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永远的羊剪绒帽子

永远的羊剪绒帽子

 

陈宝林

 

在记忆的长河中,总有些物件承载着特定的情感与岁月,对我而言,那顶羊剪绒帽子便是如此。它不仅是一件保暖的衣物,更是青春梦想与劳动价值的见证。

 

羊剪绒,这个听起来就充满温暖与质感的词汇,以其独特的保暖性能,在国际毛皮界享有“四季温情”的美誉。然而,在我生长的七八十年代,羊剪绒帽子不仅仅是一种保暖的选择,更是一种时尚的标志。在那个物质并不充裕的年代,羊剪绒帽子、大拉毛围脖、军绿大衣、蛤蟆眼镜,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的潮流图腾。每当看到同学们戴着那顶时尚的羊剪绒帽子,我的心中便充满了羡慕与渴望。那顶帽子,仿佛成了我心中遥不可及的梦想。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父母辛勤劳作,供养我和弟弟妹妹上学。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因此对于羊剪绒帽子这样的奢侈品,我们只能望而却步。尽管如此,我从未放弃过对那顶帽子的向往。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会躺在床上,幻想着自己戴上那顶帽子,成为同学们羡慕的对象。那种渴望,如同春日里的小草,顽强地在心底生根发芽。

 

终于有一天,我鼓起勇气,将想买羊剪绒帽子的想法告诉了父母。他们听后,虽然没有立即答应,但也没有反对,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说家里实在拿不出这笔钱。正当我心灰意冷之际,父亲却给了我一个意想不到的建议:“你自己想办法挣钱买吧。”父亲的话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心中的黑暗,让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恰巧那年冬天,离我家不远的塔拉荒渔泡开始出鱼。得知这个消息后,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翻冰排的队伍。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照亮大地,我便已经起床,匆匆吃过早饭后,便骑着家里的毛驴,跟随队伍前往渔泡。翻冰排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冰层厚达一米左右,穿一个窟窿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刚开始的几天,我总是找不到鱼窝,看着别人一窝一窝地翻出鱼来,我的心里别提有多着急了。寒风凛冽,吹得我鼻涕眼泪直流,脸也被冻得生疼。更糟糕的是,由于初次骑驴,我不懂得如何掌握平衡,结果把自己的屁股骑得火辣辣地疼。

 

晚上回到家,父母看到我狼狈不堪的样子,心疼得直掉眼泪。他们劝我别再去了,但倔强的我却不肯放弃。我知道,这是我实现梦想的唯一机会。邻居戴姨看我如此执着,便主动教我如何找鱼窝、如何穿窟窿。在她的悉心指导下,我渐渐掌握了翻冰排的技巧。每当翻出一窝鱼时,我都会兴奋得手舞足蹈,仿佛看到了那顶羊剪绒帽子正在向我招手。

 

那个寒假,我几乎每天都在冰面上度过。虽然辛苦,但每当想到那顶帽子,我便充满了动力。终于,在寒假结束前,我凭借自己的努力,挣到了二十多块钱。当我将这笔钱交给父亲时,他的眼里满是欣慰与骄傲。第二天,父亲便领着我去了供销社,让我挑选了一顶心仪已久的羊剪绒帽子。当我戴上那顶帽子时,心中的喜悦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那一刻,我仿佛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如今,岁月如梭,我已经从一个青涩的少年成长为了一个成熟稳重的大人。每当回想起那段往事,我都会感慨万千。那顶羊剪绒帽子,不仅是我青春梦想的见证,更是劳动价值的体现。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许多梦想,真的是靠劳动得到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双手,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与美好。

 

如今,羊剪绒帽子早已不再是时尚的代名词,但它在我心中的地位却从未改变。每当我看到它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我都会想起那段为了梦想而奋斗的日子。那段日子虽然艰辛,但却充满了希望与快乐。因为我知道,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而那顶羊剪绒帽子,将永远成为我心中最珍贵的记忆。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