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苍茫的心里装着整个黄昏》
傍晚,我沧桑的脸
撞上了天边的夕阳
柔和的光线,瞬间变成了光阴的暗器
奔跑的兔子,也无处藏身
它们多么相似,都有一颗朝暮的心
欢喜中,沉沉地抵向大地
又像是被镰刀遗忘的两株向日葵
风比量着彼此命名
他们有共同的故乡
一个落日偏西的远山
人们站在高处,是为了让大风把身体吹空
交换过的灵魂吹得更薄
凡是飞翔的事物都无比轻盈
我曾约你一起看落日
却没想到落日落得这么快
我们竟来不及履约
以前喜欢的风景,现在还是喜欢
就像曾经爱过的人,如今还在爱着
但已不再强求,随他去吧
因为我苍茫的心里,已装着整个黄昏
《走进安福寺》
走近山门时,寺院外的蝉未噤声
一行人也还在喧哗,未止语
我刚从繁花乱颤的尘世来
心还不够安宁
我在山门前净了手,正了衣冠
放下了背了一路的行囊
但仍有太多的妄想和执念
想得到师傅的开示
缓缓近前来,见三门大开,弥勒笑口迎出
经书拥抱众生,慈悲满怀
木鱼敲击心灵,似有顿悟
烈日当空,肉体蒸腾,灵魂清凉
日影偏隅,颂经声渐渐遮蔽了蝉声
众人缄默,所思若有若无
寂静里感觉有一股清泉漫过大殿
直透人心,顿时如醐灌顶
闻道多晚,都值得尊重
我深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可我还没找到众妙的不二法门
还做不到四大皆空
肥胖的身躯,让我飞不起来
只能在安福寺的山脚下祈愿
来年风调雨顺,亲人们种豆得豆
相爱的人们,都有个好姻缘
忽然一阵山风拂来,掀起内心微澜
转身又被一片云,带到了山外
《你天生适合我的灵魂》
爱是人间第一苦
困在时间里的人,都感受到了
如果你问老天爷啊,爱为何物
老天只会给你一道闪电
我知道,谁也不能触犯爱的天律
爱是不可说的,她是上天的安排
所以你为爱做什么都不为过
那个一生都在打磨信物的银匠
深谙其中奥义
但他却从不向世人吐露半分
如今我活到了银匠这把年纪
也经历了一些事
自以为把万物看淡了
却怎么也无法看淡了你
我把你视为妖娆的女先生
对你,我一直心存杂念
所以三缄其言,不敢说给你听
你是世间万里挑一的小兽
你天生适合我的灵魂
可我有时却喜欢你的肉体
一想到自己,已是暮年之人
还怀揣一颗少年浪荡的心
就有一种不可原谅的罪恶感
一个老而弥坚的人,自以为世事洞明
却唯有爱不能一眼看到头
《如果久别就能重逢》
如果久别就能重逢
那么我们还等什么
去年秋天别后,转眼就是一年
我们熬过了数不清的日子
寒来暑往,思念与日俱增
如是一日不见,约等于多少个秋天
足以让你放下孤傲和矜持
如果一年还不算久别
还不够重逢的砝码
那就再加上别梦千回
我知道你不是个薄凉的人
要借我的热泪温暖这长夜
只是往后我到了北方,就离你更远了
而在你心里,还有谁能像我这样
死心塌地,无赖般喜欢你
甚至喜欢你的冷漠,寡情
我有能力喜欢,就有能力压制这喜欢
但我却不能眼睁睁看着你无视我的喜欢,而假装若无其事
想到这些,我的心就碎了
如果有一天,久别成疾
我会奋不顾身地奔向你
而你不必紧张,慌乱
我终不舍得你担惊受怕
在奔向你的途中,我奔向了闪电
《我几乎忽略了眼前这条溪流》
它从山涧汇聚了发达的根系,草墩,青苔,甚至坚硬的石头缝隙
一点一滴的岁月残存,以及潮湿的心
它一路像蒲棒举着纷纭的拳头,攥着露水
又像我读过的诗书,大多毫无用处
无数溪流在抵达江河之前就已消失无迹
但我还是忽略了它入微地浸润,匍匐潜行
它的宿命,向死而生的穿石之力
是因为我看不清腐叶下,沉默的鲜活的事物
如今它欢畅的从砂砾和碎石中又跳了出来
仍带着深谷的悲悯和孤寂
而我从溪流中已闻到了盐的味道
《春天来了,我想给谁写封信》
吾爱,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旧年秋末一别
不觉已是半载
别后依依,虽有短信往来
只言片语,传情三分,不能达意
近来几日,除了想你
我竟什么事也做不好
屈指算来,我已爱你日久痴以为初相识
朝思劳作,暮想共读
故园有你,梦寐神驰
你不在,眼里再无风景
芙蓉河白白流淌
落日南山毫无新意
我唯有终日虚度时光
如阴雨封锁窄巷,伶仃遮蔽浮萍
坚果因我长久注视而爆裂
来日苦短,世事无常
若有一日,我在异乡孤独终老
你莫伤悲,要击鼓送我
不必拒绝喜乐,遂复此信
付之一炬甚好
情长纸短,道不尽心中种种
就此顿笔,顺祝春安
愚兄拱手,天地沙鸥
春天来了,我想给谁写封信
我羞愧我写下的都是无意义
我想说出的一切还不及写下
春天,一条道路通向荒野
心中涌起无尽苍凉
《走过寒冬的山林》
走过寒冬的山林,我闻到了腐叶的味道
高处的积雪,已经开始融化
沟渠里的杂草倒伏向阳
山鸡新筑的巢穴,干净温暖
逐木鸟完成了一天的工作
守林人的口哨声吹来潮湿的气息
一声鸟鸣把我引向了深处
我经过的地方,松鼠警觉地奔向云端
它逆光而行,穿过树叶斑驳的缝隙
不时向下张望,好像要引领我
它似乎知道我的来处
却不知道我灵魂的归途
树梢上的夕阳高悬头顶,照着山林的那边
再过几个时辰,满天星斗就要亮起
我已走了很长的路,绕开了岔道
却没能走出内心的山林
我不知道往日余生,还能走多远
我曾长久地注视星空,又俯身大地
在山林巨大的寂静和孤独中
我是个有罪又幸福的守林人
《黑夜的灵魂是更深的黑》
凌晨了,我还是没有找到黑暗之门
我喜欢在黑暗中睁开眼睛
摸索着黑暗的边际
想凭空挖出黑暗的破绽
一口枯井,充满渴意
这样就能看清自己
用不完的黑夜会有什么魔力
隧道中永无止境的列车
向未知,和未来盲目奔去
有时我们要做出错误的选择
才能到达正确的地方
有多少爱在黑夜中开始
就有多少恨在黑夜中结束
黑夜的灵魂是更深的黑
是黑暗中心的裂隙
我们也是黑暗的一部分
终其我们一生,不过如此
黑夜漫长,像蜗牛耐心地爬过陡峭的山坡
光阴短暂,像兔子的尾巴掠过秋天的草尖
《我走在秋天的旷野上》
我走在深秋的旷野上
眼看着北方高大的阔叶林
在一天天褪去华盖
而远处的枫树,正点燃天脚
像我的灵魂呼应着晚霞的灰烬
自由的白发,没能阻止白露
生活总有诗一样的磨难
即使夏日什么也没发生
一片葵花只待秋后问斩
我只能举着菊的拳头,无能为力
弦动别曲,叶落知秋
没有什么,比一枚秋天的松针
划过你的眼帘更迅疾
夕阳在山,归鸟在林
在人间,我们各自有各自的秋天
当雁阵无法分担天空的重量
当我们头顶各自飘满落英
就算你怀抱丰收的棉花
也挡不住小雪将至,天下大寒
《致博尔赫斯》
一个人老了,可能会在任何时候死去
那最终的,我们不知道的所在
他会在恰当的时候向我们呈现
一个声音召唤你,继续旅行吧
不要在迷途中停下,或原路返回
因为经历了太多,你对生活早已厌倦
是的,这事可能没人会知道
人们依旧仰慕你的才华和风度
等待你,还未完成的猜测之诗
把我们引向睿智者的山巅
终于老了,可以每日在图书馆里踱步
这世界看不见你,岁月隐秘的钥匙
和钟摆一样预知的宿命
它是你用黄金的日子编织的舞蹈
“那缺失的字母,那完美的形式”
终有一天,世界的全部沉默被你说出
一切的艺术都是在重返往昔
就像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你最懂得通往黑暗的路径了
把一切转变成美,甚至悲伤往事的回忆
在沉思中老去,也是肉体在流逝
带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荣耀和幻灭
你深知上帝的长夜没有尽期
请珍惜每一个孤独的瞬间
保持心智不要随人世的脚步混乱
而你伟大的作品,必将不朽与作家们的作家
而你的尘土,必安放在灵魂之侧
《我们都是闪电的灰烬》
清晨,开了一夜的昙花谢了
就像我们在天亮时分,告别了亲人
只是一挥手的功夫,就走远了
再也没有回来,但你遇见过他的灵魂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物离我们而去
那么决绝,毫无回心转意
有的花开到荼蘼,有的花开如闪电
只是一瞬,就击中了你
但百年之后,我们一样是闪电的灰烬
没有了争相开放的恩怨
两棵不同树上的花瓣落在一起
时间让她们和解,安息
一切的争吵,都在寂静中有了结果
而一转身,素衣的夜来香
又催促着蜜蜂,重复着我们的生活
《仰望星空》
我曾在北方五月的旷野
看见过这样璀璨的星空
无限变幻的,神祗的苍穹
笼盖着万兽敛息的平原
我不知道那天为什么走进了
开满杂色野花的草垫
忘返于野百合的香气里
竟耽搁了回家的时辰
有幸亲见了澄明向上的星空
一群狼,仰望已久
现在想起,它远比我看见的
人世间任何一处灯火更夺目
这世上的一切,都将被它带走
没有一件东西属于我
除了这亘古不变的星空
爱过的人都已老去
我的爱还年轻
当我今夜登上群山,再次仰望星空
我发现万物如此宁静
每一颗星星的周围都有星星
而我的周围只有我
《在正午,我就遇见了暮年》
每天醒来 ,我都奉若一次重生
在正午,我就遇见了暮年
向日葵在阳光下遇见了镰刀
它饱满的籽粒,垂向大地
阳光照在不需要它的地方
每一寸阴影,都是一片黑暗的光斑
我目睹了北方冰雪上辽阔的鸽群
它单调的哨声,是怎样在傍晚
带走了一个观天象的少年
苦难的记忆,只能唤醒严冬
就像在白桦林里睁开了一千双眼睛
夜归的马也视若不见
它脚下有一条被白雪覆盖的路
你看见了,却已迷途
当我真的老了,年事已高
愿恨我的人,依然会千里迢迢赶来
骂我,你这个老不死的顽童
《雪夜,暗流不息》
江水永逝,不舍昼夜
她不断从赴死中活出浪花
即使有一朵,必先葬于内心
她也不会停止对人世的诵读
严酷的寒冬正深
她偶尔会在冰雪的腹地滞留
然后,又埋头奔向未知的余路
是因为不老的青山仍在
像青春的旋涡卷起山谷的石头
是穿肠而过的,永不停歇的暴雨
劈开了胸中块垒
不是所有奔腾的河流
都能挣开大地的束缚
也不是所有高大的灵魂
都能摆脱生活的平庸
但她汹涌地暗流永不平复
即使冬天一再拖沓
她在冰雪的压迫下仍无比欢畅
那是来自大海的欢畅,从此一条河
将背着两条河的债
就像一个人,过着两个人的生活
一个在雪夜访戴,不遇而归
一个在雪夜,上了梁山
杨北城,出生于北大荒,祖籍江西南康,现居北京,南昌。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诗歌委员会委员,世界诗人大会北京办事处常务副秘书长。出版诗集《皈依之路》《倾斜》《暮色将至》,主编《二十一世纪江西诗歌精选》。诗作散见《诗刊》《诗选刊》《中国作家》《海燕》《诗潮》《诗林》《芳草》等刊物,并被广泛收入各种选本。
来源:中艺诗歌作者:杨北城编辑:王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