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自由诗 > 正文

北纬31°的不鼓自鸣(组诗)

北纬31°的不鼓自鸣(组诗)

 

作者:高璐(羌族)

 

汶川的古法线条以及濯洗天空的丹青

 

又是一轮盛放

与白桦树上躺着的炊烟无关

 

丰腴的,娇小的,云朵上的,烟雨中的

像是难以入境,却又实实在在地进入了

 

每个村落都有各自的运笔

异曲同工地柄持了汶之语法的淡雅与清新

众多个牵引,以牵引之名

静谧,静待,静语

 

很快,空荡荡的耳朵被浩瀚充盈

布瓦山化石般的交响

醉了低海拔的氧,在山涧复迭

无数个回旋奏鸣,无数个黛色轮廓

被音浪震颤的层次分明

 

阳光,惯于隔代宠溺

宠溺姜维城下少不更事的五角枫

一个熹微的拥抱,就把枯槁的山头温暖

 

一如往常的,岷江已酒过三巡

而一个族脉的源代码,他始终暗藏于心

直到逆流而上的涟漪里

蹦起一群背诵古羌经文的鱼

 

生活流的映秀叙事

 

清晨五点半的包子铺

热气腾腾的,为映秀的粉墙黛瓦

叠加了一层非虚构的雨后暖霁

 

茗思,晨雾如纱

从山的顶端淌过茶祥子的掌心

将雨后的湿润浸揉进一盏茶棕里

清风回首,美人蕉慵懒成了一条鱼

 

绕过指尖的温润,轻呡

从唇到喉,氤氲开层层丹青

躺在五彩经幡中低吟的思绪

眺望着距离天堂最近的方圆十里

没有疮痍,没有泣泪

唯有从容的涅槃,唯有倔强的生长

 

岷江洞悉了小镇的静谧

只悠悠地掠过,带着万物的赋予

而天和地的种子一定洒进了断裂带的罅隙里

是归期,也是宿命

 

寒水驿

 

剃头挑子的一声吆喝,惊扰了

砚台石上的四书五经

一个,十个,百个,千个

碎片分袂,逃逸,择道而行

泮池下的青莲拉着早起的鸦鹊拱手作揖

 

所有过往,搭乘了这一季最大密度的风

那些平仄平仄平平仄

纵然能扣醒打杵棍上奔波的碎银

也无法扣醒宿醉的老县令

 

上关街被沧桑塞满,无暇顾及

驻马店通往县衙门的序列,是否都

一一框定于线装史志里

我从暮霭下的马帮开始读起

依旧是拼凑分离的碎片

在墨香四溢的万仞墙上拓印清平乐的韵律

 

清风,拿捏着恰适的力度

拂向古道的丛林法则,三省吾身的宣纸

幽幽儒化着商贾善于权衡的眼睛

 

文星阁的烛火,还在啃噬论语充饥

有那么一瞬间,即将登科的星星和我并肩站立

烛火转身,绵虒老街释放着枯黄

谈吐着新绿

 

  (注:绵虒,曾是松茂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古称“寒水驿”)

 

  作品简介:正如茅盾先生所说:“故乡之于我,犹如心底的一汪清泉,涓涓流淌,生生不息。”为故乡写诗,便是用最深情的笔触书写对汶川这片热土的眷恋与怀想。

 

  作者:高璐,女,羌族,阿坝州汶川人。诗歌、散文等作品散见于《星星诗刊》《草地》《贡嘎山》《阿坝文艺》等报刊平台。

 

本文由史映红推荐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