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当神曲星火点燃东方长夜

当神曲星火点燃东方长夜

——意大利音乐剧在华巡演

 

作者/池征遥

 

七百年前,佛罗伦萨的墨迹未干,但丁的笔尖已划开地狱的帷幕。如今,这卷用拉丁语与佛罗伦萨方言写就的史诗,化作意大利音乐剧的旋律,在华夏大地的剧院里轰鸣。北京的霓虹、重庆的雾霭、上海的江风,都成了《神曲》的注脚。当数字科技与古典文本相遇,地狱的火焰、炼狱的阶梯、天堂的星河,在东西方艺术的碰撞中,迸发出跨越时空的哲思。

 

01、摇滚之火灼烧灵魂

 

当第一声电吉他划破剧场的寂静,地狱之门轰然洞开,3D投影将但丁笔下的九层地狱化作流动的霓虹。第二圈暴风雨中,贪欲者的灵魂被狂风撕扯成碎片,歌者的声线如刀锋划过铁壁;第八圈的冰湖之上,欺诈者被倒悬于寒光之中,冰棱折射着罪恶的棱角。此时,意大利语如咒语般在穹顶炸响:“入此门者,当放弃一切希望”(“Abandon all hope, ye who enter here. ”)

 

舞台上的舞者如幽灵般游荡,机械装置让深渊旋转升腾。200多套服饰在光影中蜕变,时而化作中世纪的锁子甲,时而裂变为赛博朋克的霓虹皮衣。摇滚乐的节奏与但丁的忏悔录共振,当意大利歌手用撕裂式高音嘶吼“抛弃一切希望吧”,中文合唱团的孩童却以清亮的童声回应“世界赠予我的,是黑暗中的微光。”东西方声音的碰撞,恰似但丁与维吉尔的对话,一个来自地狱的深渊,一个指向人性的微芒。

 

02、流行之弦拨动忏悔的年轮

 

炼狱篇的旋律骤然如晨雾般温柔,舞台化作七层螺旋之山,舞者以现代舞演绎“骄、妒、怒、怠、贪、食、色”的忏悔。他们的肢体时而蜷缩如婴孩,时而伸展如十字架,3D投影将山体剥落成透明的晶体,每一层都映照出人性的褶皱与褶皱下的光。

 

当意大利歌手唱起咏叹调,管弦乐如清泉漫过焦土,洗去地狱的灰烬;而当流行乐的节奏涌起,悔悟的灵魂在电子音效中重生。此时,一句温柔而炽烈的诗句从舞台深处传来:“我的意愿和欲望被爱转变,是那种移动太阳和其他星球的爱。”(“My will and my desire were turned by love, the love that moves the sun and the other stars.”)中国童声合唱团与意大利演员共同演绎《茉莉花》,天籁般的和声中,但丁饮下忘川之水,观众席间有人悄然拭泪,炼狱不仅是灵魂的救赎,更是东西方对“爱”的共情。

 

03、数字之翼托起永恒的星光

 

天堂篇的舞台化作九重星河,歌剧的高音如银河倾泻,200多套服饰化作光羽,舞者如天使悬浮于数字投影的星云之间。但丁在贝雅特丽切的引领下,穿越月轮的银辉、水星的冷焰、金星的炽热,直至上帝的光芒中。

 

此时,剧场陷入绝对的寂静。突然,一句意大利语如钟磬般响起,穿越七百年的时空:“是爱也,动太阳而移群星。”(“The love that moves the sun and the other stars.”)数字投影将水晶天穹化作流动的星图,观众仿佛置身宇宙的子宫,听见但丁最后的叹息——爱,是宇宙间最原始的语法,是让地狱的烈焰与天堂的星光共生的密码。

 

04、一场未竟的对话

 

谢幕时,掌声如潮水漫过剧场的每一个角落。北京的夜风裹挟着槐花香,手机屏幕亮起;重庆的山城剧院、长沙的橘子洲头、无锡的运河之畔,观众正分享着《神曲》的剧照——地狱的骷髅与霓虹、炼狱的阶梯与童声、天堂的星云与光羽。

 

制作人加布里埃尔·格拉维纳曾说:“《神曲》是但丁的,也是全人类的。”这场巡演,恰似一场以艺术为舟的远征。意大利的摇滚与歌剧、中国的童声与古典、数字投影的魔幻与但丁文字的永恒,共同编织成一张跨越时空的网。当最后一束灯光熄灭,有人轻声念起《地狱篇》的箴言:“我们通过苦难,走向星辰。”而今,《神曲》的火焰仍在燃烧,它照亮的不仅是地狱与天堂,更是人类对真理与美的永恒跋涉。

 

后记


走出剧场时,忽觉夜空中的星辰与舞台上的投影重叠。但丁的诗句、摇滚的轰鸣、童声的清澈,皆化作一缕光,刺破现实的迷雾。或许,真正的艺术从未死去,它只是等待着被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灵魂重新点燃。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