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四连才子马斗星

 一来湖畔几多年,
 此去京华路八千。
 我无诗赠君别后,
 但从心底祝平安。
 这是当年下乡离开兴凯湖时,好友马斗星君给我写的离别诗。如今,时隔三十七年,记忆犹新,不能忘怀。
 说起马斗星,我还没见到其人时就有了耳闻。到连里宣传组不久,就经常听老战士提起鸡西青年有个才子马斗星,学识了得,文章写得好,诗词歌赋很有见地。
 斗星君因患喉疾,后来到上海某大医院做了手术。在当时那个条件,还真没有先例。出院后一直在家养病,第三年我才见到了其人。
 有一天,我为食堂画一块黑板报时,见到了传闻已久的马斗星。其人个子不高,瘦瘦的身材显得很单薄。眉毛长得又粗又黑,细细的双眼略微上翘,苍白的面庞透着一股病态。初次见面实在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之处。倒是我画的粉笔画很吸引他,驻足久了都有了说话的欲望。
 那时为了形势需要,画的工农兵形象十分高大。材料缺乏,我就用粉笔配色画人物的脸、手,效果很是新颖。休息之余,终于有了说话的机会。一开口,我就知道他是谁了。马斗星由于喉结上做了手术,说话声音十分沙哑,而且音量不大。相互打了招呼后,他表示对我的粉笔画很是欣赏,说话很客气。时间不长就有了共同语言,再聊就都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
 斗星君下乡之前是老高中的在校生,学习十分优秀,特别喜欢古诗,尤喜诗圣杜甫的诗歌。“闲暇展卷诗一首,斗星最喜老杜诗”就是他的得意之作。斗星身体不是很强壮,人很善良,思想纯正,是个爱憎分明的老实人。说实话,以他的体力,干农活真的吃不消,但他秉性刚强,言语刻薄,不想要人施舍和照顾,因此经常完不成任务。他依然坚持,时间久了大家慢慢知道了他的脾气,也就没人和他计较。倒是我觉得他很可怜,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干起活来吃力得让人揪心。由于他喉结做过手术,给声带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发声已不是正常人的音量,说话用了很大的气力对方仍然听到很小的声音,和别人交流就比较困难。繁重的体力劳动,让他常常气喘如牛,挥汗如雨,不见其人先闻其声(喘息)。但就是这样,斗星君以他顽强的毅力和大家一样奋战在工地上,表现出不畏艰难、与众不同的性格。
 我常为连里对斗星工作安排不妥而感叹,也曾突发奇想向连长举荐他的才能,试图改变他的工作条件。一次休息时和他闲侃,说来说去渐渐看出他的性格比较倔强。以他当时的水平,到连宣传组写写稿子,搞个文案工作绰绰有余。没想到斗星一口就回绝了。我不知就里还在坚持,他苦笑着拿起桌上的钢笔写了一首诗: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蘿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是我和他接触以来,第一次以这种形式交流。这是唐朝诗人张籍的《节妇吟》,我以前没读过,只是字里行间感到诗人真挚的情感,但对内容不是很理解。斗星见我不懂其意,和颜悦色地对我讲了其中的缘故。原来,相传李商隐相邀张籍出来做官,诗人不好推辞写了此诗,委婉地谢绝了好友的心意,历史上传为佳话。斗星君从诗中娓娓道来的真情,谈到朋友之间的友谊,从爱慕到感恩,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其中的寓意。我渐渐被他的表述所感染,同时,也很佩服他的文化素养,对他坦诚、脱俗的胸怀更加赞赏。
 那一次,我们谈了很久。从诗词的题材,到诗词的格律;从李白到杜甫,从诗人的历史背景,谈到文化的影响,我也就是从那时起喜欢上了诗词。斗星君虽未读过大学,以我对他的了解,文化素养其实远远大于现在的大学生。我曾在他家看到过几十本厚厚的资料册。相当于现在的8开纸大小,自制牛皮纸封面,里面用白报纸作衬,双面自行整理的报刊杂志剪贴。他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收集了自五十年代到文革前的资料,按国内国外政治、历史、宗教、文学、地理、自然科学分门别类,装订成册。其中按学科进行归纳注释,工作之细,如同档案管理,犹如百科全书,实在是让人惊叹!看着这些装订册子,让我如同置身知识的海洋,看到了一个求知欲望如此强烈、热爱学习并充满信心的学子情怀。受其相邀,为他收藏的集册题写封面。墨香之余,情也相惜。自此,我也就经常借作客之名,借来阅读。在这些剪贴册中,我读到不少关于中国历史的演变知识,丰富了文化素养,了解了许多世界地理知识,名人的历史由来,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历史大家的书画作品、文人逸事。然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没有人给他造就机会,命运终于使马斗星君变成了无声无息的普通人。
 斗星君的好学,同时也招来许多无知人的妒忌。那个年代,人们整天喊革命口号,带有讽刺寓意的玩笑也不能轻易说,有可能就因此犯错误。斗星的刚直不阿,博学多才,玩世不恭弄得周边别有用心的人很是不快。天下大势,我们只能通过广播了解,看到的报纸,除了《人民日报》就是《参考消息》。那时《参考消息》成了知晓世界变化的唯一窗口。看得多了,难免就进行比较,说得多了就成了牢骚。斗星君因为多说了几句,拿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我国落后的农业生产相比较,就被一些人扣上了崇洋媚外的帽子。连里把这事儿当了典型事例,专门开大会批判。虽然没点名,大家也知道是马斗星。那一次,对他打击特别大,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性情忧郁起来。为此,我经常开导他,好在事情很快就过去了。
 斗星君心地善良,经济上虽然拮据,但对朋友却一腔热忱,很实在。 我离开兴凯湖时,应邀在其家喝酒。由于家境贫寒,连个酒杯都没有,斑驳的大把儿缸子,行走在两人手中,如同这人世间的轮回;酒的清纯,辣辣中散发着幽香。临别的祝福、嘱托如师长般的情真意切。窗外大雪飘飘,屋内暖意融融,话叙别情,遐想的空间任凭自由驰骋,口无遮拦的神侃海阔天空,恍惚中且有“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之境。斗星君铺就一张旧信封,信笔写下:铁成兄病返北京,索诗留别,草成三章,不拘格律,虔请教正 。 
 放眼窗外雪飘飘,
 劝君饮我酒一瓢。
 从此与我离别后,
 他日系马在华标。
 很多年后,我将当时的情景画了一张国画。画面很简单,两个年轻人盘腿坐在不大的炕桌前,桌上简单的两盘菜,守着一个搪瓷缸子喝酒,表情各异,颇有意境。素的背景,留白处我十分认真地将斗星的三首诗写在了上面。1995年我在北京画店举办画展时,除了山水、新疆风情之外,这张画也很受人注目。
 斗星君的才华在连队始终没有被使用,倒是后来他辅导的两个女儿先后都上了大学。二十年后,我正好有机会去鸡西,几经周折,见到了斗星君。
 斗星君住在市边的排房里,一家四口住在两间平房,外边篱笆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屋内虽陈设简陋,但是收拾得很干净、整洁。老友见面,分外高兴,说起往事都不胜唏嘘,聊起分别之时的那顿酒,自然想起了斗星君的三首诗:我随口吟出“初冬不见杨柳枝,惟有荒草路凄迷。一场大雪君归去,喜讯还等雁来时”,一时间让大家都落了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