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诗 > 正文

只求半称心

只求半称心

 

高拥军/作

 

1、

生活的禅法,不在于任何外在的力量和因素,在于内心的顺其自然,在于内心的沉稳厚重。

佛法里有句话,叫做身心寂灭,正眼看这世间,到处宽阔,春风秋月雨打花落,一切都是生命的灵动活泼,空灵洒脱。

 

2、

生气不如争气。

愚蠢的人只会生气,聪明的人懂得去争取。

人生中,处处皆有“气”,事事都有“气”。

没有“气”的人生,那不是生活,是幻想中的“乌托邦”。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学着莫生气,就是人生另一个境界。

生气,伤身又伤心,伤人又伤己。

学着不生气,少生气,是一种成熟,也是一种智慧。

 

3、

我怀揣一份期待,赴你一场花事之约。

一朵一朵的花开,是它们的姿态,它们的情怀。

让你的心似云水禅心,花开,优雅落步;花落,寂静欢喜。

在光阴的角落里,寻一处心灵的桃花源,任时光散尽,岁月荏苒,蓦然回首……

也是花开花谢,无语更无言。

 

4、

走过多少春去秋来,始终无法丈量红尘的路程到底有多远。

时光一直追赶,从岸的这边,赶至那条阡陌。

有一天你止步,意味生命的历程行将结束,而你亦完成了生存的使命。

有些人厌倦凡尘,一心只想做佛前一株安静的草木,沾染禅的性灵。

有些人却愿意离开禅境,甘愿落入尘网,流散于乱世,清醒又疼痛地活着。

 

5、

仰望星空,闪闪烁烁的繁星有时似定格在记忆中蒲公英,有时若目光中跳跃的点点细雨,有时如渐行渐远的片片飞絮。

晴空之下,似动若静的星辰私语绵绵,只有在心灵告别了喧嚣之后,或徜徉于田间小径,或独坐于丛林树下,才能听到那喁喁私语——来自心灵深处的一种如泣如诉的禅音。

 

6、

苦也好,乐也好,过去的不再重提,追忆过去,只能徒增伤悲,当你掩面叹息的时候,时光已逝,幸福也从你的指缝悄悄的溜走。

世上没有不平的事,只有不平的心。

不去怨,不去恨,淡然一切,往事如烟。

 

7、

真正的大学并没有特定的地点,也没有校产;既不支付薪水,也不接受物质的报酬。

真正的大学是心灵的世界,是多少世纪以来流传给我们的理性思想,它不存在于任何特定的建筑物之内。

这种心灵的世界,许多世纪以来都是通过一群所谓的教授所传递的,而教授这个头衔并不属于真正大学的一部分,大学的本质在于流传下来的理性的自身。

 

8、

在盎然春意的时候,你脉脉含情,在仲夏禅梦的夜幕,你风情万种,在深秋月光的羞涩,你妩媚煽情,冰雪和寒冬的犀利,你乞怜无助,凄美忧伤的面容,凌辱卑贱的乞怜……

不安涌动的心灵,在枯风凄雨里凋零,枯空放荡的躯体,再也找不回得意的春风,又一次无期的漂泊。

又一次生命的沉重,又一次惊魂和茫然,能否有契机和感动?

 

9、

孤独好象一本寓义深刻的书,当你一页一页仔细阅读它时,才恍悟世上有些话语根本不需要说,有些问题也许没必要问,一如静静的海面,静静的天空,静静地回忆。

孤独又似一幅清隽淡雅的禅宗国画,当你一点一点去欣赏它时,会感到画上的那种灵秀,那种飘逸,正丝丝变成些许莫名的欣喜在不经意间慢慢充盈着你的全身。

孤独也如一杯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茶,当你一口一口去品尝它时,仿佛就着涩涩的苦味,无奈地看到心灵峭壁上慢慢流淌的滴滴悔恨。

 

10、

灵隐寺内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语言朴实,却富含哲理。

这种“半称心”的生活和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心态,被林语堂先生称为“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半称心”不是无奈和消极,而是一种豁达和智慧;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

 

作者简介

高拥军,男,1959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期刊编辑,石家庄人,大学文化(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笔名:高军、高仁。(网名:高山大海)

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

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作品:

散文集《美丽的回忆》,书信体散文集《羽高家书》,散文集《笑对人生》,游记散文集《足行山河》及诗集,词集《梦歌畅吟》,科普集《龟舟搏楫》等。

曾任报刊社编辑,期刊主编,国企宣教处长,学院国学教研员等职。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