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成长中的夹生饭

成长中的夹生饭

——难以忘怀的支农岁月

 

陈宝林

 

在那遥远的岁月里,有一段时光宛如一枚巨大的印章,深深地烙印在我的灵魂深处,哪怕岁月的洪流如何奔腾,也丝毫无法磨灭它的痕迹。那便是我那段成长中的夹生饭——充满戏剧性和教训的支农经历。

 

那是一个金秋十月,风里都带着丰收的气息,仿佛在召唤着每一份能出力的双手。正是在这个季节,我们学校响应国家的伟大号召,组织了一次波澜壮阔的支农活动。而我,一个满怀憧憬、略带青涩的学子,随着班主任丁学俭老师和全班四十多名男女同学,背井离乡,来到了距学校几十里外的通榆县团结乡幸福村。这里虽名为幸福村,但当时的我们眼中,只有一望无际的打瓜田,还有等待我们去攻克的艰巨任务。

 

那片金色的田野上,同学们好像进入足球场,仿佛一个个不知疲倦的小牛,挥动着双手,都能看到阳光在他们身上闪耀,那捡打瓜的干劲,宛如燎原的烈火,势不可挡!我也想冲进这片“战场”,收获荣誉与汗水的勋章,但命运却跟我开了一个极其“精彩”的玩笑——我的手上不小心受了伤,被丁老师“无情”地安排到了后勤岗位,陪伴着炊事师傅胡师傅,负责为同学们烹饪一日三餐。我满心不情愿,内心的小剧场早就上演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歌,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起初,我只是做些拎水、抱柴、添火的杂活,像个机器人一样完成着重复又枯燥的动作,眼睛漫无目的地盯着胡师傅的身影,却根本没心思去观察他那行云流水般的烹饪技巧。胡师傅倒也和善,微微一笑,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也不多言语,只是默默地继续他的工作。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间到了支农活动的第八天。这一天,对我来说,简直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胡师傅有急事要回家一趟,临走之前,他把浸泡好的高粱米小心翼翼地放进锅里,严肃地嘱咐我:“孩子,按时添柴烧火,别让我大老远回来,看到饭糊了哟!”我满口答应,心里却在想:“不就是烧个火吗,这还不简单?”看着那带着几分神秘色彩的高粱米,我甚至幻想自己成了名厨,即将烹饪出一锅让同学们赞不绝口的美味。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我一个响亮的耳光!夕阳正准备收起最后一缕光芒,准备回家歇息,我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同学们在田里干了一天,个个都饿得前胸贴后背,这饭要是烧晚了,我可担当不起这罪名。我颤抖着手,点燃了柴火,那火苗噌地一下蹿了起来,像是在嘲笑我的无知。我脑中一片空白,胡乱地往灶坑里塞干柴,火势瞬间像脱缰的野马,根本停不下来。锅里的高粱米在火的“热情款待”下,剧烈翻滚、沸腾不已,仿佛在跳舞,又像在呐喊。

 

我全然不顾火候的把控,只是一味地添柴。等到米粒被烧得焦糊,冒出了股股烟味,我这才慌了神。我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下完了,完了!”我疯了一样往锅里加凉水,又拼命搅拌,妄图用这简单的操作来挽救这锅已经注定失败的饭。但事与愿违,米粒在凉水与烈火的交替折磨下,变得半生不熟,一锅名副其实的夹生饭就此诞生了。

 

当老师们和同学们满心期待地从山上归来,饿得两眼冒光,却看到了这锅夹生且带着烟熏味的米饭。他们的神情从期待瞬间变成了无奈,那眼神,仿佛在质问:“这饭也能吃?”但毕竟大家都是善良的,只是叹了口气,无奈地咽下了这顿饭。第二天,果不其然,部分同学因为吃了这顿“特色”饭而闹起了肚子。本该继续劳作的同学们,一个个都捂着肚子,以肚子不适为由,集体罢课,不愿再参与支农活动。一时间,原本热闹的支农现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学校领导得知此事,火冒三丈,把胡师傅叫去狠狠批评了一顿。胡师傅站在那里,低着头,一声不吭,那神情,仿佛是我犯的错要他来背锅。我站在一边,内心如同被无数把刀子在割,满是愧疚与自责。我深知,这场风波的罪魁祸首就是我自己,因为自己的做事不用心、缺乏经验和超级无敌的鲁莽,才引发了这场灾难。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跟着胡师傅学了四五天,居然连做饭的基本经验都没学到一丝一毫,这让我如何不懊悔到极点?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但又知道,这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只能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挽回这个局面。

 

然而,这次失误也成了我成长的转折点。我如同大梦初醒,仿佛被当头棒喝,瞬间开了窍。我开始用心留意胡师傅的一举一动,每一个动作,每一次添柴,每一次搅拌,我都看得仔仔细细,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在接下来的十多天里,我全身心投入到炊事工作中,成了胡师傅的“超级助手”。我每天早早起床,帮胡师傅准备食材,跟着他一起研究火候,甚至在梦里都在回忆做饭的步骤。经过我的努力,我们终于为老师和同学们精心烹制出了一顿顿热饭热菜,看着他们重新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知道,我终于用行动弥补了自己的过错。

 

这段支农岁月,就因为那锅夹生饭,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宛如一场精彩绝伦的戏剧,让我铭记于心。它不仅让我收获了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教训,也让我懂得了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在那艰苦而又充实的日子里,我们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作,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我们一起在田野里挥洒汗水,在夕阳下分享收获的喜悦,那种淳朴而真挚的情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如今,若干年过去,那段支农岁月依然在我的记忆中熠熠生辉。它让我明白,无论做何事,都需怀揣敬畏之心,脚踏实地,用心钻研。它让我学会了在挫折中成长,在失败中反思,在努力中前行。那些日子,那些人,那些事,都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在人生的征途中,不断努力,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不辜负每一段时光,不辜负每一份信任,更不辜负自己曾经的愚蠢和成长的痛楚。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