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自由诗 > 正文

杨宏的诗

杨宏的诗
 
作者:杨宏
 
编者按:这是一组纯净之诗,纯净不仅仅是诗中所描述的自然生态的纯净,这组诗的纯净来自于内心深处的自然流淌,安静、徐缓、辽远、辽阔,汩汩之音萦绕,心香缕缕。沧桑过后的寂静是真寂静,泥泞后的无言是内心深处的释然与坦荡,充满力量与慈悲。以鹰的姿势登高望远,望天地之苍茫,大寂寞是一种自在。心怀善念,仗诗而行,仆仆于途。杨宏的诗为读者呈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灵魂中去”的一种向度与决绝倔强的背影。——刘不伟 】
 
大昭寺
 
手举过头顶
指尖就触向了蓝天
弯腰屈膝、五体投地
额就顶在了信仰的大地
褪色的青石板沉寂
风缓缓无声
古修拉从披单里伸出一只手
扎西德勒……
祥瑞的光即刻笼罩了大昭寺周围
信徒们摩肩接踵
向上天倾诉悲喜
有慈祥老妇手把铜盆
一遍遍替世人清洗污浊
有独行的小女孩侧目而过
笑盈盈打量着眼前的一切
穹顶上一双黑色眼睛
明悉!
 
2018年9月12日于拉萨大昭寺门前阳光下
 
布宫
 
也就是一擦肩而已
甚至
谈不上最基本的对视
在布宫九十九层高阁之上
几只鹰从脚畔飞过
半空中有雨歇停
塔炉里散发出好闻的香火
佛端坐莲台微阖双目
目睹了一切
却不想言语!
 
2018年9月13日下午于布达拉宫阳光下
 
日喀则的夜
 
日喀则的夜稀薄冰冷
风从冈底斯山口穿过
四野漆黑、星月暗淡
年楚河的水
发出哗哗的声响
 
古修拉点燃柏枝
微弱的光透过窗纸
贝叶经低诵
酥油灯长明
玛尼堆就在不远的周围
 
空气中的香弥漫着扎什伦布
活佛们的加持让信众若鹜
天葬师远去、亡灵们犹存
黎明的秃鹫
总是充当着众神的使者
 
水从卡若拉冰川流下
一路上不休止的挣扎
谁该上天堂
谁该下地狱
说到底
都要听从神的旨意
赤子的心
怎能不被尘搅扰!
 
2018年9月14日夜于札什伦布
 
阿里
 
“啪”一声炸响
滚雷在高空呐喊
万物匍匐在卡瓦格博脚下
仰望这被神掌管的峰巅
 
雪豹怒睁双眼
凭天力辨识虔诚
卷起雪屑
抽打在那些道貌岸然的脸上
风很快就撕掉了一切伪装
 
留下魂灵参与这场圣典
诵唱的真言被挂上了经幡
煨桑的烟火熊熊而起
魔鬼退祛、众神云集
塔庙上的金顶
昭示着阳光的色彩
 
野牦牛拖着长长的披挂走过
祭祀们躲在树荫中沉睡
噶布拉遭遗弃
金刚杵束高阁
阿嘎土堆砌的王朝
已在岁月中化为了灰烬
 
神鹰在天空中俯瞰
用羽翼丈量天地
盘山而上的车轮
如人心一样高远
只是丢不下那一丝眷恋
 
在稀薄的空气中穿行
恍惚间除掉了一切包裹
跑了三千多里山路啊
就只为看一眼阿里
 
那一刻
云淡水轻、万籁俱寂
我听不到海浪撕扯的声音
只听到上天嗫声的教诲
 
那是西域边陲的一片荒凉之地
相传曾是天人交合的灵界!
 
2018年9月20日夜于西藏
 
注释:
1煨桑:就是用松柏枝焚起的霭蔼烟雾,是藏传佛教一种祭天的仪式。
2、卡瓦格博:意即河谷地带险峻雄伟的雪山。传说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的保护神,位居藏区八大神山之首。因信仰和文化问题,该山不允许被攀登。
3、噶布拉:意即噶布拉碗。多为古代高僧头骨制成,是藏传佛教密宗灌顶使用的重要法器。
4、金刚降魔杵:又名普巴杵,通常为修降伏法所用,用以降伏魔怨。
 

 
我的屋顶上有只鹰在盘旋
黑色的翅膀撩动的是无边的天际
我看不见它眼里的世界
究竟该是如何的色彩
但知道它抖动的羽翼下
我无非就如一粒尘埃
 
鹰飞过我的屋顶飞向高山
垒垒岩石的山巅才是它伫足的期待
在哪里世界也渺小的如同一粒尘埃
再远的江河也无非似一缕青烟!
 
2015年3月于美
 
阿尔勒所想
 
梵高的“断桥”
真的看不出好坏
看到只是他死后
被人顶在头上的那顶帽子
一大群人
七嘴八舌的围挤在一起
早晨最灿烂的光
洒在他们即将谢顶的头上
 
精神病院成了最热门的旅游景点
一趟趟巴士载来了
一个个所谓最清醒的人们
外面的哭着喊着要进来
里面的吵着闹着要出去
还有悲情的成了毕加索
正打量着拍卖会上拥堵的零
 
巷口……
有个裹头的妇女在行乞!
 
2015年冬于梵高故居
 
老远
 
海岸线离的不远
老远…
用目光便可触及
金辉色的阳光洒在水面
隐隐约约、波光粼粼
 
天气有些寒冷
裹着厚厚的羽绒出行
耳朵有被风切割的感觉
面庞撕裂
心也一起悬浮
 
风帽遮不住呼啸
第几次进入
可总有人群拥堵
纸墨都凝结在一起
案头空寂
该说的都被封堵在了心里!
 
2016年11月12日午后于青岛
 
作者简介:
 
杨宏:70年生。现居北京。浮沉金融市场多年。闲撰诗歌、财经、散文数篇,作品散见各大报刊、杂志及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