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自由诗 > 正文

老刀诗歌作品


老刀作品:暴力美学写作的开创,鞭挞人类人性之恶(附大恺长评)
 
 
诗 歌 策(大恺诗歌)
 
很很很很很很很很很独特的大恺诗歌,是中国诗歌圈最受诗人喜爱的社群组织,每期发表作品必然引爆中国诗人群体的话题。大恺诗歌每期发表必为供稿人“诗人定制”,根据诗人性情和作品风格进行版式、字体、色彩的调性匹配,并以“编者按”、“俊杰快评”、“大恺专评”等心血栏目优势胜出。一线诗人都已关注,你,赶紧的!
 
 
诗人老刀作品
 
开创暴力美学写作
鞭挞人类人性之恶

 

 
老刀,中国作协会员,广东省作协理事。2000年参加诗刊社16届青春诗会。曾获徐志摩首届青年青年诗歌奖;新世纪首届《北京文学》奖诗歌二等奖;广东第十四届新人新作奖等近20个诗歌文学奖项。作品被选20多种最佳选本。被原人民文学主编韩作荣誉为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诗歌之路的平民诗人。
分割线
 
 
 
诗人老刀作品欣赏:
 
 
《英 雄》
 
小的时候
父母打我时
奶奶就在一旁骂
你是头猪啊
打你都不会跑
我就是不跑
我不是猪
我是刘胡兰
黄继光、董存瑞
打算得了什么
他们连死都不怕
我要让父母打
看他们能把我打成怎样
我要让父亲
打到手软
让母亲打到自己痛哭
抱着我认错
 
 
《钉 子》
 
我笑了
缝隙将钉子敲入木头的声音
是那么慢
我要感谢你啊我仇恨的敌人
如果你不狠心将我刺伤
我又怎么能够发现自己的坚强
听懂这夜的呢喃
如果我不曾受伤
胜利怎么会将我召唤到她的怀抱
我要向你致敬狠心的敌人
钉子敲入木头的声音
还是慢了一些
庆幸我没有散架吧
我要向你致敬啊伟大的敌人
如果你不够骁勇
如果你技不如人
如果你突然心软手下留情
我会成为玫瑰的囚徒吗
我会如此石头
甘愿把玫瑰的牢底坐穿吗
钉子已没入木头
我要深深地祝福你呵我的敌人
你不可能是别人
你只能是另外一个我
我相信
你刺伤我的那把剑
是天底下最红的一枝玫瑰
 
 
《远 方》
 
巨大的针眼。
历史。野草。威胁和死亡。
树叶坏透了,果实仍在灌浆。
喧嚣晒热了大地。
沉默仍在流浪。
 
开不出处方的疼痛。
痛苦。假设。早产的希望。
是谁躲在叶子下面
不敢回答我们?
是谁重一刀轻一刀,
砍在这些无辜的树上?
 
 
《大黄狗》
 
大黄狗从外面跑回来
朝敞我的弟弟又是蹭又是摇尾巴
正敞开上衣散热的我弟弟
没有像往日那样
蹲下去抚摸他的耳朵和脑袋
 
我弟弟离开厨房去了房间
大黄狗跟了过去
大黄狗用身体去蹭用舌头去舔
我弟弟的手和腿
被我弟弟狠狠踢了一脚
 
大黄狗无趣地回到了厨房
当他在椅子边躺下刚合上眼睛
我弟弟巳提着木棒跟了过来
他对准狗的脑袋
织布一样来回猛击狗的头部
狗头被打爆了
木棒被打断了他还不愿停手
 
我理解我弟弟
他害怕停下来
只要一停顿
他就打不下手了
 
当我弟弟把挥舞的半截木棒
往地上一扔
说从今以后再也不要养狗了
我知道难为他了
我走过去递给他一支烟
并用力
拍了拍他的肩膀
 
 
《剖 鱼》
 
每次杀好鱼
把鱼肉递给我的同时
她总不忘送我
两根蒸鱼用的香葱
我经常会指几条生命力
顽强的鲫鱼
让姑娘捉上来剖杀
姑娘心不在焉
操着一把黑淋淋的厚背刀
姑娘不知道
我经常来她这儿买鱼
不是我喜欢吃鱼
是她宰杀鱼的麻利
以及她用
木棍敲打鱼头的动作
让人解恨
 
 
《下辈子》
 
如果可以选择,
下辈子
我愿意做一只蚂蚁。
做一只蚂蚁多好,
一条缝隙
就可以是我的家园。
一颗小树
就可以是我的祖国。
不能做牛不能做马不能做青蛙,
读过一首诗后,
我发现最不能做的是狗。
一条狗,
可以被主人随意捕杀。
被捅上一刀之后,
狗可以挣脱逃跑远走他乡。
一条狗,
你说它又能逃到哪儿去呢?
逃到你的家乡是野狗。
逃到我的家乡是丧门之犬。
怎么也逃脱不出狗的命运。
我总是觉得,
我就是那条
被捅杀了一刀的老狗。
它挣脱了,
它在村子里,
一边逃跑一边痛苦地叫喊。
仿佛有一根无形的绳索,
把它往回拉,
它跑着跑着放慢了脚步,
跑着跑着它又回到了村庄。
朝一只手
藏在背后的主人,
摇起了尾巴。
 
 
《致乳房》
 
男人都喜欢丰满的乳房,
我也一样。
公开场合不敢乱说,
但私下里还是经常议论。
有时候在网上
点开了一对漂亮的乳房,
就算有同事站在身旁,
就算中央有马赛克,
我也会故意将动作放慢,
让目光在乳房上
停顿片刻再叉掉。
今天不一样。
今天一位村妇的儿子,
被清洁池里的水淹死了。
她丰满的乳房,
不但没有引起我的欲望。
她敞开衣服
给泥土喂奶的情景,
还让我难受。
尽管我想到了
民工的儿子将来还是民工,
断绝了后代可以给耻辱的身份
划上一个句号,
也没有什么不好。
但我还是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黄骨鱼》
 
雨雪让天气
变得异常寒冷
黄骨鱼卧在水底不动
我指一条
鱼贩子捞出一条
一条一条的黄骨鱼
从塑料筐
倒到沾满鱼血的菜板上
没有动弹
鱼贩子用厚实的刀背
逐条敲打
黄骨鱼的头部
一条一条被敲致死
黄骨鱼
依然没有动弹
 
 
《再写黄骨鱼》
 
回到家
我将剖好的
黄骨鱼
倒进水池里清洗
六条黄骨鱼
居然全都游了起来
游得非常自在
好像什么都不曾发生
好像鱼贩子
用刀背将他们逐一
敲打致死
再熟练地摘心去鳃
仅仅是
一场游戏
 
 
《乡村记忆》
 
喜欢看电影
两根柱子中间
拉一块白布
正面反面都能看的那种
喜欢看新娘子
喜欢看牛打架
喜欢看干鱼塘下网拉鱼
喜欢看男人打拳
女人喝农药
喜欢看红白喜事
追悼会上能抢鞭炮的那种
看道师做道场
喜欢看杀猪宰羊
扳倒在板凳上那种杀法
一刀捅进去
刀还没有抽出来
一股血就冲进了大木盆
喜欢看枪毙人
走很远很久的山路
远远的
只听到几粒沉闷的枪声
就长时间
沉默的那种
 
 
《鸽子呵鸽子》
 
去菜市场买菜
准备买半边本地鸡肉
在卖鸡的档口
看见摆着一笼鸽子
共有七只
五只挤在一堆
 
另外两只
占了笼子的一大半
我非常好奇
难道那只鸽子头上
粘有食物吗
一只鸽子
不断啄另一只的头顶
 
而且
啄得异常准确
反复啄那流血的位置
缩成一团的鸽子
没有反抗
被啄一下
就发出哜的一声
声音细小
而无助
 
我决定
不买鸡肉了
就要这只
我指着笼子里
那只残杀同类的
大白鸽子
 
令我震惊的是
野蛮的大白鸽子
还抓在
鸡贩子手上
那只流着血的白鸽子
又开始
攻击另外一只
 
 
大恺专评:
 
 
暴力美学写作的开创,鞭挞人类人性之恶
——老刀诗歌作品专评
 
作者:赵俊杰
 
给诗人老刀写评,压力其实挺大的。十六届青春诗会诗人、首届徐志摩诗歌奖得主,他的“构成重要诗人的证据”摆在那里。况且他本人特别擅长于剖诗,对一首诗,他能解剖得鱼清水白,像名高超的法医一样,一场“验诗”下来,老刀便能从“诗者”留下的痕迹中分析问题出在哪里?如果修正应该从哪里入手。老刀作为诗人的这种“微妙洞察”的特征,与他做警察的背景肯定有某种关联度,警察工作接触人杂,深谙人性,听他讲起过在行刑现场采访死囚犯的往事,他说基本上嚇得尿了裤子。老刀为诗,就像是诗人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日瓦戈医生》的主人公,日瓦戈也是一名诗人,但同时还是一名细菌学医生,所以日瓦戈使用了医学上解剖的手法,诗歌带有碎片式的语言。老刀的写作也是一种解剖手法,与日瓦戈医生是不是精妙相通?
 
老刀的每首诗的前前后后,都在他自己脑袋里装着,最大的苦恼莫过于他又不能自己给自己写评,嘻嘻。而作为外人,进入他的写作真正的内核绝对不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况且诗人老刀个性突出,是个双面矛盾的人,即刚烈又怀柔,即帅气又狠毒,这不刚把我“拉黑”,对他来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诗歌。他的为人的直接和他写诗的方式一样,他是个捍卫自己写作的卫道夫,也是敢于怀疑一切的思想者。他“动刀”对固化的传统写作规则或思维进行解构或颠覆,对他自己也不放过,老刀的诗歌一直处在“改变”之中,如何把握住他丰富而复合的诗歌脉动?看起来是件吃亏不讨好的事耶。即使要谈,也要等诗坛名宿出手才好,我还没有这么大名气,可能就会没有写好而中箭落马,死于乱军践踏之下。因此,我的本意不是在这个时期给老刀写诗评,在没有充足的准备下,我上去说什么废话?
 
然而,有一件事情的出现,的确是提前激发了我给老刀写诗评的欲望。之前在网站上,见过几所大学教授给他写的评,名字我没记住,看完后,倒吸了一口凉气,觉得把老刀给误解了。一则是我认为没有真正提炼出老刀诗歌的“精义”所在,二则是“深于世故”的诗评万全法则反而产生了破坏力,使得对老刀的诗评是那么回事,又不是那么回事。老刀的诗看起来在整个诗人群体是一种“格格不入”的风格面貌,字眼上没有任何抒情,以叙事结构为主,像一副骨架子,他的这种差异性,实际上创造了中国诗歌的一个“独特现象”,说不定这种独特性会对中国诗歌拓展有着特殊的贡献价值。然而,当你真正动手剖解老刀的诗时,才发现必须了解当代诗歌艺术的背景观念,否则就不能够做到很好的理解,甚至根本就接近不了作品,所以对老刀的诗评必须经过大量作品的用心深读。记得老刀还在出道没几年的时候,当时的《人民文学》主编,著名诗人韩作荣先生就说过:“像老刀这样开辟出一条自己的诗歌之路,具有独创性的青年诗人,不能说绝无仅有,也是为数极少,他该是具有重要性的少数诗人之一”。我在这里并不是想借韩作荣先生的话来吓唬读者,造势引导读者来相信老刀是这么牛逼的诗人,我要说的是,我看到韩作荣并没有说出老刀什么地方“开辟出了一条自己的诗歌之路”。韩作荣先生的评述的原文我没找到,或许是个长篇诗评中的文摘吧。我并不是纠结于此,我只想以我自己的角度来看老刀,这样才拥有由“新的发现”带来的价值。老刀的诗,我从他的成名作品《我的父亲万伟明》、《关于母亲周利华》,至《草地》、《老妇人》、《低处的植物》、《小狗》一批总被评论家拿出来说事儿的作品,再到近期几十篇作品,一路看下来,我试图在老刀横穿数个历史大事件大时代时期的创作之迹中找到他在创作中的真正内核,从他长达数年的创作心路上破解老刀魔方一般的密码到底是什么?老刀的诗,以诗性格论,都是单刀直入,“冷面杀手”般勇敢地直面现实的残酷,大面积地对事件细节的洞察及场面微创处理,甚至比较直接地展现暴力过程以及血腥效果,渲染暴力的感官刺激性,震撼人心,在艺术层面带来一种新的先锋节奏,一种新的粗粝的美学力量。那么,老刀的“开创性”是不是就在这里呢?要看得准这个事,我们不妨先来看中国诗歌这些年的一个基本走向:80年代,以朦胧诗派的崛起为主力,以北岛为标杆,诗人们在文革之后的思想解放的反神写作,决绝冲击着“文革”语言的霸权,成就了一大群诗歌功勋级英雄。90年代,以第三代诗人为主力,出现非非、他们等流派,他们站在“平民主义”的理论基础上,批判崇高的诗歌写作,自搭灶炉开始向日常生活转变。再到前些年的下半身写作和垃圾写作,崇低理念,在互联网上写作。纵观整个粗线条,不管诗人们写的是什么?是写大,比如祖国、黄河、革命、苦难。还是写小,写蔬菜、昆虫、水果、沙尘,某种意义上还都是在写“大”,北岛的《回答》,于坚的《尚义街六号 》,韩东的《有关大雁塔》,杨黎的《撒哈拉沙漠上的三张纸牌》,伊沙的《车过黄河》,沈浩波的《一把好乳》,典裘沽酒的《向日葵》,其本质是通过某种载体来表现意识形态上的高层建筑,指向这个荒诞无稽的社会现实。这些诗人以自己的写作价值获得了公论,没有任何理由去否定他们,他们是用自己的诗性解构了历史,并作出了有益的开创性写作。我是个直肠子,有啥说啥,同时我发现他们多数写作的本质,读来读去还是完成了知识分子写作(杨黎除外),还是在“以诗言志”,还是处江湖之远或庙堂之高的士大夫情怀。批判精神是诗歌之本,对这几位诗人的肯定,在于对中国历史文化符号给予不同侧面的质疑、戏谑、抨击、打碎、重建。然而除了这些,我在想还有没有另外的可能?有没有诗人用整个身心来关注当下?关注整个社会变革期的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人物命运?我们看到,老刀却紧紧抓住了“城市化”的核心问题,谁都清楚中国的问题还是农村问题。今天中国处在一个特殊的关键转型期,原有的农村社会矛盾重重,进城务工、留守儿童、农村养老、婚丧嫁娶等老问题,也有民间借贷纠纷、生活方式的适应等新问题。老问题累积严重,新问题还未找到病源。新旧问题叠加,令很多“新城市人”不堪重负。老刀的诗,他通过无数个以自己的超凡洞察力,注重对暴力的细节及场面处理,聚焦于一个完全农村社会跨进一个“伪现代化”⑴的中国,必然出现的混乱与无序,错杂与混搭、痉挛与抽搐、性感与质感、嚎叫与呻吟。老刀的诗,呈现出反对威权、反对边界、反对标签、反对主体创作意识、反对话语权文化,踹倒一切固有诗创作的“暴力美学”特征,为诗歌重新回到生活提供了新的途径。相比之下,虽朦胧诗及其后的诗派写作或许能找出一些“暴力美学”的迹向,但在诗人老刀手里,“暴力美学”写作实践上开始成熟,诗人老刀,可谓中国诗歌“暴力美学”⑵的开山鼻祖。
 
暴力美学:“暴力美学”,源引自电影的艺术风格,这两个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并逐渐演化成为一个流行的概念。暴力美学在影视创作中大获成功,“暴力美学”原指起源于美国,在香港电影得以进一步扩大影响,随之新版卡通书、动画片、电子游戏纷纷引入暴力美学创作手法。暴力美学往往运用后现代手法,把它符号化,使暴力成为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作为与影片内容紧密相关的视觉和听觉的审美要素。暴力美学发掘出枪战、武打动作和场面中的形式感,是通过展示攻击性力量,比较直接地展现暴力过程以及血腥效果,渲染暴力的感官刺激性,忽视或弱化其中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效果。电影中美国的昆廷.塔伦蒂诺,中国香港的吴宝森等,他们导演的多部电影正是暴力美学的经典电影,破坏和发泄的美感,与创造和建设的美感,在人类的身体中并存着,而且并不相互排斥,暴力美学的出现是哲学思考的范畴。
 
我们在阅读老刀诗歌中经常可以看到暴力血腥的意象、灰暗冷酷的色调、抑郁绝望的死亡气息,正是老刀紧紧抓住人的本质中的“双重”的特性——“人类有建设和破坏的双重快感”使然。那么,我们来通过精读他的诗歌,发掘出老刀如何毫不留情面地“动刀”,以及试发掘在老刀暴力表象背后的美学价值。
 
本次诗评主要围绕老刀的十首诗来进行解剖,先看他的《英雄》,我们小时候都有过英雄情结,我那时候社会已经有了松动,正是香港电影进入大陆,《上海滩》热播之时,我小时候心目中的英雄是街上的二流子。老刀的“英雄”情结,与我这代人很大不同,他受到的是“英雄=刘胡兰”式的强制革命灌输教育,他将这种英雄情结以第一人称来写作,更加增添了这种“暴力美学”的可感知,老刀那代人的“英雄”的投影,通过“小时候被父母揍”这件小事上面产生对接。他开头写道:父母打我时/奶奶就在一旁骂/你是头猪啊/打你都不会跑。这句“奶奶所说”其实很多人都很熟悉,老刀从这个片断入手,直接采用口语写作,将“过去”的语境表露无遗,引领读者进入那个时代。接着,诗中转入到“不跑”原因在:我是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打算得了什么/他们连死不怕。老刀的这几行,直接给出了那个时代很多的行动举止不合逻辑的原因是因从小所受到的教育影响,这种影响决定了出现很多难以理解的结果。然而,老刀的《英雄》绝非如此简单,他的立意在于用异“异质化”的方式讨檄这段历史,他进而写到:我要让父母打/看他们能把我打成怎样/我要让父亲/打到手软/让母亲打到自己痛哭/抱着我认错。老刀让这种让诗歌“出其不意”,他擅长于此,总能让诗歌出现“突然性”,他在这首诗中让“打自己孩子”的“打”的暴力放大,放大,让真正的“人性”和“良知”浮出水面,让人在阅读中产生质疑、羞愧、惊醒,自觉地陷入对那个灰暗冷酷的时代的创伤的疗治。
 
再来看老刀的《钉子》,老刀在这首诗里,直接出现了令人恐怖、惊悸的暴力细节描写:我笑了/缝隙将钉子敲入木头的声音/是那么慢。暴力美学写作的“仪式性”,在这里显现。我们知道,暴力美学在电影上为什么赢得极大赞誉,它就是让本来看起来很暴力很血腥的场面,消解成为一件充满了幽默、诙谐、玩笑的事物一样轻松,正如沃卓斯基兄弟的代表作品《黑客帝国》系列,罗伯特.罗德里格兹导演的《罪恶之城》。老刀将这一细节有意放缓,形成标签化的字句写作,作为连接整首诗核心的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关系,让读者在阅读中领悟其中含义和份量。老刀做到这点后,随之展开对诗的发散写作,演化为诗人对社会各种关系的思考,包括对爱情的写作,在整首诗中,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将“钉子”这个带有明显暴力的意象重复——钉子敲入木头的声音/还是慢了一些。钉子已没入木头,老刀在《钉子》一诗中已经对暴力美学用得得心应手,深谐其道。
 
老刀接下来写了一首《远方》,我可以猜测到这首诗来自老刀的一段真实的生命体验,我们在生活中,身处荒漠地带的旅行携带的害怕,深夜时分穿行在某条小巷的紧张,这些独处会带给我们内心的洗礼。我曾在2011年的时候写过一首《一切未曾发生》⑶,我说:趁着夜色/开始旅行,感悟正在这里。我相信老刀的这首《远方》的写作“动机”正是来源于此,诗人一个人置身于一个“陌生”的场域,他看到了“巨大的针眼”、“野草”、“果实”、“树叶”,很多读者会想不通老刀说的“巨大的针眼”到底是指什么呢?我的答案就是一种特殊的树木,正如老刀在另一首《金丝楠木》⑷一诗中所关注到的“金丝楠木疙疙瘩瘩里有着最美丽的花纹”,同样如此,老刀在这场独自旅游中看到他平常日子中所不多见的景物,但是必须指出来的是——这种写作由景观启发,却是由内心的冲突来支配。我不知道老刀那天心灵发生了什么波动,老刀“沉默仍在流浪”?他突然感受到了“坏透了”、“威胁和死亡”。老刀似乎在那时间穿透了历史,遭遇思想上的鞭挞和自责,依然“开不出处方的疼痛”,这段细致入微的景物描写其实是诗人内心剧烈的创伤所致,老刀最后写道:是谁躲在叶子下面/不敢回答我们?/是谁重一刀轻一刀,砍在这些无辜的树上?老刀在阅尽这场陌生化的景物后,从中发掘出这段景物的形式感,并将这个景物的形式美感发扬到炫目的程度,暴力美学不由得让人颤栗和不安,却又将诗的意味伸入到远方。
 
老刀在后面的几首,如《剖鱼》、《黄骨鱼》、《再写黄骨鱼》三首诗中,将这种“暴力美学”运用到了极致,老刀在创作中沉浸其中了,他甚至在“享受”暴力美学写作带来的体验,他冷酷的写作,带着一丝丝血雨,一丝丝凉风,让街灯忽暗忽明,让闪电剪破夜空,他在潮潮湿湿中手起刀落。他的《剖鱼》将“姑娘”角色进入,将这种美丑之间的转换和同位,每次杀好鱼/把鱼肉递给我的同时/她总不忘送我/两根蒸鱼用的香葱。我经常会指几条生命力/顽强的鲫鱼/让姑娘捉上来剖杀。不是我喜欢吃鱼/是她宰杀鱼的麻利/以及她用/木棍敲打鱼头的动作/让人解恨。老刀总是能在日常生活中迅速找到“最大的冲突点”,“偏好顽强的鲫鱼”,“买鱼就为了解恨”,等等,并迅速点燃,剌激你的神经,让我们“沉思”, 产生各种难以言状的痛和爱。在《黄骨鱼》诗中写道:鱼贩子用厚实的刀背/逐条敲打/黄骨鱼的头部/一条一条被敲致死/黄骨鱼/依然没有动弹。读这首诗,空气都凝固了,老刀的“冷酷”描写到了极点,气得我要站起来骂娘了。在《再写黄骨鱼》,不只是对之前《黄骨鱼》一诗的补充,而是诗人要加强这种“暴力美学”:居然全都游了起来/游得非常自在/好像什么都不曾发生/好像鱼贩子/用刀背将他们逐一敲打致死/再熟练地摘心去鳃/仅仅是/一场游戏。多么惊心动魄,血淋淋的描写,又是多么镇定而平静地写作,老刀写作起来就是一名冷血的杀手,正如美国大电影《V字仇杀队》中的戴着盖伊·福克斯面具的神秘人物。为什么非得打碎这固有的“秩序”?为什么一定要将看起来“很美”的事物击毁?是老刀将日常活动纳入了自身的反传统的精神历练,任何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不同”,老刀便能快捷入手,成为他批判的按纽。
 
基本上已经将老刀的诗看了个遍,在这其中,有一首《大黄狗》比较突出。我个人更偏好《大黄狗》,所以在这里多说几句。《大黄狗》这首诗,大家都熟,之前社交媒体和诗人群上出现过几次大的争论,赞的一方拿雷平阳的《杀狗的过程》⑸一诗来比较,认为二位诗人各自写出了特色,批评的一方认为老刀的这首诗已经挑战了读者的承受心理以及写作的伦理道德。那么,老刀的《大黄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真正品读老刀的《大黄狗》,他其实是讲了一个“我”和“弟弟”共同完成了一场“杀狗”的故事,诗中的“我”是现代社会和具有现代社会价值认同感的我,是被动地参与了这场“杀狗”事件。诗中的“弟弟”却是那个处在城乡结合部的困惑者。“弟弟”的戏分最多,最值得回味。这名“弟弟”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民:当我弟弟把挥舞的半截木棒/往地上一扔/说从今以后再也不要养狗了。老刀描写得极为动情,“弟弟”在整个杀狗过程中都是极度挣扎和矛盾的。这种“矛盾”始终伴随着整首诗的写作,让读者揪心不已。
 
对于一位中国农村社会的农民来说,一方面传统认识上杀狗这个事有万年的历史,狗在农村都是老了便杀了吃掉,这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农村里杀狗就是个传统,跟杀猪宰羊办红白喜事一样,现代人认为狗老死了应该埋了烧柱香、磕个头、搞张自拍放朋友圈、感恩其情谊,这在农民看来是匪夷所思的举动。老刀在《大黄狗》写作中做到了不动声色,“娓娓道来”,为的是有意地推迟杀狗意图的出现,他这么做,就是为了积攒那个“暴力美学”的到来。《大黄狗》前四节的细节描写,一股“冷酷的杀气”“缓慢”而来,首节:正敞开上衣散热的我弟弟/没有像往日那样/蹲下去抚摸他的耳朵和脑袋。“弟弟”在起初酝酿杀狗了,但过不了心理这道关。第二节:大黄狗用身体去蹭用舌头去舔/我弟弟的手和腿/被我弟弟狠狠踢了一脚。此节大黄狗与“弟弟”之间矛盾升级,尤其“踢”了一脚大黄,可见他内心的波动,他到底是在踢跑大黄叫它逃命,还是已开杀戒?第三节:我弟弟巳提着木棒跟了过来/他对准狗的脑袋/织布一样来回猛击狗的头部。经过大黄“椅子边躺下刚合上眼睛”的过渡时间后,“弟弟”终于对大黄狗下狠手了。第四节:“我”登场了,说从今以后再也不要养狗了/我知道难为他了/我走过去递给他一支烟/并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刀做得特别好的一点是,在最后一节中:作为具有现代精神的“我”并没有蛮横地去怒骂杀狗行为,并没有去评判“弟弟”的杀狗的道德观念,任他人评说。《大黄狗》的成功在于描写干脆利落,听得到“弟弟”用棒子杀狗的声音,前三节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到位,剧情在诗中逐步升级,“暴力美学”的典型描写作品,将《大黄狗》一诗推向“杀狗”的高潮。
 
需要强调的是,《大黄狗》一诗并非简单事件的“暴力美学”描写,表面上读者会觉得“弟弟”杀狗后便不再养狗已经是对狗有很深的感情,有所“赎罪”的意义,其背后是剧变中的中国农村社会农民的思想变化,改革开放后,包括中国的“城市化运动”、“新农村建设”,伴之而来的其实还有地球所共享的西方主导的现代文明的进入。我们要弄懂一个基本前提,西方现代精神包括了“人性”、“公益”、“慈善”为核心的生活思想观念,这个其实上是巨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对家庭关爱、对个人修为重视的东方生活观念。两种观念也在中国农村社会在交织和纠缠,《大黄狗》的杀狗一事,就是两大不同观念强烈对撞的写作。农民以前并没想过杀狗跟什么人性,爱心有关,就像以前的中国人不会思考留三寸金莲小脚会侵犯了女权。农村社会杀狗其实是习以为常,玉林狗肉节就跟草原手抓羊肉节一样是个传统,跟基督代表的现代价值一毛钱关系没有,只有当西方的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进入之后,中国农民的思想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然而,这些中国农村社会传统与现代理念的冲突,中国农民也在被动“转身”中感到迷茫和困惑。
 
《大黄狗》这首诗,从写作方式来看,不见得个个读者都能接受,因其突破了很多传统上的观念,包括社交媒体上有人大骂老刀,后来沈浩波实在看不下去了,还出来说了句话。对一般读者而言,对艺术的理解的确需要一个过度,《大黄狗》的出现,好比鲁迅当年痛打落水狗,一般人认为狗也是一条命,是要救的,鲁迅却不救,反而积极促成打击,其实这其中是鲁迅是在批判民族劣根性。正如《大黄狗》一诗,以短小的篇幅,对中国“城市化”时代生活图景下所作的巨大攘括,即使一部长篇小说未必能完全表现出来。写出了极其复杂的社会转型时代生活内容,同时也充满了极其复杂的社会情感内容——惊叹、困惑、痛哭、不解、嘲讽、无奈、指责、控诉,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农村魔兽般地喘息。老刀的《大黄狗》写作,是对于时代生活场极为忠实的跟踪录像,有杀狗的血腥场面,有细节生动的特写,它是对于当代社会动荡起伏的生活现象的聚焦锁定。它为我们提供的,是了解当今生活真相的第一手资料。老刀的写作,传统的罪恶也是“我”的罪恶,对传统的批判和否定也是对“我”的批判和否定。《大黄狗》的出现,有力而充足地表现了老刀抡起大刀,杀气腾腾的“暴力美学的力量。虽然今天大家对这首诗的争议颇大,我想在未来的岁月中,《大黄狗》诗中体现出来的批判精神,还是会获得普遍认同的。
 
后面还有几首诗,却有前面的诗有比较大的不同,我放在后面来讲。老刀再也不能忍受这“惨淡的人生”,他在《致乳房》一诗描写了一位溺水而亡孩子的母亲,试图给已经死去的孩儿喂几口奶的事件。老刀这样写道:民工的儿子将来还是民工/断绝了后代可以给耻辱的身份划上一个句号/也没有什么不好。这首诗就不用啰里啰嗦了,什么意思都已经白纸黑字写出来了。老刀在《鸽子呵鸽子》借“笼子里的鸽子”,描写了中国人的人性,本身自己就是一群待宰之物,同处监禁却同类互相残杀,一只鸽子/不断啄另一只的头顶。啄得异常准确/反复啄那流血的位置/缩成一团的鸽子/没有反抗。这不就是近百年来中国当代历史国人人性的写照吗?老刀的《鸽子呵鸽子》一诗,将中国人的劣根性“人性鸽子笼”式地揭露了出来,冷漠、置人于死地、畏缩、卑怯的人性共聚一只鸽笼。老刀简直在打一个比方,鸽笼就是这悲惨的掌握在他人之手的中国人一生的命运,诗人老刀为“鸽子”的命运既惊讶,又痛心无助。老刀在《下辈子》一诗中这样写道:一条狗,你说它又能逃到哪儿去呢?/逃到你的家乡是野狗。/逃到我的家乡是丧门之犬。/怎么也逃脱不出狗的命运。跑着跑着它又回到了村庄。/朝一只手/藏在背后的主人,/摇起了尾巴。诗人自比一条狗,始终挣脱不开“一根无形的绳索”,也是诗人在反省国人正反双面矛盾的身份背景。这一段论述里面的几首诗,老刀同样是通过对细节的捕捉和拿捏,逼真地还原了事件的场景。老刀在《乡村记忆》里甚至不满足于于对一件事的暴力美学描写了,他将所有记忆中的达十个以上的片断放在同一首诗中,古今中国各种人格形态汇于一炉,密集性地运用了暴力美学写作,使人在目不暇接中泣不成声。老刀在这几首诗中的直面写作,总让我想起鲁迅写过的很多文章,《藤野先生》枪毙人的场景、苦得像个木偶人的《故乡》中的闰土、《祝福》中到土地庙捐门槛赎罪的祥林嫂,《在酒楼上》中敷敷衍衍模模糊糊无聊地生活着的吕纬甫。
 
好了,给老刀的诗评基本上弄出了个初稿。如果需要改进,也是要过段时间再考虑的事。应该说,老刀的诗,他关注的是整个社会变革期,动荡在乡村和城市之间的那些流离的景物和灵魂,他锁定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却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震撼,并对更大的事物产生联想。老刀的诗,他在写到自己的农村琐事时,其实他在写整个中国。他在言及自身的伦理隐秘时,其实他在揭示整个人类的困惑。其本质层面,是以诗歌的形式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总结。为了强化和突出这一效果,老刀高频率地运用“暴力美学”的手段,他采取直接的“下手”,毫不犹豫地揭开制度、现实、情感罩在生活上的虚假面纱,袒露心迹、怯懦、卑鄙和骨肉,把虚伪和不平狠狠地击打和砍伐。老刀不是写诗,而是“杀出诗”。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他说:“几千年的文化,已结成一个厚厚的壳,不使劲使力砍,是不会见到血肉的”。他让细节复原“不堪忍受的场景”,让读者在经过一个短暂的“不适应”期之后,获得一种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的同时,也拔雾见云,真正认识到反省自己和鞭挞人性之恶。
 
老刀的诗歌创作,当代性很强,他的写作,是以提示本质、暴露问题,揽括世界最为先进的文化价值为核心来进行审美,并且他始终保持着异常的清醒的兴奋度和旺盛的生命力。包括我在本文并没有涉及到的,他去台湾旅行归来的一批诗作,同样发现老刀内心始终是纯净、良知、开放,而乐于包容。可以这样定义,老刀的诗歌对中国当代诗歌具有相当贡献价值,他的贡献其长期间的试验、探索、到熟稔地驾驭运作暴力美学写作,他完全由己创造了一种不同的抒写方式。他的写作,在90年代即已获得高度认可,那时老刀的写作关注农民工、关注社会底层,他写的是父母之爱、蚂蚁之爱,他对弱势群体充满了怜悯,也正是老刀的悲悯情怀让众多老诗人为他的诗歌鼓掌。但是,到了今天,我们看到老刀的“诗风”在几十年中前后之间的变化较大,老刀何以从“怜悯写作”转到了“暴力美学”?其实答案是非常清楚的,从老刀的情感历程,和对艺术的认识过程来看,他一直在寻找突破口,老刀挥刀狂奔,他相信艺术的魅力来自强烈的矛盾冲突,在恶里找到善、在丑里找美,现在他找到了“暴力美学”,同时又赋予了“暴力美学”诗写的实际内容。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将时代特征描绘出本质的东西,而这更好地深入了民族文化的深处,深入了人性的深处。老刀的诗歌,他在朝着地底和天空打着二个洞,他要读懂深厚而让人卑微的历史,也要瞰望透亮而未知的未来,他热爱着这个民族,热爱着这片土地,他的诗歌写作,让读者与他的诗歌连同他自己一起正视人心和人性的卑污,以及承受内在自我精神的酷刑,从而在灵魂搅动中发生精神的变化,最终引起读者与诗歌在思想上的共鸣。
 
老刀是名真诗人,有很多可爱之处,当他和人愉快地交谈之时,露出一对迷人的小酒窝,老刀哪里还是老刀,分明就是一个小清新嘛!他也有急了的时刻,大刀王五般慷慨激昂的发出怒斥。他还有很腼腆的一面,接受媒体报道总有那么一点儿羞涩。诗人群体对他的关注度高,见他的诗发出来就叫好,这本来是件幸福的事情,然而我为此而担忧,一个劲地点赞的背后可能没有真正读懂他的作品,只是感叹老刀为什么洞察人性何以如此之深,没有涉及到他的暴力美学背后的美学机制和价值。这才是诗人要命的东西,是艺术的高级层面。我个人希望读者在读老刀的诗歌时,要观察这个层面,结合暴力美学经典电影来读,那样会让你对老刀的写作目瞪口呆,你才会发现有些诗人其实已经走得很远,只不过是你的眼睛沾满了灰尘。老刀的个性也要调一调,应该更加洒脱和豁达一些,可任你家里堆放的几蛇皮袋曾发表的诗歌刊物腐烂,但是要正视互联网时代数字化生活空间里的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诗人应该调整自身观念,互联网是这个时代真正的主流。作为朋友,希望老刀永远把握住当下,在乱象丛生的互联网中挥动你的独门刀法。从过去的荣誉里走出来,向深处走,你正年轻着,身体又健康,应该给自己一个写作计划,谁能料定下一个获世界级诗歌大奖的不是由你老刀来揽获呢?实力摆在面前,不由得不服。诗人老刀,有人说读老刀的诗像挖宝藏,惊喜不断。每一首诗就像一只礼品盒,总是包裹着你爱不释手的礼物,我希望你给这个世界一个拥抱,谢谢!
 
(限于篇幅,本文并未上传如“伪现代化”等概念的参考文献)
 
链接:诗人给老刀的评:
 
让细节说话,让局部说话,于从容叙述中刻画性情。一个农业时代的大写的母亲,俯身于后工业的消费语境,突出了某种诗歌品质的不可消解。质朴、深挚的风格,温暖而略显呈感伤的语调,与《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脉相承。
——新世纪首届北京文学奖诗歌获奖评语
(评委:唐晓渡、谢冕、林莽、吴思敬、邹静之)
 
诗人的视线一直关注着占中国人口比例最大的农民和离开了土地的农民工,他的悲悯之心一直和这个庞大的群体在一起跳动。这个群体代表着古老的中国,代表了自然和生命,诗人的歌声因此显得纯朴、真实和广阔,也就必然体现出他的良知和社会责任心。
绿原(著名诗人、翻译家)
 
像老刀这样开辟出一条自己的诗歌之路,具有独创性的青年诗人,不能说绝无仅有,也是为数极少,他该是具有重要性的少数诗人之一。
韩作荣(著名诗人、《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老刀的诗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变革时期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又简单的关系。在艺术上,老刀有着不同寻常的表现手法,发出了具有原创性的声音,开辟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诗歌之路,丰富和发展了汉语诗歌。
2005年获首届徐志摩诗歌节青年诗人奖评语
 
 
大恺原创诗歌发布平台

大恺诗歌为一个生长型诗歌写作社群,大恺诗歌的未来要打造一个面向全球华人诗人的共享平台!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望请不吝赐稿:2303080838@qq.com !长诗和短诗皆可,艺术作品混搭亦可。我们会为您的诗歌精心设计(4A广告公司设计师),力求在发表诗歌作品的同时,亦能彰显诗人不同的个性魅力!
大恺诗歌联合主编:赵俊杰
 


大恺文化  艺术事件


一个有益的、有品的、有料的艺术策展中心

 
qrcode_for_gh_25ec36ca659e_860.jpg
品牌策划、艺术策展、公关活动
联系微信:zhaojunjie466046
 
一个面向全球华人艺术圈的共享平台!
 
 
来源:大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