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坨子上的爱与远方
陈宝林
四月的风,像是天地间最神奇的画师,它带着北方的凛冽与南方的柔情,在天地间肆意挥洒着笔触。4月11日这个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我的脸上,暖得像是姥姥的手轻轻抚摸。我怀着满心的欢喜与感慨,在“家和万事兴”的家族群里轻轻点下红包。那红包仿佛是被春风施了魔法的蒲公英,瞬间在屏幕上纷飞起来,祝福声如潮水般汹涌而来,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我的心房。
姐妹的“大侄子生日快乐”带着草原的豪迈,那声音仿佛是从广袤无垠的草原深处传来的呼喊,带着风的粗犷和马的奔腾;老叔的“小宝贝转眼成栋梁”藏着江南的温柔,那话语宛如江南水乡的潺潺流水,细腻而悠长。屏幕上跳动的不仅是数字,更是三十七年时光里,那些被爱浸润的点点滴滴,它们如同繁星,在记忆的夜空中熠熠生辉,照亮了我一路走来的旅程。
时光倒流三十七年,回到那个同样充满希望的清晨。你的妈妈在阵痛中紧握着我的手,那疼痛仿佛透过她的手传递到我的身上,让我心如刀绞。可我却因乡政府的工作分身乏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就在这时,年逾六旬的姥姥,从内蒙古科左中旗的查申艾力嘎查赶来,她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那个慌乱的清晨。她用她布满老茧却温暖如初阳的手,接过了守护你们的重任。
那天下午两点,你的第一声啼哭划破天际,那声音清脆而响亮,仿佛是世间最动听的乐章。姥姥颤巍巍地捧着你,就像捧着全世界最珍贵的珍宝,她那布满皱纹的眼角,盛满了比阳光更璀璨的笑意,那笑意仿佛能驱散世间所有的阴霾。
蒙古族的孩子睡悠车,可那时家境贫寒,连柔软的尿布都难寻。姥姥便每日天不亮就背着布袋子,踩着晨霜去村子西边沙坨子背沙子。那沙坨子上的沙子,十分冰冷,可姥姥的脚步却坚定而有力。她背着沉重的沙子,一步步向前,那身影在晨曦中显得格外高大。粗粝的沙子在铁锅里翻炒得噼啪作响,蒸汽裹着晨光漫出窗棂,仿佛是人间仙境。她就那样弓着背,用布满裂痕的手细细筛着冷却的沙粒,直到每一颗都变得柔软温热,铺在悠车的垫上,像给你织了一床星星做的被子。你在沙窝里舒展小身子,姥姥就坐在炕沿边哼着蒙古族摇篮曲,那苍老的嗓音里藏着七八个孩子的成长故事,也藏着对我们全家最虔诚的祝福。那悠车轻轻摇晃,摇晃出了岁月的宁静与美好,摇晃出了姥姥对你的无限疼爱。
那些日子里,姥姥的脚不沾地,她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陀螺,在家里转来转去。天未亮,她就起身熬小米粥,那米香如同一缕缕温暖的阳光,漫过土坯房的梁,弥漫在整个屋子里,让人闻到就忍不住咽口水;晌午,她煮新收的鸡蛋,蛋白嫩得能映出人影,仿佛是世间最美味的佳肴;夜里,她还要给你妈妈揉腰擦背,用蒙古草药泡的水给泡脚,那草药的香气在房间里弥漫,仿佛能驱散一切疲惫。村里的老人路过总笑说:“这孩子踩在沙坨子上长大,将来定是个有福的。”那时的我还不懂,后来才明白,福气从来不是天赐,是姥姥用佝偻的脊背挡住了生活的风雪,用慈爱熬煮了岁月的甘甜,那甘甜如同一汪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姥姥是个充满智慧的人,她教我们在沙地里埋下许愿的石子,说等柳条长茂盛了,愿望就会生根。那沙地里埋下的石子,仿佛是我们对未来的希望,深深地扎根在心底。她把你的小脚印印在窗台上的沙土里,说这是“大地的契约”,那脚印仿佛是与大地的约定,见证着你的成长;甚至在你满月那天,用蒙古袍的蓝腰带系住悠车,说这样孩子的路就会像草原一样宽广。
直到多年后,我在深圳的海滩上看见你教小孙女堆沙堡,那熟悉的场景瞬间勾起了我的回忆,我忽然想起,原来你生命里最初的温柔,都藏在科尔沁沙地的细沙里,藏在姥姥日日夜夜的守望中,那些沙子仿佛是姥姥的爱,一点一滴地融入了你的生命。
时光如悠车轻轻摇晃,你从沙窝里的小不点,长成了能扛责任的男子汉。小学时,你在作文里写“我的太姥会变魔术,沙子能变成云朵”,那稚嫩的文字里充满了对姥姥的崇拜与思念;中学时,你把姥姥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那声音坚定而自豪,仿佛姥姥的故事就是你最宝贵的财富;大学录取通知书寄来那天,我们特意去给姥姥上坟烧纸,告诉她你要去远方追逐梦想。后来,你穿上警服站在深圳的街头,身姿挺拔如北方草原的白杨,那威严的身影仿佛是姥姥的爱在延续。我们在电话里听你说“辖区的阿婆让我想起太姥”,便知道,姥姥的爱早已化作你骨子里的温暖与担当,那温暖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你前行的道路。
如今,你的小家庭在南方扎根,北方的沙坨子与南方的红豆,在视频通话里交织成最动人的画面。小孙女奶声奶气地喊“爷爷讲太姥姥的故事”,那声音清脆而悦耳,仿佛是天使的歌声;小孙子捧着相册指着老照片问“太姥姥的沙子在哪里”,那好奇的眼神仿佛是对过去的探索。这些瞬间让时光有了轮回的温柔,当年姥姥种下的爱,正在孙辈的眼中开出新的花,那花儿绚烂而美好,仿佛是姥姥的爱在延续。
此刻,北方的柳枝刚冒出新芽,那嫩绿的芽儿仿佛是春天的使者,带来了生机与希望;深圳的木棉却已如火如荼,那火红的花朵。一方是承载着姥姥无尽关爱的沙坨子,一方是你为梦想拼搏扎根的远方,这爱跨越了时空,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让我们明白,无论走得多远,那份来自沙坨子上的爱,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引领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去追寻属于自己的远方。而这爱与远方的交织,也构成了我们生命中最动人、最珍贵的画卷。
作者简介:陈宝林,蒙古族,1962年生人,吉林省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退休教师,喜欢新闻摄影和文学创作,40多年如一日,勤奋笔耕,在国家、省、市、县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各类稿件5000余篇。先后被吉林省计生委和省人事厅记三等功,被通榆县委、县政府记大功两次。连续三年在“中华大地之光”全国征文比赛中荣获第二、三等奖。被中国农民报协会授予全国优秀新闻文化工作者称号。全国高校后勤系统信息宣传先进个人、全省教育系统上报信息先进个人。被吉林省高校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校报资深编辑,吉林省高校优秀新闻工作者。被吉林日报授予通联工作突出贡献人物、优秀通讯员,荣获《吉林日报》终身荣誉奖。被白城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全市“十佳新闻工作者”。被省评为全省劳务经济宣传先进个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18年被评为“吉林好人”“最美民族团结之星”,参加国庆观礼,走进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国家领导人接见。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