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磕头要糖块到春联闹笑话
陈宝林
小时候,我生活在农村,那可真是个充满烟火气的地方。每到大年初一,村里就像炸开了锅,热闹非凡,到处都洋溢着新年的气息。而最让我期待的,便是去长辈家拜年,那可比过年吃饺子还让人兴奋呢!
拜年,从二叔家的“长篇大论”开始
记得我的二叔是当地有名的“文化人”。他总是穿着整洁的衣服,戴个前进帽,走起路来昂首挺胸,给人一种文质彬彬的感觉。不过,我总觉得他那副眼镜后面藏着的,不是什么高深学问,而是对我们的“糖果宝藏”的守护。
每到大年初一,我们一群毛孩子三三两两结成一伙,一路上欢声笑语,互相打趣着谁家的长辈会给更多的糖果。到了二叔家,他总是微笑着迎接我们,然后让我们跪在炕上磕头。这炕可不一般,上面铺着花花绿绿的被褥,软乎乎的,但跪久了也受不了。
二叔的祝福语特别长,他絮絮叨叨地说着:“新的一年里,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身体棒棒,快快乐乐……”他那张嘴就像个机关枪,一开就停不下来。我们跪在地上,听着这些祝福语,心里却有些着急,因为我们都盼着能早点拿到糖果。我甚至在心里默默祈祷:“二叔,您能不能快点说完呀,我的膝盖都快跪麻了。”
不过,二叔的糖果也确实诱人。他从炕头的柜子里拿出一个用红纸包着的糖果盒,里面装着的全是那种硬邦邦的水果糖。每次我们都能分到好几块,那可是我们一年到头难得的“奢侈品”。
大姑父家的“豪爽祝福”
而到了大姑父家,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大姑父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没有什么文化,但为人憨厚善良。他总是穿着一身旧衣服,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容。每次我们去拜年,他都会用他那粗糙的大手拍着我们的肩膀,嘴里念叨着:“孩子们,新的一年要听话,好好吃饭,长得高高的……”他的祝福语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浓浓的亲情。
大姑父家的糖果也不少,但和二叔家的精致包装不同,他家的糖果都是散装的,放在一个大玻璃罐里。每次我们去,他都会从罐子里抓一大把,塞到我们手里。有一次,我看到大姑父抓糖的时候,手抖了一下,结果多抓了好几块。我心想:“大姑父,您这是在偷偷给我们加量呢吧?”
为了糖果,我们也是拼了
那时候,每个家庭的生活都很困难,但长辈们总是会想尽办法给我们准备一些好吃的。在他们的家里,都摆着一张炕桌,桌上放着一些饼干和糖块。这些在当时可是稀罕物,我们盼望着能多分到几块。
孩子们为了得到这些饼干和糖块,总是争着抢着起早去拜年。我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穿梭在村里的大街小巷,挨家挨户地给长辈们拜年。等我们回到家时,兜里已经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饼干和糖块。虽然长辈们的祝福语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但那些甜甜的糖块和饼干却让我们乐得合不拢嘴。
有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去拜年,结果不小心撞到了一起。我们互相看着对方,哈哈大笑,然后继续往前跑。那时候的我们,心里只有糖果和快乐,没有一丝烦恼。
春联里的年味与希望
在那偏僻落后的少数民族乡,春节是全村人最盛大的节日,而春联则是这节日里最亮眼的风景。尽管生活艰难,物资匮乏,买不到如今精美华丽的春联,但人们对春联的热爱丝毫不减。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盼着能有一副红彤彤的春联贴在门上,祈愿新的一年能有个好光景。
二叔是村里的文化人,每到春节,他家就成了最热闹的地方。乡亲们早早地备好红纸,排着队等他写春联。二叔总是耐心地听着大家的要求,然后挥毫泼墨,一副副春联从他手中诞生。那些春联虽然用词简单,却满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许。“肥猪满圈,金鸡满架”寄托着对丰收和富足的向往;“抬头见喜,青龙大吉”承载着对好运和平安的祈愿。我至今还记得,二叔写春联时专注的神情,以及乡亲们拿到春联时脸上洋溢的笑容。
然而,有一年,杨大伯家的春联却闹了个笑话。杨大伯大字不识一个,拿到二叔写的春联后,稀里糊涂地把“肥猪满圈”贴到了鸡架上,“抬头见喜”贴到了猪圈上。大年初一,乡亲们前来拜年,看到这情景,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肚子都疼了。杨大伯一开始还懵懵的,后来明白过来,也跟着大伙儿一起笑。这个小插曲很快在村里传开了,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笑谈。
但这个笑话并没有就此结束,它像一颗种子,种在了杨大伯和全村人的心里。杨大伯从此下了狠心,一定要让子女好好读书。他深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才能不再像自己这样闹笑话。他开始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村里的人们也被这个故事触动,尽管生活依然困难,但他们不再把读书看作是遥不可及的事,而是想尽办法让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大家凑钱买书本,互相帮忙照顾孩子,整个村子都弥漫着对知识的渴望。
那些年,我们一起拜过的年
半个世纪已经过去了,如今的我已经长大成人,离开了那个充满回忆的农村。但每到大年初一,那些关于拜年的记忆总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虽然时光流转,岁月变迁,但那份纯真的快乐和浓浓的亲情却从未改变。
如今,我也成了长辈,看着孩子们在我家拜年时的欢笑,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那些曾经的祝福语虽然已经模糊,但那份温暖却一直留在心底。我想,这就是传统的力量,它让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
大年初一的拜年,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去感受那些简单而纯粹的幸福。无论未来如何,这份记忆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最美好的篇章。
春联里的年味与希望,也一直激励着我。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心中有希望,有对知识的追求,就能在困境中走出一条光明的道路。那些年,我们一起拜过的年,那些快乐和希望,将永远伴随着我,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