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我生命中的那盏明灯
陈宝林
我的父亲,一个十足的乡下蒙古人,他的生命如同广袤无垠的草原,既坚韧又充满生机。他从未踏足过学堂,却以一颗聪慧敏捷的心,自学成才,成为了我们那个小村庄里多才多艺的能人。
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木匠,他的手艺精湛,制作的家具既实用又美观,总能引来乡亲们的赞叹。但他的才华远不止于此,他还是一位铁匠、皮匠、石匠,仿佛世间万物,他看过就能做,做过就能精。记得小时候,我曾亲眼见过他用一双巧手,将一根普通的木头,变成了一把精美的手枪,我兴奋地把玩,却不慎在手上留下了伤疤。这个伤疤,如今已成了我童年记忆中最深刻的烙印,每当触及,都仿佛能回到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父亲的智慧不仅体现在手艺上,更体现在他的为人处世中。他乐于助人,无论谁家有困难,只要找到他,他总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他义务帮村民维修农机具,收拾桌椅门窗,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因此,他在乡亲们的心中,有着极高的声望和地位。
然而,父亲却是一个话语不多的人。他就像一座沉默的大山,默默地守护着这个家,守护着这片土地。他的沉默,并非冷漠,而是一种深沉的爱。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有理、有节、有义的人生哲学。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对社会、对亲人、对家庭,都无私奉献着自己的全部。
父亲的精神,如同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从小时候起,我就深受父亲的影响,学会了诚实待人,与人为善。我承载着他的希望,从十八岁起,便踏上了自己的人生征程。从乡文化站长到乡党委副书记,再到县报社社长、大学校报主编,我一路走来,几多曲折,几多泥泞。但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我都始终牢记着父亲的教诲,矢志不渝地坚持自己做人的愿望和信念。
回想起自己的成长历程,我深深地感受到,父亲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他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更用自己的言行,为我树立了榜样。他的大度、平和、善良、实在、忠厚,都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村里来了照相师傅,我缠着父亲想要照相。但那时的家庭状况,根本无力承担这样的开销。我哭了,父亲的同事见状,纷纷解囊相助,凑足了钱让我拍了一张照片。回到家后,我担心父亲会责怪我,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不仅没有责怪我,反而拿着我的照片,久久凝视,脸上露出一丝微笑。那一刻,我读懂了父亲的心,他的原谅,不仅体现了他的大度和平和,更让我感受到了他对我的深深爱意。
还有一次,我上小学三年级时,不小心弄坏了同桌的钢笔。我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回到家后,胆战心惊地向父亲坦白。他既没有打我,也没有训斥我,而是和母亲一起,把家里仅存的鸡蛋拿出来卖了,赔给了同桌。然后,他告诉我,等放寒假时,和我一起上山砍麻黄,换钱给我买钢笔。那个寒假,我跟着父亲和母亲,顶着刺骨的寒风,一刀一刀地砍着麻黄草。虽然手被冻得红肿,甚至不小心砍伤了自己,但当我拿到那支新买的钢笔时,所有的痛苦都烟消云散了。你知道羊剪绒的帽子有多好吗?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羊剪绒帽子绝对是引领能时尚风潮。那时,正读初中的我看到戴顶羊剪绒帽子的同学,真是羡慕极了,做梦都想父母能给自己买一顶羊剪绒帽子。当时,一顶羊剪绒帽子需一二十块钱,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几十元钱,买了羊剪绒帽子,这个月就只能喝西北风了。做为普通农户的我们家,羊剪绒帽子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羊剪绒帽子也是经济条件的象征。我把想买羊剪绒帽子的想法和父亲说了,他们倒是没意见,只是家里拿不出钱。父亲开导我说:你自己想法挣钱买呀。父亲的话让我的心中升起了希望。恰巧那年冬天离我家十几路远的塔拉荒渔泡出鱼,当时才十几岁的我加入了翻冰排的队伍。每天早晨,天朦朦亮我就起床,吃完饭骑着毛驴就跟随大家出发了。当时翻冰排需要一定经验,泡面冰层1米左右,很厚,穿一个窟窿要用好长时间,头几天,别人翻出一窝一窝的鱼让我非常眼热,可我穿了好几个窟窿都找不到鱼,我却已经被冻得透心凉了,鼻涕一把泪一把的,脸冻得生疼,更惨的是,不知驴骑屁股马骑腰,头一次骑驴硬是把自己稚嫩的屁股骑铲了,晚上回家后,屁股火辣辣地疼。父亲看到我的样子,特别心疼,劝我别去了,从小就很倔强的我没有放弃,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邻居戴姨看我可怜,到了冰面就开始教我怎么找鱼窝,怎么穿窟窿,后来我渐渐学会了。翻冰排打鱼好过瘾,冰冻绝底,真如俗话所说“鱼真是粘鱼找粘鱼,嘎鱼找嘎鱼”,鱼一窝一窝冻死在冰层下,翻去冰块你就只管拣,一窝好几条大小不等。后来父亲把我奋战一个寒假的鱼以每斤8分钱的价格卖给当时通榆县交通运输队到包拉温都乡粮库运粮的司机,我竟然挣了20多块钱,卖完鱼,父亲就领我到供销社,让我挑选了一顶羊剪绒帽子,对新帽子爱不释手的我,也没问父亲花多少钱,把帽子戴在头上,真是心花怒放,一溜烟跑了。
还记得那是1979年,我考上了通榆县第二中学,学校设在通榆县瞻榆镇,离家很远,大约有50公里的路程。那时交通闭塞,没有交通工具,上学时,学校用当时的校车——一挂大马车把我们几个考上高中的学生送到学校。到校后,我发现校园里有那么多自行车,整整齐齐排在一起,当时骑自行车是很幸福的事情,不亚于现在开私家车了。城里条件好一点的人家,都能给孩子买台自行车。开学不久,很快到国庆节了。学校放假,刚刚离家不久的我已是一个多月没有回家。真的很想家,但苦于没有交通工具,不能回家。那年国庆节,几位同学老乡原计划都在学校过节,可是国庆节早晨一起床,我来到他们宿舍,却发现屋里空荡荡的,原来他们把我扔下回家了!此情此景,让我也发了狠心。我背起书包,独自一人徒步踏上了回家的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一天要赶100余里路,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金秋十月,天高气爽,早晨7点多钟我就出发了。不熟悉回家的路,只好边走边打听。回家的路是那么远,似乎要验证一颗年轻不知疲惫的心。途中我渴了,就到路过的屯子里讨口水喝,饿了,拿出背包里的饼干。当看见炊烟升起的家时,我的两条小腿已是硬邦邦的了,向前挪动半步都感到困难。前行不了,我转过身,退着走,终于走到家了。父亲见到我,又惊喜又害怕,虽然没有训斥我,但父亲慈祥的脸上显现出几丝无奈。这次徒步回家,感动了父亲。尽管当时我家生活十分困难,父母还是一分一分地挤,凑零钱攒整钱,又卖了一头猪,托在供销社当营业员的暴大婶走后门买了一台白山牌自行车。自行车买来后,我和姐姐弟弟围着车子看啊看,晚上高兴得睡不着觉。从那时起,这台白山牌自行车一直是我们家里唯一的交通工具,它一直承载着我,从乡村的土路走向城镇光滑的柏油路,承载着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如今,岁月流逝。
历经世事的我,再诠释“梦”这个字眼儿时,总会回味我的一张照片,一支刚笔,一顶羊剪绒帽子,一台自行车,回味父亲的教育、回味我后面走过的人生路,许多梦想,真的是靠劳动得到的,于是心里,万般踏实。现在,我找不出华美的词语来描写我的父亲,我也不想用一些富丽堂皇的言语来描写我的父亲,我怕驾驭不住文字而曲解了父亲对我们深深的爱,我也怕驾驭不住文字而偏离了父亲对我们这个家庭深深的关怀,我想守住父亲朴实无华的美,我更应传承父亲留给我的一切。到深圳、湛江这几天,在女儿和儿子身边,我在享受假期与儿女相聚欢快之时。夜晚,躺在床上,望着皎洁的月光,想起父亲的皱纹,想起父亲洁白如雪的胡须,我的眼泪不禁顺着眼角流了下来,一次次漫湿了我的枕头。我想,父亲离开我快4年了,但是他对我如大山一般凝重的关爱总是令我难以忘怀,他那如同江水一般绵长的期待,总是在我的心中生长。我没有理由不承载父亲的厚重的关爱和期待,严格要求自己永远做一个好心人, 做个社会有用之人。我也将教育好我的儿女们,让她们成长为对社会、对家庭有贡献的人,让上一辈的宽仁和慈爱在后辈们身上延续,延续……
如今,父亲已经离开我们快十年了。每当回忆起他的音容笑貌,我都会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怀念。他的精神,如同那盏永不熄灭的明灯,永远照亮着我前行的道路。我深知,自己身上所具有的诚实、善良、坚韧、勇敢的品质,都是父亲给予我的最宝贵的财富。我会继续承载着父亲的希望,用自己的言行去服务社会、造福桑梓。我相信,如果九泉之下的父亲在天之灵有知,他一定会为我感到骄傲和欣慰的。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