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书(诗歌五首)
作者:徐作仁(重庆江北)
1、回家,我有二十四首诗的朴素与宁静
一迈开脚步,就跨过了四十年
柴扉半掩,鸡声飞出来
用土不啦叽的调门
把我久违的诨名,围了一个团团转
抖下城市的红尘和皱纹
落坐矮凳,从墙缝
翻检出熟悉而陌生的阳光
拭亮被岁月烙伤的眼睛
瓦楞上的青蒿,从日子拐角
挑起一些旧事
门环上吊着的绿风,一句两句
依然是入韵的乡音
端一土碗井水清心,站在干檐口
让身体飘进几朵炊烟
让鸟鸣以方言口风,唤取内心的春天
让农业的血性重新沸腾
回家,回家
贴紧农历,贴紧幸福
我有二十四首诗的朴素与宁静
2、把听惯的虫鸣,再认真听几遍
把昨天抹过的烦恼,再抹一次
怀揣小名,怀揣经年不变的口风
沿着孟浩然走的那条小径,走走心
艾草菖蒲在矮檐下以草质方式迎我
用经久不衰的香气
掸去小小木凳上老旧的光阴
麻雀在枣树上,啄食着我记忆里的八月
秋丝瓜的藤蔓,吊了一弯方言
叨絮微微憨态的秋风
借笕水竹槽,把洗过的手
再洗干净一次
从老爹递来的烟杆和故事里
撞见多年不见的自己
走在田埂上的人,扛一锄阳光
脸上有明显的泥味、草味
手上有芹菜、茄子、红海椒
脚下有不带酸性的风,一路相随
担水回院的人,嘴上还叼着烟管和责备
一桶久违的蛙点,抢先跳进土碗
消解我久积的口渴
还我一个后来的气爽神清
就随意散坐于干檐口
与几个诨名,与几句陈芝麻烂谷子
毫无遮栏地斗嘴、傻笑
把听惯的虫鸣,再认真听几遍
月亮从院前的塘水上浮了起来
炊烟从后门拐了过来
看不到灰尘的院坝
有好多平平常常的农事、农业
3、双手齐额,膜拜最初和最后的自己
再多拐几个弯,多爬几面坡
好多好傢伙,一定会与你
握手言欢,或者相见恨晚
信手拈来婆婆丁、马齿苋、胭脂菜、团葱
你有一篮子好听的名字
一篮子好心情
叫天子叼着安静从草尖直上闲云
花大姐从一朵蓝花飞到一朵白花
把淡香弄得愈发轻盈
在干净的石头上
你与没有猫腻的山风抵膝相坐
听阳光在不远处诵读高粱豆菽
诵读锄地人憨实的笑声
大野春意盎然
绿色的流水牵着桃花
牵着入禅的篱门和炊烟
时候正好,你把双手齐额
膜拜村庄
膜拜最初和最后的自己
4、坐在柴院,血在天底下安静与沸腾
四月,远山葱郁
被城市借走的我
怀揣往事里的小幸福,走山走水
去看望乡村
我的二大伯,把骨头铆在大山里的二大伯
一甲子的皱纹布满坡坡坎坎
他身体内,有决不改道的田埂
有决不挪窝的稼禾
恪守农历,他从不踩乱草本的秩序
知道我回乡了
他扛着没有添加剂的田野
攥着一捆绿色汗水
用我久违了的土调门
把我老旧老旧的小名,喊得崭新
我们没有寒暄,也不必寒暄
坐在柴院,我们听风声听水声
听血在天底下安静与沸腾
在鸟雀回院的时候,就在檐下挪桌对饮
对饮小幸福
对饮大日子
我暗暗祈愿
让一土碗老烧劲头再猛一些
让一小盘腌洋姜甜味再有嚼头一些
等木质的月亮升起来
照亮他的方言
清洁我的肉身
5、十字垭口
要不是界石上的刻痕,用笨拙笔划深入我的少年
要不是一只牛粪雀还站在界石上,把尾巴和时光
翘一下放一下,翘一下放一下
这十字垭口,也许就把我忘了
一丛刺梨,瘦小的尖刺上戳着太阳,
涩涩甜甜的味道,染红嘴巴
风往南边一吹,就有带苕香的小名飘过来
挠痒我的眉睫,填饱我的农忙假
我放牧过的课本上,那只羊
一定记得我刚刚长成的个头
记得我踮起脚尖眺望的憨憨模样
阳光跳下堰塘滚澡的时候,一朵好看的云
会眩花了我的小念想,也眩花了我的大心眼
从西面走来的风,很硬
像父亲没头没脑的责骂,硌疼我的背脊梁
我必须抓紧割满一背篼羊草
我的羊,必须抓紧啃食
啃出我的学费,啃出母亲的针头线脑
要不是从北边拐过来的野蒿,还是无人打理
要不是东面黄葛树上的鸟窝,有一只我似曾相识的秋天
过了四十年,我与这十字垭口
肯定不会,坐在太阳底下
抵膝而谈
申明:此稿纯属个人原创。授权平台发布,允许转载。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