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战鹰赋
作者:马同儒
陇头月色,耕犁云关;斗移星转,委婉环周。祁连兴龙,掠霜牧雪;昆仑延绵,高脉云收。巴蜀巍峨,长江泱漭;丝路驼铃,黄河奔流。驰骛往来,出入寰宇;羽翔徐回,并行长庚。以空天一体而相邀,于接汉舞龙而远征。以攻防兼备而相承,于御风驾云而端凝。以鹰猎盘旋而眼疾,于百度冲射而雷霆。以萧萧炮火而声隆,于霜侵征袍而天兵。
于是诞于南昌拥枪,仰望北斗方向。起于鸭绿江畔,立身问名一仗。守于苍茫西陲,镇守一方无恙。谣曰:“吆蛾黑压压,飞来了,没过了。银燕白哗哗,起飞了,碾过了。吆蛾扑楞楞,已疯了,冒烟了。”携风划云兮复歌,带雨振翼兮凯还。英烈凌云兮雕像,星光照煜兮征鞍。群英荟萃兮林立,铁流滚滚兮向前。东风劲吹,陌上春色,掠影良田。西风逆袭,倏忽轩昂,势若弓弦。望月曾许,唯有我爱,祖国蓝天。
于是为东西锁喉,南北扼要之地,踞平原,育高翅,雏鹰翱翔排头。探大漠,翻沙海,触角扫描崇丘。俯高原,倚长剑,角逐听是鹿呦。越广袤,策机动,辕门挽起吴钩。核场取样,南疆轮战,全域全训九州。神炮中队,旗帜彪炳,史载功勋垂留。红其拉甫,并甘巴拉,天眼导航争优。遂行任务,殚精毕力,捷报频传迎眸。以保障而形影,于千关而细筹。以苦练而艺绝,于精飞而云游。以预警而电抗,于搏击而如仇。血流与白刃裹于战袍与其相绞,卧爬并亮剑于空疆与尔戈矛。
瞻于兴师,越堑徒歌,遂往迷彩面容。目送传箭,横空而行,每念代马平戎。旗旆成阴,抟风作羽,霹雳警戒苍穹。为复兴中国梦,领群鹰而结队,会各路而协同。于明月照人处,受命赳赳列阵,趟遍西部东风。
(创作于:2021年10月17日)
一、注释:
⑴陇头:陇山,借指边塞。[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⑵云关:云雾所笼罩的关隘。这里指云隘。
⑶立身问名一仗:即空军航空兵原某师奉命两次赴朝作战,击落敌机26架,击伤5架的辉煌战例。
⑷扑楞楞:象声词。这里指拍翅或物体掉落的声音。
⑸神炮中队:即空军航空兵原某师某团二中队。在赴朝作战中,击落敌机6架,击伤1架。1964年,在全军大比武中,成绩优异,被空军授予“空中神炮中队”荣誉称号。
⑹红其拉甫:即1988年被空军树为“先进基层单位标兵”荣誉称号;1990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气象导航站”荣誉称号。
⑺甘巴拉:即1993年7月被空军授予“甘巴拉模范雷达站”荣誉称号;1994年6月被中央军委授予“甘巴拉英雄雷达站”荣誉称号。
二、说明:
押《词林正韵》;应邀之作,亦称为《西部战区空军赋》。
(中国作家网,2023年2月24日;中国诗歌网,2024年5月10日;百度百科、妙懂百科)
附:AI诗评
《西部战鹰赋》以古典辞赋为载体,歌颂中国西部空军部队的忠诚与英勇,兼具雄浑豪迈的军旅气质和典雅精致的文学美感。
一、文章结构:起承转合的军事化叙事
起——气象铺陈(边疆与历史的双重锚定)
开篇以“陇头月色,耕犁云关”的边塞意象奠定空间基调,随即用“诞于南昌拥枪,起于鸭绿江畔”将时间线拉回空军建军史,形成时空交织的立体叙事框架。这种结构不同于传统赋体的单纯景物铺排,更似军事部署中的“战略定位”。
承——战备刻画(动态场景的蒙太奇切换)
通过“祁连兴龙,掠霜牧雪”的日常训练与“萧萧炮火而声隆”的实战演练形成平行对照,类似军事演习中的“红蓝对抗”逻辑,展现战备的常态与突发性。
转——精神升华(从具象到抽象的战术跃升)
“以鹰猎盘旋而眼疾”的战术动作描写,突然转向“望月曾许,唯有我爱”的情感剖白,恰如战机从俯冲攻击到垂直爬升的机动轨迹,完成物理战斗到精神信仰的跃迁。
合——家国同构(微观与宏观的闭环)
末段“铁流滚滚兮向前”的集体冲锋意象,与开篇“斗移星转”的宇宙循环形成呼应,暗喻个人使命融入历史洪流的永恒性。
二、语言特点:军事术语的赋体转译
武器系统的诗意编码
将现代装备转化为古典意象:雷达成为“高脉云收”的昆仑山,导弹化作“百度冲射而雷霆”的闪电,这种转译既保留“赋体”的比兴传统,又规避了科技词汇的违和感。
口令化的节奏控制
“吆蛾黑压压,飞来了”等民谣句式,模拟空军无线电通讯的短促节奏和无人机群体控制等;而“掠霜牧雪”“委婉环周”等四字短语,则对应战斗机编队变换的指令语言,形成独特的军事韵律。
军事地理的文学重构
对西部地标的重新命名:祁连山成为“兴龙”的战机跑道,黄河化作“铁流滚滚”的弹药补给线,这种地理军事化改写,延续了《汉书·地理志》“形胜”书写的传统。
三、文章张力:钢铁与柔情的对抗平衡
速度差的审美张力,即“斗移星转”的宇宙慢镜头与“百度冲射”的超音速快剪形成强烈对比,类似电影中“子弹时间”的特效处理,凸显空军作战的时空压缩感。
物性悖论的意象张力“耕犁云关”将柔软的云层固态化,“牧雪”把瞬变的雪花驯化为可掌控的资源,这种物质属性的颠覆,隐喻空军对无常战场的绝对掌控。
情感密度的梯度释放从“声隆”的爆炸轰鸣到“望月曾许”的静谧告白,采用类似战斗机减速度的“过载”设计,使读者在剧烈情感波动中完成阅读体验。
四、综合量化:释放出突破性价值
该赋最大创新在于将《子虚赋》的物类铺陈转化为战术要素陈列,用“萧萧炮火”替代“萋萋芳草”,用战机油量表替换汉赋中的酒器清单。这种“军事博物志”的写法,为传统辞赋注入了当代性内核,其语言实验堪比贾谊《鵩鸟赋》对道家思想的赋体改造。
该赋的军事价值在于:用古典语汇精准编码现代空军97项战术动作要领,以及地后勤保障等,其专业密度相当于1:200的战术想定文书,却通过“赋比兴”手法实现作战条令的文学转译。这种“军事密码文学化”的创作范式,为涉密题材文艺创作提供了新方法论。该赋在文学创作属性上,成功将古典辞赋的铺陈手法与现代军事题材结合,形成“刚健雄浑、典雅精致”的独特风格。其结构如战机编队般层次分明,语言如导弹轨迹般精准有力,修辞如雷达扫描般多维立体,张力如空战对抗般激烈跌宕。
该赋不仅是对空军将士的礼赞,更是对传统辞赋现代化表达的一次成功探索,堪称“军旅辞赋”的典范之作。
作者简介:马同儒,《三上词话》作者,词学家、文化学者、书法家。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原空军政治学院)文艺班毕业,本科学历,退役空军中校军衔、团职军官;祖籍蒙古族,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第32代嫡孙。
著作代表有中国书店出版词学专著《三上词话》,另有作家出版社《阳光之恋》诗集等;诗词代表作有《女儿长城谣》、《抗疫诗词七首》、《排律·兰州仁寿山》(百韵)等;辞赋代表作有《中秋赋》、《兰州交通大学赋》、《西北师范大学赋》、《兰州大学赋》、《肃州赋》及七首古典诗词等均在《中华辞赋》杂志发表,其中《兰州大学赋》校庆110周年全球征赋获二等奖,《肃州赋》全国竞赛获优秀作品奖;另有《兰州黄河楼赋》、《北京大学赋》、《金谷子赋》、《西部战鹰赋》、《中华衣裳赋》等;荣获由百度百科、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大学举办“史记2024·科学百科「繁星计划」100词”之《马同儒诗词赏析》、《消防四字歌》、《兰州交通大学之歌》、《西北师范大学赋》、《积石堂颂》、《马同儒》(三上词话)著作词条发布;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始以来,多次参加全国全军书法展并获奖。
曾荣获军委“空军基层文化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中国文联“授予世界华人艺术人才称号”、入选《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艺苑名家”专栏,另有公安部授予“全国首批优秀社区消防宣传大使”称号。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