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黔军出黔抗战

黔军出黔抗战

(历史纪实散文)

 

蒙泽敏

 

1996年,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铁蹄,在这里止步》这篇文章后,开始陆陆续续研究民国三十三年(1944)大逃亡、大疏散这段历史,沿着当年难民逃难线路长沙、衡阳、桂林、柳州、南丹、麻尾、独山,沿着当年戴安澜将军率领200师从桂林誓师出发、远征缅甸抗日行军路线到滇西腾冲直至缅甸密支那,多次进行实地采访、收集资料。我前后历时采访、创作20载,内容跨越72年的《黑血南天》作为国家重大题材于2018年2月首印面世,同年8月再次印刷;2023年抗战胜利78周年之际第三次印刷出版,获得海内外华人高度赞誉。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先生在序言中评价:《黑血南天》是国内首部从宏观到微观具体记述1944年桂林保卫战至黔南事变结束,这段中国军民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抗战和惨烈的大疏散大逃亡两大相互交织的历史事件的文学著作,极具权威性、可读性,具有教育后人、填补同类题材空白的重要意义。团结出版社组织专家经过近两年评审,认定:“《黑血南天》是一部一可多得的描述中国军民奋起抗击外敌入侵的长篇报告文学佳作,将为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提供有益的补充。”

历经20年的研究、学习和广泛交流,我认为贵州抗战,主要分为黔军出黔抗战、军校西迁、黔南事变三大部分。现在特意从“黔军出黔抗战”这方面向大家简要汇报、交流贵州抗战这段不该忘却的历史,了解贵州人民为抗战作出的贡献,感受我们贵州人家国天下的爱国情怀!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侵略争取独立的一部史诗;是超越意识形态的民族卫国战争。这场战争的胜利,是3500万中华儿女用生命换来的结果。缅怀先烈,铭记功勋,是炎黄子孙共同的职责。

我们贵州是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13年)建省,由云南、四川和湖广当年政府能力管理不到的边缘地域组成,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地省份。在贵州多山的环境中,生存非常艰难,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各族人民,为了生活,自强不息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来,爬坡上坎如履平地,负重行走家常便饭。所以贵州人特别适应山地作战,贵州人组成的部队简直就是天生的山地野战部队。

抗战时期,贵州不算沦陷区,却是一个兵源大省,贵州籍的何应钦、何绍周、何知重、柏辉章、罗启疆等都是赫赫有名的抗战将领,滕久寿、罗启疆、陈蕴余、柳树人、杨家骝、刘眉生、陈铁、霍世才等著名抗日英烈战死沙场,以身殉国,抗战阵亡的士兵更是数不胜数!   

抗战14年,贵州先后有11个师70多万将士,穿着草鞋奔赴战场。这11个师分别是:国民革命军第102师、103师、104师、121师、82师、85师、55师、新编第8师、新编第11师、新编第28师、预备第2师。

整个贵州当时总人口才800万,为国家输出的兵源占总人口的1/12,这个统计数字,是从何应钦著作《抗战八年之经过》上得来的,同时期,四川兵员人口比是1/14,云南是1/24,贵州省的这个比例是全国最高的。

仅就70万而言,对于一个人口800万的省份,这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遗憾的是,由于记录的文字太少,知道这个史实的人并不是很多!

102师首任师长柏辉章,遵义会议会址就是柏辉章将军的家。102师打了无数次的硬仗:1937年8月,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同年11月,参加南京保卫战;1938年参加的武汉会战万家岭战役,是抗战中最完整地歼灭日军整个师团的一次战役,当时担任日军第11军司令官的冈村宁次日后也承认,日军“遭受了中国军队覆灭性的打击”。1939年,参加南昌会战;其后参加四次长沙会战,尤以1941年9月的第二次长沙会战打得最为惨烈。部队撤出阵地后集结时原来一万多黔籍将士只剩下区区数百人。

1939年第一次长沙会战后,《中央日报》记者在湘北采访第十五集团军司令关麟徴将军时,关将军对贵州部队的评价是:“黔省壮士,生活朴实简单,饿得冻得,擅于机动,颇著战功。”

82师首任师长罗启疆,松桃人,82师百分之九十的官兵来自当年贵州边远的松桃县,兵员补给也是来自松桃和黔东各县。这支部队抗战初启就请缨出黔,开赴华东参加淞沪会战,此后由东而西参加滇西反攻,前后参加了六次大的会战,牺牲官兵二万余人。师长罗启疆1940年病逝于沙场,国民政府追晋为陆军上将,安葬在衡山南岳忠烈祠,列入国家公祭。

1944年滇西的松山之战,就是103、82师与协同作战的友军,对决日本九洲兵的杰作,侵华日军中,最凶残的就是九洲兵,最终以贵州兵的全胜拿下了松山,打通了滇缅公路。云南能成为第一个把日军赶出国境的省份,贵州兵的牺牲和贡献国人应该记住。

抗战十四年,贵州兵就在前线打了十四年。两次淞沪抗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宜枣会战、鄂西会战,以及后期的两次远征军作战,哪里有恶仗哪里就有贵州兵。

过去,贵州抗战研究仅局限于强调抗战期间的损失,与其它沦陷区比较而显得微不足道,以致贵州抗战一直为研究者所轻视。目前,出黔抗战经过学者研究,已在学术界得到普遍认同。但军校西迁、黔南事变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很深入。

贵州虽然地瘠人稀,在战时对国家的兵、工、钱、粮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遗憾的是中国的抗战史遗忘了贵州!当后人提起抗战,常津津乐道于川军、湘军、粤军、桂军,而贵州人前方流血、后方流汗的抗战功绩早被忘之脑后。为什么?因为贵州没有了基本的实物见证——“纪念塔”。现在,建成于2005年的独山深河桥抗战园成了贵州唯一的抗日战争纪念胜地。

我个人认为,我们可以从国家层面立法,将抗战胜利的那一天作为国家法定纪念日,这对重视抗战文化、凝聚民族士气、深化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5年4月7日

 

作者简介:蒙泽敏,民革党员,中国作协会员、国内知名实力作家,黔南州文联主席。已发表作品260余万字。其作品社会影响广泛,2010年赴云南、越南、北京等地采访创作的《军魂留在“两山”间》,发表后影响深远;小说《情逝》改编同名电影2015年中韩合拍,开创了贵州影视作品中外合作先河;《黑血南天》获海内外华人高度评价,被誉为抗战文学佳作。《中国天眼》2022年获屈原文艺奖,2024以来在海外翻译为英文、德文、阿拉伯文出版;《黑血南天》《中国天眼》均获影视公司青睐,拟改编拍摄为电视连续剧播映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