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邦水“阁边是阁边,朗里是朗里”释疑

邦水“阁边是阁边,朗里是朗里”释疑

 

作者:罗祖文(贵州)

 

邦水,位于贵州省都匀市绿茵湖街道。邦水是个大地名,大盆地,大寨子比较多。从地形图看四面环山。它位于都匀西北方向,是通向惠水、贵定必经之道。解放初期称文明乡。现在的“邦水盆地”有绿茵湖村、邦水村,以及都匀市绿茵湖街道办事处、都匀市绿茵湖产业园区、都匀市交警大队、都匀市第三幼儿园、都匀市邦水中心完小,以及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黔南农产品电商仓配港贵州黔匀和农产品物流园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企事业单位。物流车辆穿梭其间,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映衬出一番繁荣景象,仿佛是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

资料记载,明洪武十六年(1383)改中都云板水等处长官司置,属都匀安抚司(后改都匀府)。治所在今贵州都匀市西北二十里邦水。属都匀卫。永乐十七年(1419年)改属贵州省,寻还属都匀卫。弘治七年(1494年)改属都匀府。清以后废。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后改属都匀县。历史沿革:新中国成立初期归文明乡。1953年隶属栗木乡邦水村。1956年为邦水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属红旗公社邦水大队。1959年归栗木管理区。1962年归栗木公社。1984年更名甘塘镇邦水村民委员会。2004年团寨、战斗、栗木、朗里村并入邦水村。2014年5月13日,黔南州政府(黔南府函〔2014〕66号)批复同意:设置都匀市绿茵湖街道,辖原杨柳街镇的谷江、斗篷山2个村,原甘塘镇的绿茵湖、邦水、文明、胡广、林荫5个村和甘塘社区。2017年12月21日邦水村被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省创建文明村工作先进村”荣誉称号。“邦水”系布依语音译,意为水塘。

以前,人们对“邦水大盆地”村寨来历、地名、地势、特产、典故、人文景观等特征夸奖的民谣、地名歌,以及脍炙人口的顺口溜,背得滚瓜烂熟,作为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珠和民族团结的集体记忆,以及非遗承载的文化根脉。出门会友,亲戚探问,如答不出来说明你不是邦水人或某寨子人,一些“顺口溜”众所周知、声名远播,相当于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

随着岁月流逝,邦水“九庄十八寨”大部分村寨寻找不到历史痕迹,但有两个寨(阁边、朗里)房屋基本位置不变,却地名典故被祖祖辈辈流传下来:

“阁边是阁边,朗里是朗里”。

阁边(寨):“阁”本义是古代安装在门两侧长木桩。“阁”的含义广泛,包括具体的建筑和结构,以及文化、社会和宗教等多方面意义。以前,由国家投入,罗家在杨方寨旁(现在幼儿园处)建宗庙,理族谱,供罗家、张家的和尚、尼姑,修仙(行)吃素,其中罗家和尚代表有罗福召。据说:垄仰寨(位于栗木寨)背后有块田种菜专门供给宗庙,称庙脚;张家有一位和尚公到都匀街上住(以前州食品站、红卫饭店);阁边曾是邦水集市中心,赶场不到一年;杨方寨与塘埂寨之间宗庙处称阁边,“文革”认为宗庙带有修正主义思想和迷信被取消,用来展览革命战争用的刀、枪、弹,以及鸦片、衣物等珍贵文物。现在的阁边及周边,入驻众多企事业。2024年,都匀市为推进高粱产业发展,由匀腾公司牵头,联合市农投公司、贵州禾石公司,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公司+村级合作社+大户”模式,在绿茵湖街道绿茵湖村、邦水村主动流转土地,实施高粱全过程机械化种植,保障匀酒对优质原料的需求,阁边村民完全理解和支持。

朗里(寨):“朗”词典解释为光线充足,声音清晰响亮。“里”为里面,也比喻历史发展中可心作为标志的大事,如:话里有话,墙砌得里。以前,毛粟、朗里、剪刀三个寨子,大部分是瓦房,相距较近,形成一道靓丽风景,它与阁边修建宗庙大名鼎鼎,众人皆知,但各有特点,轻重不同,不能混淆黑白,由此产生民谣“阁边是阁边,朗里归朗里”。传说,朗里寨一个山冲上面有一户有钱姓杨的人家姑娘出嫁至邦水,由于道路不通,杨家就请人从山脚至山顶海路石,这山冲叫杨家冲。它的建设不低于都匀石板街的修建工程。而今杨家冲下面就是著名的都匀四方滩景区。

“阁边是阁边,朗里是朗里”告诉人们:与人相处,最重要的是坦诚,做人要有原则,做事要有底线,说话要有分寸,说该说的话,说该做的事,尽可能把话说对说好,才不会惹人烦、讨人厌。人们常说,他们是他们,我们是我们。我们永远不是他们。而且没有她们,便没有我们。

此外,邦水还流传:

 

(一)

 

抬水爬坡刘家庄,放牛放在狮岭岗。

阁边住在河坎上,塘埂栗木好田庄。

平寨是个老瓦厂,樟木捡水来应秧。

转个弯弯到朗里,朗里三寨好瓦房。

朗里上去杨家冲,平沟处所好关羊。

走到平沟歇个气,吃了少午赶小场。


注释:“三寨”指朗里,毛粟,剪刀寨,“关羊”意思是受“打劫”,“小场”指现在的昌明。“都匀—邦水—杨家冲—平沟—小场”是都匀至贵阳的古驿道,平沟在邦水至小场的上中间。过去祖辈经常赶邦水或昌明的乡场集市,如都匀往小场(昌明),经过杨家冲后,在平沟歇气,吃一点少午(指中午十二点吃少许饭)才有力气出发往小场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人们还处于“苦、饿、穷”状态,乡村道路“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一个公社只有一驾解放牌汽车经常行驶在坑洼不平的道路上,远望赶乡场的人们,像成群结队的蚂蚁,在路上摆出很多龙门阵,民间民谣代代相传,有许多充满乡愁有记忆的美丽而动人故事。


(二)

 

金钟朴地不出头,美女梳妆下彩楼。

蜘蛛纤丝拦路网,蜜蜂气死在路途。

一根金线吊葫芦,天鹅抱蛋在沙洲。

 

注释:“金钟朴地不出头,美女梳妆下彩楼”指金钟山比其它山低,所以它不出头,也暗喻当地人们可只当到七品官(明朝的县官一般是七品官,七品官按现在是县市长级);邦水场坝左面水井寨后面有一座山似狮子,狮子的头部对面可看到白岩,顶头松树好似美女头发打样,温柔步步往下走。“蜘蛛纤丝拦路网,蜜蜂气死在路途”指小寨脚小坡脑,一坝子田围着小坡脑逐级往下小堡门口。“一根金线吊葫芦,天鹅抱蛋在沙洲”指马场寨张家寨港,沙洲指水库庙脚小堡。

 

(三)

 

一弯河水浪滔滔,横锁弯河得此桥。

不单行人来往便,牛郎织女一齐劳。

 

注释:从邦水场坝经过栗木仓库,再往前走不远的一个地方,就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被取名为湾河桥,它的河边有一路段设为场天牛马交易市场地址。据寨老说,有一条古驿道,从三都水族自治县起,往西进人绿茵湖办事处境内后,经绿茵湖、邦水、杨家冲、平沟,走贵定县昌明后能直奔贵阳,文人墨客往来甚多,这条古驿道上有不少民间流传着的许多诗作。这些诗歌中,有的赞颂人文景观,有的赞美山水风光,有的借景抒情。回忆我读初中(1975-1978),走进湾河桥,产生很多记忆,就像浪潮一样涌上心头。

 

(四)

 

清清河水浪滔滔,弯弯扁担挺腰腰。

桥横卧铺天涯路,路过门前花似锦。

刘家桥下水戏虾,落叶飘香花满益。

雪花飘扬善万物,涛声依旧伴河流。

鑫宇辉煌照人间,陈酒口感更香醇。

 

注释:这是邦水村刘家庄流传着一首关于桥的七言诗。现在还看到不知历经多少风雨一座圆弧形石拱“刘家庄桥”成为留下悠久历史的见证者,桥下的水反射天空云朵和大地轮廓,是当地当之无愧的一座古桥,上接四方滩旅游景区,往下流入都匀市剑江河,它距邦水场坝不远、在绿因湖街道办事处的门前。可以说,邦水人流不息,车水马龙,人们似水纯洁朴实,像水一样柔情、纯洁、简单。从平地到山川,以草木为画笔,描绘绿意绵延、如诗如画的生态画卷。

 

(五)

 

“九庄十八寨两堡搭二司”。

 

注释:“九庄十八寨”指上刘家庄、下刘家庄、吴庄、杨家庄、马家庄、徐家庄、新庄、上学庄、下学庄,栗木寨、弄仰寨、王陈寨、塘埂寨、罗五寨(县志指巴茅冲罗氏第五代才下山建寨,称“罗五寨”。也巧,家有老婆孩子、却带兵到都匀邦水河岸上一个寨重新娶妻生养5个儿子的江西籍罗氏蒋军,人们称“罗伍寨”,其中有一个儿子到一个高山上一角,称“罗氏角”,后来演化为螺丝壳)、旧寨、把河寨、胡家寨(邦水胡公堰是很有名的,入县志的,它是都匀府地四太师堰之一,邦水胡家寨相传清初军官马某建。以前胡氏全部搬到现在的匀东镇,现寨子居住罗氏。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零年间,在邦水地区剿匪斗争中,寨子罗洪元任国民党炮校副官、湘桂黔边区反共游击第二纵队司令、湘桂黔边区反共救国军总指挥成为了匪首,与其堂兄罗高元任湘桂黔边区反共救国军副总指挥及其他土匪头目联合,开始组织暴动,在一场“铁壁合围”战斗中,被彻底击溃)、坪寨(之前叫老瓦厂,因有人家能让过客休息睡得香,睡得深沉、安稳,久而久之,“坪寨”布依语成了地方接人待物的一个广告。如:有人问“你家某某先生去哪里”,对方不说“睡着了”,而是说“去坪寨了”,民间流传“吃在塘埂、洗在牛过河,睡在平寨”,“牛过河”指洞口田寨子门前一深滩下面,人们常停留洗澡)、朗里寨、毛栗寨、剪刀寨、水井寨、高寨、马场寨、泡木寨、小寨、洞口寨。“两堡搭二司”指大堡、小堡(有人把下小堡列入是不对的,因下小堡是新寨,其寨文氏为主,民国才从麻江县迁来),司头(指邦水吴氏长官司衙地,司头可理解为司衙,是办公地,其司头之称类民国乡公所,俗称乡里头,类似于现代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去乡公所办事,叫去乡里头见官。这里“司头”实际是上司,在形如老虎山(或狮子)一座山下的一个地方,“老虎”右掌上,水井寨在“老虎”左掌上,2016年横空出现在邦水河的一座钢架桥,贵广快速铁路、厦蓉高速公路、改线后的黔桂铁路穿境而过,部分人家被搬迁。还可理解像独山、麻江一样,有上司和下司。老地图上却看到的是“邦水司头”。而今,将“二司”写成“二狮”,“司头”写成“狮头”,那是断章取义、降低门坎、歪曲事实)、下司(是吴氏族人所居地,下司靠河,为旁支吴氏居地)。其中“九庄十八寨”指靠近邦水河寨子.


(六)

 

“三步两拱桥,两条倒水沟”“高寨座在包垴上,司头牛马叫昂昂,好吃凉水水井寨”。

 

注释: “三步两拱桥,两条倒水沟”属于文物景致,“三步两拱桥”指绿茵湖村小堡寨脚的桥,“两条倒水沟”狮头大井至刘家庄的水沟、银上井边至老场坝的水沟。“高寨座在包垴上,司头牛馬叫昂昂,好吃凉水水井寨”这是地名歌,“包垴上”指高寨所居之地形,“牛马叫”指司头人富有,“凉水井”指水井寨,后面山形如狮子,这井水好像是从嘴里吐出,旁边一个寨叫狮头寨,它与水井寨共饮一口“凉水井”。地名歌是人们对村寨来历、地势、特产、形位、典故等特征的夸奖。

 

(七)

 

“九古井三十二梯坎”“罗氏祠堂门头上有一棵构皮麻树”。

 

注释:“九古井”指栗木寨大井(寨子中间)、掏米井(往老银上出寨子处)、豪角井(寨子中间上方、新沟坎脚)、枫相井(往垄甲冲、新沟坎上)、杨柳井(往垄甲冲沟坎脚)、马桑井(弄仰寨脚)、高坎子脚井(寨子上方、大井右角)、里头院井(寨子中间、大井左侧)、牛路井(寨子中间、与豪角井相近)。“三十二梯坎”指栗木寨高坎子(从下到上32石梯坎)。“罗氏祠堂门头上有一棵构皮麻树”指民国二十七年朗里寨、剪刀寨、毛粟寨、杷毛冲(寨)、平寨、湖家寨、栗木寨、塘硬寨、罗五寨、旧寨、林荫寨以及平浪、凯口、石龙、凯酉等大户人家请风水先生择地、原建在“金钟山”脚下一个比较宽敞的四合院“罗氏祠堂”,门头上方有一处神乎其神,自然长出一棵勾皮麻树(中药名,小枝细长,蔓生而弯曲),感觉有点奇葩,去祠堂的人们,都会仰望1分钟。我读小学1-3年级就在四合院里度过,还见过那棵勾皮麻树。

“家乡话分外亲,家乡酒格外香”“老乡见老乡,必须得捧场”“老乡见老乡,点赞格外香”每一个点赞都是家乡情的传递!

都匀人杨德祥先生,在抖音平台评论区倡议说: 宏扬地方文化!倡导优良道德!传递优质情操!使得寨风,家风,家训发扬光大致永久!

都匀人网名“别忘冰雪”不知姓名的女士,在抖音平台评论区说:我们的家乡真美!

都匀人网名“明天更好”罗灿香女士,在抖音平台评论区用诗写到:我的家乡永不忘,生我养我的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好山好水好风光。歌谣代表了所有,祖祖辈辈在传扬。并用“辛苦了”一句普通的话语,对付出精神力量的拍照、收集资料人员表示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都匀人网名“不倒翁”罗忠恩先生,在评论区称赞:谢谢家门校友搜集、整理、记叙、传承家乡的正能量文化,也同时感谢家门校友“香学姐”的精彩评诗!为俩位家门校友点赞!

其它,不少外来人员的点赞、评论,表达对民间文化的热爱,希望后代铭记这些历史。

网民“我是一朵小小的云”不知姓名的女士,在抖音平台评论区说:阁边是阁边,郎里是郎里,就记得邦水这句名言,还有九庄十八寨。

网民“阿菻调筋”不知姓名的先生,在抖音平台评论区说: 我经常来邦水地区调钢筋,九庄十八寨了如指掌,因为赶时间,没到场坝逛,非常遗憾!还说:以前我经常来这边做活路,最远的地方是朗里寨上面的野猪窝(新寨)。

 

摄影:罗宇航(都匀市匀上初创农业有限公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兼总经理)

口述:罗甲、罗祖学、罗祖方、罗奇、张余友、文德全

整理:罗祖文

 

2025年3月25日上午完稿,邦水栗木寨

 图片1

阁边、朗里,都处在邦水村上游,村民依托自然山川和文化传承,以山村拥抱世界,结合实际,“农文旅”融合,走出一条坚守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为邦水村实现创新农田连片整治提升做出积极努力。 图片2

阁边,处在都匀绿茵湖街道以及都匀绿茵湖产业园区重要位置,交通便利。那里有服装厂、玻璃加工厂以及众多企事业单位。该园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产业链条、提供就业支持,吸引大量邦水人就地就业,实现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双赢,实现农民、农村集体经济全面振兴,阁边村民无需远走他乡就能实现就业,增加家庭收入。

图片3

朗里寨,处在都匀四方滩景区下游,村民共同参与旅游发展,加强对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的保护,提升环境质量。同时村民可以利用这一旅游优势,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欢乐农庄”品牌,即以农家为依托,提供观花、赏花、买花、插花技艺等旅游活动场所,发展餐饮、零售、住宿、休闲等服务业、拓展增收渠道。

图片4 作者2025年3月25日上午在都匀金麒麟财富华庭自家后花园拍照留念

 

作者简介:罗祖文,又名彭应文,布依族,60后,中共党员,贵州省都匀市绿茵湖街道邦水村第十三组栗木寨人,1982年7月毕业于都匀民族师范学校,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96年7月贵州广播电视大学(黔南分校)中文(师范)专业业余学习毕业。1999年1月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评为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工作者,2004年7月1日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评为优秀农村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2007年2月被中共黔南州委宣传部评为2006年度黔南州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工作者。曾供职于都匀市墨冲镇墨阳完小、墨冲镇中学、墨冲镇教育辅导站、都匀市第三小学、都匀市创建办(“整脏治乱”办)。2000、2004、2008、2014年,先后被抽调到墨冲镇人民政府“学教”办、中共都匀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创建科)、都匀市教育局(机关办公室)、中共黔南州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编发简报、动态报道,信息采用通报)。曾是政协都匀市第七届会员会委员、墨冲镇教育辅导站语文教研员、墨冲镇教育工会主席、都匀市教育工会宣传委员、都匀市教师阅读写作协会副秘书长、都匀晚报通讯员、都匀市创建办信息科科长、贵州省中等师范函授学校墨冲区中函班主任、贵州都匀陆军预备役步兵师工兵营营部书记(预备役中尉军衔)、贵州省散文学会会员。在中国民族教育、国家少年智力开发报《小学语文》、贵州日报、贵州工人报、贵州教工、贵州省散文微刊、多彩贵州网、贵州文化网、作家网、书香神州、广州文艺、诗艺国际、今日头条、搜狐网以及黔南日报、都匀晚报、今日都匀等国内公开纸媒和网络平台发表文章达两千余篇。先后编辑《都匀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手册》《都匀市创建文明城市纪实》《精彩都匀》《匀城烛光》《教育撷翠》《都匀教育报》《都匀教育通讯》以及《黔南州委活动办信息简报》《黔南州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通报》。于2021年2月贵州省都匀市精神文明建设中心退休。现为都匀市作家协会会员。2024年1月28日被贵州省都匀市作家协会授予“2020—2023年年度优秀会员”称号(唯一获奖者)。现居贵州都匀金麒麟财富华庭。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