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斯人已逝,德泽长存

斯人已逝,德泽长存

——怀念我的爷爷廖亮

 

作者:廖静君

 

公元2025年3月30日,农历三月初二,我的爷爷廖亮走完了九十一载春秋。当我为他整理遗物时,泛黄的笔记本里一行字迹突然刺痛了双眼:“我一生是扎根泥土为命生存”。这个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六十九年的老党员,用毕生践行着对家庭、对信仰的承诺。

 

一、寒门走出的读书郎

 

1934年,爷爷出生在山坳里的贫苦农家,年幼的他每天牵着东家的水牛走过私塾窗外,总忍不住驻足偷听先生授课。“牛吃饱了,我也‘吃’饱了”,他晚年常笑着回忆这段岁月。正是这份知识的力量,让他咬牙挺过最穷苦的岁月,对四个儿子供书教学、抚养成才,对着子孙们常常念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后来,作为大孙女的我,成为家族首位本科生,永远记得2008年毕业典礼上,爷爷戴着我的学士帽,皱纹里漾开的骄傲。

 

二、革命精神的传承者

 

作为有着近七十年党龄的老党员,爷爷泛黄的党员证里夹着张旧报纸,1956年入党志愿书的墨迹依然清晰。晚年他总爱给子孙们讲家庭教育、讲历史。他讲述战争年代的故事时,总是声情并茂。那时的生活无比艰苦,吃了上顿没下顿,战火纷飞,生命如风中残烛般脆弱。旁人劝他忘掉过去,可爷爷总是严肃地说:“忘记就是背叛,忘记就是反革命。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种精神血脉,早已融入我们的骨血,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三、潇洒豁达的生活家

 

爷爷到了知命之年,当了一回“浪子”,他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常常不在家,名曰“我这把老骨头,要替你们看看世界”。奶奶去世后,他坚持独居,常常嘴边挂着一句话:“我不用你们管,我自己吃饭、自己找朋友玩。生病我会自己看病、自己吃药。你们管好自己就行”。年迈的他又自己出钱请了保姆,把日子过成诗。直到后来在他的书桌上看到警示摘录:“照顾患病的父母亲后,我没有自己的生活”。他以此为鉴,把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不让自己成为孩子们的负担。而我们却既心疼又羞愧。

 

四、勤俭持家的“老抠门”

 

我们经常发现他偷偷把外面丢弃的纸箱、空瓶子和铁线扛回家,“这些能卖三块五呢”。每天早上家里人出门上班前,总看到他佝偻着背在楼下整理废品,日复一日;我们的车驶出大门时,他总是守在门前,宛如一座守护塔,让我们安心去拼搏。辛苦攒下的钱,他不舍得为自己买一件新衣服、一双新鞋子。在他去世后,我们按他的遗嘱,打开他带锁的老抽屉,里面是整整齐齐的24捆钞票,他毫无保留地留给子孙。

斯人已逝,音容宛在。您用一生诠释了勤劳、坚韧、节俭与奉献,您的教诲如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在这清明时节,我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缅怀您的功绩,铭记您的恩情。愿清风明月,能带去我的思念;愿山河大地,能承载我的眷恋。爷爷,我永远怀念您!

 

2025年4月2日 清明前夕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