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自由诗 > 正文

梦的最后一天(组诗)

梦的最后一天(组诗)
 
作者:伍小华
 
虫声新透绿窗纱
 
我就是那个躲在窗背后的人
我不是偷觑,是偷听。生活啊
有时候看到的只是一个表象
我喜欢用听去抵达季节的深处
 
可能你要问我,那雕花窗的背后
能听见什么?现在我告诉你
先是那窗纱上绿色慢慢地爬上来
听着听着我才明白:哦已经爬到
齐腰了。已经爬到胸口了。最后
竟然心跳也被绿色染透
 
如果再仔细一点,我还能从中
听到嗞嗞嗞绿色的虫鸣。那叫声
密密麻麻布满我的耳朵。哦
那就是刚刚由鹅黄转绿的窗纱
透过那薄薄的绿色的窗纱我还会
听见比虫鸣更好听的叫声——
 
或许,那就是人们常说的天籁吧
 

 
盼是一个动词
盼着盼着
它就变成形容词了
这是惊蛰前后
一个词的行动轨迹
 
顺着这个
行动轨迹走的
还有很多词
比如名词
比如代词
 
名词如三叉河
它被冷卡住了脚
又被暧放了
名词如雷公山
它被霜雪压弯了腰
又被阳光扶直了身子
 
代词如你
压抑了半生
才找到机会怒放
代词如我
枯木逢春
老树里腾起火苗
 
当然还有
她和他
因久别重逢
不得不长长的
相拥而泣
 
用声音画画
 
你见过用声音
画画吗?
我见过
 
用声音画画
会巧妙地运用
笔所不能及的
那些技法
会悄悄地行至
笔所无法抵达的
那些地方
 
那些地方
大人去过
(或正在去的途中)
小孩们正把它
当游乐场
 
用声音画画
那画面有着
扑拙之美
那画面的意境
来自于声音之外
 
用声音画画
那声音既是画笔
也是颜料
比如鸟儿的啼鸣
比如昆虫的歌唱
比如溪水的跳荡
 
甚至一支粉笔
和黑夜摩擦
发出的响声
还有一群星星
长睫毛眨动的声音
 
用声音画画
最奇妙的
是它能画出世上
最动人的那个词语——
 
你瞧
把它放在哪儿
都在发光
 
明天惊蛰
 
明天惊蛰
你准备好了吗?
有人要敲门
 
门里的你
是否还在大睡
是否还在梦里
会见一个人
 
大睡梦浅
请把耳朵交给
那个敲门的人
 
有一些事
有一些情
它不能被拒绝
它在寻找捷径
 
你知道吗?
那敲门的人
手中拎着礼物
 
随想
 
有一些梦
藏得很深
有一些耳朵
关得很严
用嘴喊是不管用的
只能敲打
 
敲打有多种方式
用锤子
用拳头
都不太合适
那用什么呢?
 
不用多想了
还是找来声音
但呼喊
又无果
那就将声音
打成锤子
握成拳头
 
敲打
笫一下
敲开一扇柴门
第二下
敲开柴门里的她
和她旁边的你
 
只剩最后一下了
为了万无一失
那就敲开两对
死去多年的
老寒腿
 
弦外有音
 
好些日子,天空
一直沉闷不语
只有偶尔一个诗友
推开诗篇里的窗户
探出头朝四下
张望,欲说还休
 
终于笔肚里响起了
雷声,像一个人
挨家挨户在敲门
眼看就要敲到
邻居家了。邻居
和我的陋室之间
隔着一小段篱笆墙
 
我一激动,心跳
就提高了三寸
咚咚咚也好似
敲谁家的门?
呵,我突然想起
那些冬眠在我
身体里的词语们
也应该醒来了——
 
它们会一个一个
从黑暗的洞穴
爬出来,让阳光
将它们抚摸
成生活的色彩
与馥郁
 
作者简介:
 
伍小华,教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诗刋》《民族文学》《诗选刋》等刊物发表作品;有作品获奖与收入各类选集;出版诗集《汉字经方》《被打翻的寂静》《在疼痛中打开》、散文诗集《低处》;诗集《在疼痛中打开》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20年度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