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无执之境,万象归心

无执之境,万象归心

 

作者:宏逸

 

在这纷扰攘攘的世界,人们总在追寻一种至臻的生活境界——洒脱。可究竟何为洒脱?有人认为是挥金如土的豪爽,有人觉得是说走就走的随性。但有一种更为深邃的理解:真正洒脱的人生,是不执着于一己之见,不固执于特定主张。一个人若能达到无主张的境界,便能海纳百川,拥有所有人的主张,进而拥抱更为广阔的天地。

回溯历史,庄子堪称领悟这一境界的典范。在那个战火纷飞、百家争鸣的时代,各路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宣扬自家的治国方略与人生哲学,渴望在乱世中寻得一方施展抱负的舞台。然而,庄子却反其道而行之。他拒绝出仕,逍遥于天地之间,以看似“无为”的姿态,冷眼旁观世间的喧嚣。

楚王曾派使者携重金来请庄子入朝为官,承诺让他位极人臣。这对许多人而言,是梦寐以求的飞黄腾达的机会,可庄子却不为所动。他手持钓竿,头也不回地对使者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使者回答:“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子笑道:“那你们回去吧!我也愿在烂泥里摇尾而行。”

庄子没有像其他诸子一样,为了功名利禄,执着于某一种政治主张,四处奔波游说。相反,他以一颗空灵之心,体悟着天地间的万物之理。正因他不被特定的观念所束缚,才能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构建起一个逍遥自在的理想王国,容纳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智慧,也汲取民间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为后世留下了《逍遥游》《齐物论》等充满奇思妙想与深刻哲理的篇章,滋养着无数人的心灵。

在现代社会,也有不少人在践行这种无主张却包容万象的生活理念。我的一位朋友阿明,便是其中之一。阿明是一位自由摄影师,他没有固定的拍摄风格,也不遵循摄影界既定的规则。当其他摄影师热衷于追求某种流行的拍摄手法,以获得业界认可时,阿明却背着相机,穿梭于世界各地的大街小巷、深山老林,去捕捉那些被人忽视的瞬间。

有一次,他前往非洲的一个偏远部落。那里的人们过着原始而质朴的生活,与现代文明几乎隔绝。同行的摄影师们都按照自己预设的思路,拍摄部落里独特的建筑、服饰和仪式,试图展现一种“异域风情”。而阿明却放下了所有的预设,像一个好奇的孩子,融入到部落生活中。他和孩子们一起在泥地里玩耍,帮村民们修建房屋,倾听老人们讲述古老的传说。在这个过程中,他捕捉到了许多充满温情与力量的画面:一个孩子纯真的笑容、一位母亲温柔的眼神、村民们齐心协力劳作时的默契。

阿明的作品没有刻意传达某种特定的价值观或艺术理念,却因其真实、多元和包容,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他的摄影展吸引了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前来参观,人们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热爱与渴望。阿明正是通过放弃固有的拍摄主张,接纳不同文化、不同生活方式的精髓,从而创造出独具魅力的艺术作品。

然而,要达到这种无主张却能兼收并蓄的洒脱境界,并非易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偏见和固有观念所左右。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他人,用既定的规则去衡量世界。这种思维方式,不仅限制了我们的视野,也让我们与许多美好的事物擦肩而过。

举个例子,在艺术领域,曾经有一位画家,早期风格写实,作品深受市场欢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潮流发生了变化,抽象艺术开始兴起。画家一开始对抽象艺术嗤之以鼻,认为那是故弄玄虚,违背了艺术的本质。他固执地坚持自己的写实风格,拒绝尝试新的创作手法。结果,他的作品逐渐失去了市场,陷入无人问津的境地。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位画家。他同样有着自己的创作风格,但当抽象艺术兴起时,他没有盲目排斥,而是抱着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和探索。他尝试将抽象艺术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同时保留写实风格的精髓。经过不断的尝试和创新,他开创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了业界的高度赞誉。

这两位画家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放下偏见,摆脱固有观念的束缚,才能在变化的世界中保持敏锐的感知,汲取不同的艺术养分,实现自我突破。

真正洒脱的人生,是一种无执无拘的境界。它并非意味着消极怠惰、随波逐流,而是以一颗空灵之心,接纳世间万物。就像广袤无垠的大地,承载着山川河流、花草树木,无论美丑,皆一视同仁;又像浩渺无边的天空,任由日月星辰、飞鸟流云自在穿梭,从不干涉。

在这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让我们学会放下偏见,摒弃固执,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拥抱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当我们不再执着于一己之见,便能听见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领略到世间万象的美好。如此,我们便能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洒脱与自在,书写出绚丽多彩的人生篇章 。因为,在无主张的豁达中,我们终将拥有整个世界的智慧与温情。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