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人民殿堂的礼赞

人民殿堂的礼赞

——民族团结路上的赤子心声

 

陈宝林

 

当红山玉龙的龙吟穿越五千年时空,带着古老文明的神秘与雄浑,在历史的长河中悠悠回荡;当蒙古包的炊烟与城市霓虹在新时代同频共振,勾勒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和谐画卷,我——一个从科尔沁沙地走出的蒙古族之子,怀揣着向海湿地的云、通榆草原的风,带着故乡的深情与眷恋,站在了人民大会堂的汉白玉穹顶之下。

图片1

金色国徽投下的万丈光芒,如同一束希望之光,映照着各族儿女笑颜绽放的民族团结之花。这花,开得绚烂而夺目,凝聚着各民族的心血与情谊;这光,也照亮了我从包拉温都杏花枝下到医学殿堂的漫漫征途。那一路,有汗水,有泪水,更有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家乡的热爱。

图片2

那是2018年秋天,改革开放的潮声与汶川重生的跫音交响,奏响了时代的激昂乐章。国家民委组织的少数民族参观团如彩虹般跨越山海,而我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吉林好人最美团结之星”的名义,踏上了这场跨越四省的朝圣之旅。从巴蜀大地到燕赵故都,从秦岭余脉到京华烟云,十六天的行程是祖国山河的壮阔长卷。一路上,我看到了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感受到了祖国的地大物博和丰富多彩。这也是民族团结的生动教材,每一处风景都见证着各民族的和谐共处与团结奋进。

图片3

然而当脚步踏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刹那,历史的重量与时代的荣光瞬间凝固。五千年前红山玉龙的回响,仿佛穿越时空,诉说着祖先的智慧与勇气;六十年前民族共舞的余温,还在空气中弥漫,传递着团结的喜悦与温暖;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澎湃脉搏,在此刻交汇成震古烁今的和声。站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汪洋、石泰峰、孙春兰、巴特尔身边,当快门定格下各族同胞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同框的永恒瞬间,我终于读懂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八个字的千钧重量。

图片4

那是刻在骨血里的家国情怀。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们都是一家人,无论身处何方,无论是什么民族,我们都有着共同的家园——中国。这份家国情怀,是我们对祖国的深深热爱,是我们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动力源泉。它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携手共进,共同克服;它让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能够相互支持,彼此鼓励。

图片5

那是融于时代的使命担当。在新时代,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民族团结是实现这一使命的重要基础,只有各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我们才能汇聚起强大的力量,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实际行动,为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得更加绚烂。

 

那是亿万同胞心手相牵筑就的巍峨丰碑。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帮助,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从古老的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从抗击自然灾害到应对全球性挑战,各民族始终心手相牵,不离不弃。这座巍峨丰碑,见证了我们的团结与奋斗,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图片6

四十多年如一日的民族团结路,写满蒙古黄榆般的坚韧。从包拉温都蒙古族乡的文化站长到省属高校校报编辑部主任,从万亩天然山杏林的守望者到脱贫攻坚的讲述者,从向海湿地生态文化的守护者到医者仁心与民族大爱的浇灌者,我的足迹丈量着科尔沁大地的每一寸变迁。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为民族团结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图片7

当“吉林好人最美团结之星”的奖章与胸前的党徽交相辉映,我终于明白:初心是让古老长调与现代交响同频共振的永恒旋律。古老的长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我们的历史和记忆;现代交响则代表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要让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让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画卷。

图片8

使命是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时代脉搏中永远绽放的庄严承诺。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差异,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要通过自己的行动,传递民族团结的正能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民族团结事业中来。

图片9

八载春秋弹指过,人民殿堂梦犹新。再次抚触那张珍贵的合影,科尔沁草原的萨日朗仍在盛开如火,向海湿地的丹顶鹤依然翱翔。而我这个农民的儿子,尽管现在已经退休了,但依然在宣传家乡的路上,依然在高校立德树人的宣传路上。这片土地教会我的第一课是:各族同胞的心,永远要比脚下的大地更宽广;团结奋进的路,永远要比天边的彩虹更绵长!

图片10

当红山文化与燕赵风骨在血脉中激荡,当民族团结的火种在青春校园点燃,我愿以杏林春暖之姿,续写人民殿堂永恒的礼赞。让五十六个民族的繁星汇聚成璀璨银河,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征程!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为民族团结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诠释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中华大地上永远绽放! 图片11

作者简介:陈宝林,蒙古族,1962年生人,吉林省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退休教师,喜欢新闻摄影和文学创作,40多年如一日,勤奋笔耕,在国家、省、市、县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各类稿件5000余篇。先后被吉林省计生委和省人事厅记三等功,被通榆县委、县政府记大功两次。连续三年在“中华大地之光”全国征文比赛中荣获第二、三等奖。被中国农民报协会授予全国优秀新闻文化工作者称号。全国高校后勤系统信息宣传先进个人、全省教育系统上报信息先进个人。被吉林省高校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校报资深编辑,吉林省高校优秀新闻工作者。被吉林日报授予通联工作突出贡献人物、优秀通讯员,荣获《吉林日报》终身荣誉奖。被白城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全市“十佳新闻工作者”。被省评为全省劳务经济宣传先进个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18年被评为“吉林好人”“最美民族团结之星”,参加国庆观礼,走进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国家领导人接见。

图片12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