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参观隘口石坊

参观隘口石坊

 

谭昌乾

 

今年四月中旬,我和老李老周两位同事相约,从四川宜宾走玉观路去云南昭通。途经一个叫隘口的地方,看见一座坊楼建筑,停车下去参观。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这座石坊居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其独特的建筑艺术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而驰名,被誉为川南第一坊。石坊的名字就叫隘口石坊,因地而名。

我们三个人查看,观摩,研究一番,基本弄清楚了这座建筑的大致情况。

隘口石坊是遗存的清代古建筑之一,坐落在四川宜宾珙县玉和苗族乡隘口村二社地盘上,距离宜宾城大约有80公里,距离珙县县城巡场大约有35公里,距上罗镇大约13公里,距离最近的玉和乡场大约3公里。隘口这个地方在清朝时期,人烟稀少,可谓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是比较偏僻之地,石坊修建在这里,主要原因是历史上的川滇通道要经过这个垭口。

从旁边展板资料内容得知,隘口石坊的兴建始于清朝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耗时三年才完工。推算一下,至今已有180年历史,可谓历经风雨洗礼。幸运的是,石坊保存较为完好,如今已成为宜宾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着一批批游客前来参观。一旁的石碑文字记载,石坊早在2006年5月25日,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立碑单位为珙县人民政府,立碑时间是2006年8月18日。

隘口石坊属于皇亲旌表类别的石坊,是当地贡生谢正业为他的母亲何慈惠建造的贞洁牌坊。同行的老李平时喜欢研究历史,他介绍说,牌坊这类建筑兴起于汉朝时期,逐渐成熟于唐宋时期,盛于明清时期,其功用主要是封建时代用于对德政、功勋、科第、忠孝节义等卓越典范者进行表彰,有纪念碑性质,隘口石坊属于表彰节孝类别,为坊主树碑,贞节牌坊嘛。

远观建筑,石坊雄伟壮观,顶高达17米,五檐、四柱、三门,宽度达11.33米,屋顶为庑殿式,飞檐翘角,蹲鹿吻兽。台基面积达122平方米,长16.74米,宽7.2米。整体为石质构造,外形古朴庄严肃穆,恢宏典雅雍容大气。

近观石坊,可见上面各区位的不同雕刻,有斗拱如意、瑞草云龙、戏场文景、麒麟白象、匾额对联等多种石雕图案和文字,其造型生动逼真,雕工精美。石坊座南向北而立,其南面第三层坊檐斗拱下有竖龛,内有云纹状浮雕牡丹、仙人,龛内有两个力士托灵龟,绶带环绕竖排“圣旨”二字。老李说,古代建造石坊需要请旨,就是地方逐级上报,直到皇帝批示同意才能建造,石坊落成,上刻“圣旨”两字,以彰显皇帝恩典,表明是奉旨建造石坊,体现其权威性。竖龛下为横排四字“不负所天”。字为行书体,为时任四川总督爱新觉罗.宝兴书题。周围镶边图案是麒麟、白象,斗牛,底边横排一行小字“监生谢国英之妻贡生谢正业之母廪生谢天麟谢天雯之祖母何氏”。石坊北面宝鼎下为楷书竖排“圣旨”两字,下面横排四字“荣增华衮”,装饰均为麒麟、白象、斗牛图镶边。圣旨石龛由整块石料凿制而成,1.80米高,1.68米宽,显得端庄肃穆。

石坊上刻有四副对联。北侧中柱对联是:“誓欲捐躯但念半龄孤子在,心怀养志能分七衮老亲忧”。边柱联为:“孤帏早励冰霜志,绰楔欣承雨露恩”, 由珙县训道巴县翁兰合题。据碑文记载,清代贡生谢正业之母何慈惠29岁时丈夫去世,她本欲跟随亡夫而去,但考虑到下有半岁稚子,上有霜姑庶母,于是妻代夫职,媳代儿职,上赡养霜姑庶母,为她们养老送终归山,下抚育幼儿长大成人,安家立业,一生守寡52年至81岁去世。其事迹受到道光皇帝表彰,因此兴建此石坊,用以教化后人。南面中柱联:“节孝著徽音彤管新添青史册,纲常崇盛世丹除遥贲紫泥书”,为知叙州府事叶树东题。彤管,指古代帝王手中的权杖,丹除指的是宫殿的台阶。边柱联“两字荣褒光日月,千秋正气格神天”,为“江津副车镶兰旗教习即选知县涂太琛题。对联中的所题节孝,指贞洁孝善,有赞扬的意思,纲常指旧时代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古代女性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受到伦理道德束缚,往往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如果换在现在,何慈惠29岁时丈夫去世,完全可以再婚再嫁,追求幸福。可惜那个时代的纲常伦理恰似一道紧箍咒。世易时移,天地翻覆。试想,如果她真的迈出那一步,也许这个石坊就立不起来了。

石坊的两侧和上部采用了浮雕、镂空雕、线雕等技法,装饰着神话故事的图案。南边的图案包括黄香扇枕温衾、王祥卧冰求鲤、吴猛喂蚊等《二十四孝》故事;北边的图案则有孟宗哭竹生笋、老莱彩戏娱母、丁南刻母和桂姐修书等故事。老李考察了一番说,石坊雕刻以儒家的孝善文化为主题,反映了古代儒家思想中的孝道理念。

石坊龛顶雕有富贵牡丹的浮雕,九龙盘绕,神态各异,形象生动。

在神道石龛的下方,设有一个5.25米宽、0.48米高的明间大额坊,上面用阴刻行书小字记录了列坊的名字,并装饰有云纹蕃草浮雕。

明间次间石坊都镶嵌了作为花板的石匾,次间花板尺寸为1.33米长、1.04米宽,南北方向分别刻有谢氏何慈惠勤勉抚育子孙的事迹,上下额坊都有戏剧浮雕和神话故事图案。

老周说,综观隘口石坊,就是一个建筑、雕刻、书法、儒家文化的综合体。其雕琢的铭文、对联及、花卉纹、龙凤纹、瑞兽纹、人物纹、飞禽纹等,技法有浮雕、线刻、圆雕、镂空雕、透刻等多种,是典型的典型清代艺术风格。所雕刻的古代节孝忠义和神话传说故事图案,造型丰富,雕刻精致,彰显了卓越的雕刻艺术水平,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坊体采用88块米粉石料雕琢而成,式样装饰为原殿式,雕刻有如意斗拱、缠龙式镂空三珠宝鼎、戗角螭吻、龙凤牌、抱鼓石、斜衬等。歇山转角为传说中的龙之子,重檐由下至上逐层呈内收之势,十二个鳌角腾空出挑。坊体雕刻内容包括鸟兽人物、戏曲故事、云龙瑞草以及狮子、大象、麒麟、虎鹿等纹饰、诗文,形象生动逼真。抱鼓石两侧雕刻的石屏上有梅、兰、菊、竹浮雕,并分别配以篆书、隶书、行书、草书诗赋。石坊底部为方形柱础座,雕刻出“莲花抱鼓”式样。

石坊的基座稳固结实,南北两侧各有九级无纹饰的台阶,这些台阶被埋在土里,状态保存良好。

石坊西北角立有一座二柱庑殿式单檐帽石碑,坐西向东。这座石碑2.7米高,1.4米宽,其单檐碑帽2.3米宽,0.83米高,顶部饰雕卷身为龙头纹。碑身埋入土内,底部阴刻了七律四章,记载建坊原因及经过。由于碑面风化,部分字迹已经模糊,我们去辨认了半天,认出的两句是:“当涂奕奕起牌楼,远尔咸瞻懿范留”。

就其地位而言,据说隘口石坊现在是川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石坊。当地有一句俗语说“隘口牌坊真高朗,风吹铃子响叮当”。隘口地处川滇要津的垭口,海拔900多米,略微有风,石坊翘角的铜铃就叮当作响,似乎摇醒沉淀在历史岁月里的一桩往事。

石坊有方。

一次参观,终有所得。


2025年4月18日


说明:文中部分史料来源于《宣传资料》和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和网络平台,仅做知识介绍,无侵权之意,如有不适联系删除)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