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北科大的孜然羊肉

北科大的孜然羊肉

 

文/张健

 

九十年代的一个深秋,出差由蓟县到了北京。

 

那天风刮得格外凛冽,我裹紧单薄的风衣走进北京科技大学的校门。弟弟早已在约定的地点等候,身后还跟着两个同学,三张年轻的脸庞被风吹得通红,眼睛里却闪着光。

 

"哥,我们学校后门有家小馆子,做的孜然羊肉特别地道。"弟弟搓着手说。我们穿过落叶铺就的小路,拐进一条不起眼的胡同。那家馆子藏在几棵老槐树后面,门脸窄得几乎要错过,推门进去却别有洞天——六张方桌挤在不大的空间里,墙上贴着泛黄的年画,角落里一台老式电视机正播着《渴望》。

 

我坚持要请客,弟弟和他的同学们便不再推辞。烹制菜肴的铁锅里滋滋作响,菜成倒入盘中,羊肉片在滚烫的油中微微颤动,金黄的油脂包裹着每一片肉,上面撒满棕褐色的孜然粒。热气蒸腾中,一股浓郁的辛香扑面而来,那香气粗犷又热烈,像是要把整个秋天的寒意都驱散。

 

第一口下去,羊肉的鲜嫩与孜然的辛烈在舌尖炸开。弟弟的室友冷同学说,这孜然是老板特意从新疆托人带来的,比市面上的要香得多。我细细品味,果然觉得这香气格外醇厚,带着戈壁滩上的阳光味道,让人想起广袤的草原和成群的牛羊。

 

"我们经常来这改善伙食,"弟弟夹起一片羊肉,"考试前更要来,绝对提神醒脑。"几个年轻人笑起来,脸上还带着青涩。铁锅里的羊肉渐渐见底,我们又加了一份。窗外,槐树的影子在秋风里摇晃,将斑驳的光影投在油腻的桌面上。

 

毕业后弟弟留在了北京工作,我依然在老家那个国企,全国各地的跑。都是工作忙碌,我们再没回过那家小馆。后来的岁月,我在各地吃过无数版本的孜然羊肉——高档餐厅的精致摆盘,连锁店的标准化出品,甚至自己在家尝试复刻。但再没有哪一道,能复现当年那个狭小空间里的滋味。

 

有时我想,或许真正特别的不是那味道本身,而是那个秋日下午,几个年轻人眼睛里闪烁的光亮,是老式电视机里传来的熟悉对白,是铁锅上蒸腾的热气模糊了彼此的面容。

 

如今。那家小馆恐怕早已不在,就像我们的青春,就像那个特定的年代,永远停留在了记忆里。

 

偶尔在异乡的饭桌上见到这道菜,我总会想起弟弟毕业离校前的那个傍晚。我们最后一次走过校园的林荫道,他和他的室友们讨论着孜然羊肉在盘中滋滋炸裂声中的香味。

 

有些味道,注定只能属于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就像有些时光,一旦过去就再也回不去了。

 图片1

作者简介:张健,安徽合肥人。民建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炎黄文化促进会会员。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