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丝路灯塔上的感叹
作者:铁庭
落日熔金,我独立于三亚崖州湾畔,凝望着百米高的丝路灯塔,在夕照里折射出久违的亲和感。灯塔沉默地伫立着,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看海老人,无声地凝视着千年潮汐的涨落——那潮水,曾经推涌着唐宋的帆樯,如今又拍打着今日的堤岸;它如同永恒不息的心跳,既把古老的传奇推近,又将今日的呼唤拉远。
身处中国最南端的城市三亚,地处北纬18度,毗邻茫茫大海,既为历代官吏遭贬谪之地,又是古丝绸之路沿线,加上地理气候的特殊与民族风情的相异,从而导致了三亚从古至今就被冠上了“天涯”的头衔,并演绎出系列千年不衰丰富多彩的天涯文化。多的不说,光我们生活当中的衣食住行,前两件就与三亚紧密相连,穿越时空隧道,仿佛就在昨天。
我眺望着海边,迎着风,想象着几百年之前,那位名叫黄道婆的小女子是否曾在此海边站立?海水波涛起伏,一波波涌来又退去,仿佛替她轻轻拍打着双脚,也温柔抚慰着她那颗被命运漂流的孤独心灵。她带着对命运的怅惘,也带着对故土的不舍,从这里登船启程,朝着未知的远方,向着松江方向去了。
黄道婆少时被命运驱赶,远赴海南崖州,却在这里意外遇见了她生命中最为厚重的馈赠,学会了黎族精妙的棉纺技艺。那些坚韧而柔软的棉线,在她手中仿佛有了生命,穿梭于织机之间,编织着御寒的衣物,也编织着对命运的抗争与和解。她将黎族姊妹精巧的“错纱配色”、“综线挈花”之法深深印刻于心。后来,当她重返江南故土,凭着在三亚所学,便成了松江棉布的革新之魂。她革新捍、弹、纺、织之具,竟使松江布衣被天下。织机在无数双手下吱呀作响,棉线来回穿梭,织出的布匹源源不断,不仅遮蔽了无数人的身体,更温暖着后朝后代百姓的心房。
“乌泥泾被”之名传扬四方,其源头活水,自然出自黎乡海岛。黄道婆从三亚带走的不只是几件工具、几种技法;她带走的,是黎族同胞对自然的体察与利用的智慧,更是对生命本身的敬畏与温存。棉线从此不再只是缠绕的丝缕,它被织成衣物,更缝补起了被寒冷与贫瘠撕裂的无数人生。这棉布之上经纬交织的,岂止是纤维?分明是穿越时空的智慧传递,是温存于人间烟火之上的暖意。
三亚的土地与阳光一样慷慨,仿佛什么样的奇迹都能发生。袁隆平前辈当年踏足海南,亦是为了寻索稻穗里那点微小却珍贵的奇迹。他头顶着烈日,俯身于稻浪之间,在泥泞的田垄上一步一陷艰难跋涉,汗水沿着黝黑脸颊蜿蜒淌下,滴落泥土,顷刻间便被蒸腾殆尽。他弯腰俯身,目光如炬,在万千穗粒间苦苦寻觅,渴望找到那株能承载亿万人温饱的“野败”。当那株神奇雄性不育野生稻终于在海南的田垄里被发现时,仿佛太阳也猛然收敛了灼热的光芒,温柔地投下祝福的光束。
自袁隆平毅然踏上了南繁育种之路,就如同把自己整个生命都投入了这绿色的希望里。不是在田间,就是在奔赴田间的路上。经年累月,他埋首于稻浪间,把时间、心思和兴趣都倾注在每一株禾苗之上,只为了与太阳赛跑,育出更饱满的稻穗。为了细致观察、记录着每一株水稻的细微变化,他常常工作在高温酷热、蚊虫肆虐之中。有次他蹲在田里,汗如雨下,却因专注忘记一切,直到随行人员提醒才恍然抬头。那一刻,他仿佛已与大地血脉相连,生命已和稻穗同呼吸共命运了。他常爱在稻浪边拉小提琴,那旋律如清泉淌过田野,如暖风抚慰稻穗,稻穗在风中起伏,沙沙作响,那是大地最深沉而丰饶的回音。
饭碗稳稳端在我们手中,但粮食安全永远是不能松懈的命脉,民以何食为天,生活才有起码的保障。袁老走了,但他的魂魄早已融入了这片土地,融入南繁基地每一粒饱满的种子之中。现南繁基地的田畴间,仍有无数育种人在追随他的足迹,年复一年,接力着这场与阳光、与季节、与稻谷生命律动的漫长对话。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思来之不易,亦当思其来处,当我们捧起一碗米饭,米粒晶莹温润,那其中蕴藏的岂止是土地的能量,更有血汗与生命献给文明的虔诚供奉。
崖州古城墙上,时光的刻痕如老人额上的皱纹,深深浅浅,缄默无语。倘若城墙会说话,一定会告诉你它曾目睹过黄道婆的远去,也见证了袁隆平风尘仆仆的归来。他们携带着异乡的智慧或远方的种子,怀揣着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冀望,一次又一次回到这座阳光眷恋的岛屿。而他们留下的,是这片土地上生长的文明,不仅仅是升华了衣食温饱,更是对生命尊严最朴素而庄重的加冕。
站在百米高的丝路灯塔上,已是晚霞漫天,任凭海风吹拂,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惬意。在欣赏崖州湾变化尽收眼底之际,我仿佛看见有身影在霞光中重叠,黄道婆将黎锦的经纬融入江南的织机,袁隆平在稻浪间俯首追寻……他们自云端深处走来,似乎仍在耕耘着南海边这片永恒的热土。
据说三亚丝路灯塔是我国目前最高航标灯塔,航标灯射程可达22海里,导航信号覆盖40公里海域,每天能为崖州中心渔港成百上千艘渔船提供信号保障。还有丝路灯塔的建筑设计融合鼎形轮廓与八角钢结构框架,底部设有妈祖文化、郑和文化等地域文化元素,而衣被天下的黄道婆的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精神影响却并没有突出,这不免是一种遗憾!
黄道婆、袁隆平可不归于一般地方名人,二者虽然不是出生于三亚,但他们的成就却与三亚千丝万缕息息相关。换一个角度讲,黄道婆、袁隆平对人类社会的贡献远远大于在三亚的影响,其精神图腾更胜过名人效应,或许这才是丝路灯塔独有的高度与亮度,才是我们所仰望的星辰大海。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