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三轮车风情

在普宁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是三轮车。
三轮车已经成为普宁市的一道特殊的靓丽的风景线。初次见到这般风景,我真是感到惊诧不已。
在广州和深圳等大城市,三轮车鲜见。在一些城市,三轮车几乎绝迹。在人们印象里,三轮车不时髦,是老旧的象征和代表,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宝马、奔驰大行其道。三轮车早就该淘汰了。尤其在沿海一带经济发达城市。
到普宁市呆了几个月,街道上随处可见的三轮车。你在路边走着,就见到一辆一辆三轮车从你身边呼呼而过,一阵风一样刮过,一片云一样飘过,一只船一样划过,轻轻悠悠,不知不觉。再看那坐在车上的人,那惬意,那舒坦,那得意,那自在,真叫人羡慕。
再看坐在车上的人,有时候是一个人,有时候是两个并排而坐,有时候是三个挤在一起,有时候是一家老小拥挤在一起,大人抱小孩,小孩坐在大人膝盖上,仿佛一家人出游一样。车上的乘客,有的翘起二郎腿,背靠车后的绵软的栏杆靠背,目视前方,或者在沉思,或者在闭目养神,任由清风徐徐拂面而过,仿佛在轻柔地按摩一样,或者东张西望,或者目光随意逡巡大街两侧风景,看参天耸立的高楼,看沿街的熙熙攘攘的行人和沿街矗立的一家家店铺,看沿街的五光十色和车水马龙,一切是那么自然随意,那么顺理成章。
据悉,普宁市区,坐三轮车的乘客:按阶层,三教九流,几乎无所不包;看年龄,男女老少,悉数其中;数节气,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洒脱依旧。同时,无论阴晴雨雪,或者晨昏昼夜,都见三轮车在普宁的大街小巷上仿佛一条条小鱼一样自由游动,仿佛泥鳅一样滑来滑去。
三轮车在其他城市都是销声匿迹,难见踪影,为什么在普宁这个城市,何以大行其道,为这么多人所青睐呢?
一次夜里,我坐三轮车,那个车夫边蹬边和我闲聊。他是湖北人,已经五十多岁,随儿子来广东打工。一家老小都在普宁。他告诉我,在普宁,蹬三轮是一个收入不错的职业。他说,自己每天轻轻松松地干下,一天也就七八个小时,不用费多大劲,平均每个月收入都在四五千元。他感慨地说,现在有钱人多了。随即,他给我说了几件事:一次晚上,他拉了一个衣着时髦的女人,十里多路。到点了,那个女的随手给了他一百元,说不用找了。有时,有的乘客会给他五十元,也不要找了。有时一天遇上几个这样出手阔绰慷慨大方的乘客,收入就有五六百。
我困惑地问他,那怎么这么多人喜欢坐三轮车?他慢悠悠地说,坐三轮车是一种享受啊!有钱人就是图享受,图舒服、享受的事情多了,偏偏就得坐三轮车吗?我依然感到迷茫。“有时,必须坐三轮车。例如,逛超市了,下馆子了,或者外出拜访朋友了,旅游了,要么在一起聚会了,参加什么活动了,时间大了,回来晚了,没有车了,或者等公交车时间长,或者某一个地点车比较少,还不如自己坐三轮车回去,舒舒服服,轻轻松松,不要等待。人生就是享受啊!”车夫欣然解释道。
又一次,我等车好久,不见公交车过来,焦躁不已。这时,正好一个三轮车旁边划过来,我正和他讨价还价,一个摩托也从一边忽悠过来了,我立即和摩托车司机说好了价,毫不犹豫地上了摩托车后座。那个三轮车司机顿时瞪大了眼睛,显示出困惑不解,大声说:“你傻了,放的三轮车不坐,坐摩托!”
坐三轮车怎么舒服和享受了呢?后面我又坐了几次。这里的三轮车,确实设计的不错,四面敞开,通风换气,座垫软和舒适,靠椅结实,空间相对宽大,无狭小拥堵之感。坐在车上,翘起二郎腿,抽着一支烟,或者哼着一支小曲,晃晃悠悠,穿行于大街小巷,仿佛一条小鱼在大海游动一样,优哉游哉。而这个时候,清风从四面八方扑来,只感到浑身清凉舒畅。在车上,思绪自由驰骋,可以什么都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无拘无束。既可以闭目养神,也可以四处张望。坐在车上,穿行于熙熙攘攘的闹市大街,仿佛置身大海之中一叶小舟,可以体悟沿街的喧闹,可以远眺蓝天之高远,仰望白云之悠悠。真是惬意。
现代生活快节奏,高压力,使得人们疲于应付。悠闲的生活,慢节奏,成为人们的向往。于是,在大街上坐三轮车,优哉游哉地看沿街人们的忙忙碌碌,看艳阳高照,看乌云漫天,狂风骤雨,自己是“乱云飞渡仍从容”,倒是一种解脱和享受。而这种享受,一般平民百姓都消受得起。于是,坐在三轮车上,寻求一种精神慰藉,自然时兴起来。
看来,三轮车四面敞开,处处透风,空气新鲜,视野开阔,靠背舒适,座椅绵软,这些都使得三轮车备受青睐。
 三轮车优点多多,怎么唯独在普宁市区盛行呢?我坐车在普宁市区各处走了走。普宁市区路面真是平坦,没有一点小小的坡路。马路四通八达,仿佛许多平行线交叉在一起的,都在一个平面上。虽然,市区周围有巍巍高山,但是市区却是平的仿佛湖水一样。这样平坦的地形,使得三轮车畅通无阻,不担心从坡上失控滑下来,不必费力去蹬三轮车爬坡,即使电动车,也不会耗费多少电。
如此看来,三轮车在普宁的时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是大势所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当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