮一轮地滚动碰撞,鸡蛋们在沙子上滚动,发出“沙沙”的声响。有的能精准地撞上目标,如同一位技艺高超的射手;有的却偏离了轨道,滚到一边去了,引得大家一阵惊呼。每一次碰撞,都充满了悬念和惊喜,孩子们的心情也随着鸡蛋的命运起伏不定。

 

最精彩的时刻,莫过于坨上和坨下没撞坏的鸡蛋直接碰撞。那是一种紧张又刺激的对决,孩子们屏住呼吸,眼睛紧紧盯着手中的鸡蛋,仿佛那是自己全部的希望。双方都小心翼翼地调整着角度,试图找到对方鸡蛋的弱点。每一次碰撞,都像是在考验着鸡蛋的坚韧和孩子们的运气。赢了的孩子欢呼雀跃,双手在空中挥舞,那兴奋的样子仿佛要把整个世界都点燃;输了的孩子也不气馁,他们捡起碎鸡蛋,虽然脸上有一丝失落,但很快又重新投入到下一轮游戏中。

 

整个白沙坨子,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孩子们的笑声、欢呼声、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童年的乐章。在这个小小的天地里,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只有无尽的快乐和纯真。

 

而我,因为有妈妈传授的撞鸡蛋技巧,总是能在游戏中占据优势。当我的鸡蛋一次次撞碎对方的鸡蛋时,那种胜利的喜悦让我感到无比自豪。我高高举起手中的“常胜将军”,接受着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但更多的,是那种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快乐,我们在白沙坨子上奔跑、欢笑、竞争,彼此分享着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遗憾。

 

时光匆匆,四五十年过去了,那些记忆依然清晰如昨。如今,生活条件好了,鸡蛋早已不再是稀罕物,但那小小的鸡蛋,却依然承载着妈妈的关爱,让我在艰苦的生活中也能过一个快乐的节日。更让我念念不忘的,是童年时代简单而又充满乐趣的撞鸡蛋游戏。

 

每当我回忆起那段时光,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温暖。那是童年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那些纯真岁月里最美好的回忆。那些在白沙坨子上的日子,就像一部老电影,在我的脑海中不断放映,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温情和感动。

 

如今,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会在端午节的时候,给他们煮上一锅鸡蛋,给他们讲述我童年撞鸡蛋的故事。我希望他们也能感受到那份简单的快乐,那份来自家庭的温暖。因为,童年的记忆,就像一颗种子,会在心底生根发芽,陪伴着我们走过漫长的人生旅程。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的子孙们也会像我一样,在回忆起这些童年趣事时,心中满是温暖和感动。而那小小的鸡蛋,也将成为我们家族传承的一份美好记忆,永远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