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为辉煌举杯(组诗)
作者:史映红
雪山之上,书声琅琅的西藏
旧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青壮年文盲率高达95%。现在西藏有各类学校1011所,在校学生超过45万人;西藏在全国率先实行教育“三包”政策,率先实行15年免费教育;2018年,全区净入学率小学、初中、高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9.5%、99.3%、82.3%和39.2%;人均受教育年限达9.55年。——摘自相关资料
清晨第一声鸟鸣,引来无数和声
东方第一缕金辉,照亮无数笑脸
向日葵般的脸,比向日葵更灿烂
雪山之上,太阳之下
万里羌塘,尼洋河畔
一幢幢宏伟校舍,是孩子们放飞梦想的巢
火红的国旗,照进每一个幼小心扉
琅琅书声
闪转腾挪的舞步
课间踢球、奔跑、游戏
是孩子们拨弄祖先留下的弦子,他们
以雨后春笋的方式
向高,向上,向未来
今天是屋檐下小鸟
明天翅膀一定在云天之上
雪山之上,太阳之下
珠峰故里,象泉河畔
面对无数高过云天的童音
无数向日葵的笑脸
我想说:孩子,努力吧
在祖国怀里
你不只谱写华章
还书写祖辈不曾梦想的荣光
你们构筑今天西藏,明媚高原的太阳
还要建设明天的西藏
让它更美、更强
黄昏之下,灯火通明的西藏
和平解放前,西藏仅有一座125千瓦的小型水电站,断断续续只供极少数贵族使用。截止2020年底,随着青藏、川藏、藏中、阿里四大电力联网工程竣工,加上水力、地热发电,西藏电力已达82.45亿千瓦时,电网已覆盖全区74个县区主要乡镇,惠及人口约330万。 ——摘自相关资料
和平解放前,西藏白天很黑
夜晚更黑,是黑牦牛的黑
黑帐篷的黑
伸手不见五指的黑
以前雅鲁藏布江是西藏的泪,也是
雪山儿女的泪水和汗水
没日没夜地流
气势磅礴地流
从雪山往冰川流
从冰川往草原流
汗水与泪水,泛滥成灾
现在雅鲁藏布江成为巨龙
它澎湃是西藏的澎湃
它欢腾是高原的欢腾
澎湃与欢腾,产生无穷力量
胜过执着的愚公,逐日的夸父
除了藏木、街需、加查、沃卡
冷达、墨脱、金河、多布等水电站
还有众多水电站在建或陆续上马
听,江水咆哮的声音,电机飞转的声音
看,江水奔跑的浪尖,电波追风赶月的速度
想,霓虹绚丽的高原,灯火通明的西藏
从黑夜到黎明
从黎明到旭日万丈
是改变生活的节奏
点亮日子的节奏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
象泉河畔亮了,珠峰脚下亮了
卡若拉冰川亮了,万里羌塘亮了
老百姓的日子亮了
笑容满面
像林芝三月桃花的璀璨
奔向小康,幸福满满的西藏
民主改革前,广大农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流离失所。如今,截止2018年,西藏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286元,城镇和农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797元和11450元;西藏生产总值由1959年的1.74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477.6亿元。——摘自相关资料
从农奴到主人
是马里亚拉海沟到世界屋脊的距离
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到珠峰之巅的距离
列祖列宗走了数千年,插着翅膀的西藏
只用70年
风驰电掣,追风赶月
一跃千年
这一日千里的快让我迷惑不解
只好问纳木措潋滟碧波
碧波说问珠穆朗玛之巅的冰雪
冰雪说问123万平方公里的大地
大地说问西藏各族人民
人民如数家珍:我们靠山是首都北京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西藏,北京
北京,西藏
血脉相连,同频共振
幸福肯定很多,像绽放的格桑花
在上海读研的达娃卓玛是幸福的
在宗角禄康公园健身的罗布顿珠是幸福的
在潮水般羊群后唱歌的次仁多吉是幸福的
在八廓街土产店收款发货的次仁旺姆是幸福的
幸福荡漾在人人脸上
重重叠叠
是林芝峡谷桃花的颜色
是艳阳下向日葵的模样
四通八达,快速奔跑的西藏
旧西藏没有一条公路,各类物资运输全靠人背畜驮。如今全区公路通车里程已超过10万千米,建立了公路、高速公路、航空、铁路、高铁为重点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全区99%的乡村通了公路。——摘自相关资料
超过10万千米的公路,可是无数先辈
朝圣的漫漫足迹
众多机场,近百条航线,可是无数先辈
放飞的千年梦想
穿山越岭的“复兴号”“和谐号”
可是三百多万高原儿女
写在群峰雪谷的不朽诗行
快马加鞭的速度
风驰电挚的奔跑
流星赶月的日子
是太阳对雪域的普照
对西藏一次次贴心抚摸
首都北京,圣地拉萨
曾让多少人望而生畏的路途
已成为心与心的距离
云中阿里,万里羌塘
曾让无数人向往的地方
转瞬双手相牵,心心相连
10万个憧憬,10万个遐想
10万个蓝图,10万个展望
在朝阳下起飞,乘东风远行
让速度追赶速度
发展追赶发展
幸福追赶幸福
速度是世界屋脊的速度
发展是天上西藏的发展
幸福是西藏人民的幸福
完善医疗,健康和谐的西藏
旧西藏由于医疗条件极其落后,婴儿成活率只有15%,因营养不良而未老先衰者占80%。如今覆盖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达1547个,卫生技术人员达19035人;全区医疗制度参保率达100%;人均寿命从旧西藏的35.5岁增加到现在的68.9岁;全区人口由1959年的122.8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343.82万人。——摘自相关资料
伟人曾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伟人还题词: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
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
领袖曾讲:一切为人民,一切为健康
领袖还讲: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这话像一盏灯
太阳般的灯
皓月般的灯
照耀960万平方公里大地的灯
照在那里,那里就亮着,暖着
西藏离太阳最近
温暖吸收得最多
无数块操场,无数条健身大道
无数座公园和社区活动中心,器械设施齐全
早起的鸟儿不孤单,看着一同早起的人
走、跑、跳、打太极拳
高兴得下蹿上跳
欢乐氛围,和谐场景
古格王朝没有
象雄古国没有
李商隐婉约的诗歌里没有
李清照幽怨的宋词里没有
1547个医疗卫生机构,19035名卫生技术人员
遍及123万平方公里大地
为这块土地察言观色,望闻问切
为三百多万人民倾心倾情,保驾护航
伟人嘱咐,领袖关怀
多像一条延绵不绝的根
伸向海岛,戈壁,大漠
伸向珠峰之巅,孔雀河畔
亚东峡谷,万里羌塘
饱胀丰盈的养分
源源不断的精血
最终开花结果
花叫团结花
果叫幸福果
根叫同心根
信息覆盖,快马加鞭的西藏
旧西藏是信息孤岛,极其落后封闭。如今通信技术发达,网络纵横,截止2018年底,西藏移动电话用户达312.3万,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85%,行政村移动信号实现全覆盖;全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7.1%和98.2%。——摘自相关资料
一切都很清晰,伸手可及,此刻
我看到珠峰之巅晶莹剔透的雪
看到万里羌塘藏羚羊灵动眼神
看到尼洋河畔桃花上吮吸的蜜蜂
你说看到在北京读研的女儿与同学漫步
你说土产店一小时70个订单,此前货物全部送达
世人都看到美国总统登机时连跌三跤,狼狈不堪
一切尽在眼底,海量信息,应接不暇
曾千辛万苦要办事宜
尽在弹指一挥
掌心完成
请允许我心比天高,以世界屋脊做舞台
俯瞰天下
请允许我自不量力,穿越大唐
与西行玄奘相遇
请允许我好高骛远,与成吉思汗策马扬鞭
指点江山
你我城市的距离已经为零,携手而行
你我乡村的路程已变得虚无,听到彼此心跳
儿时的梦,历祖历宗的梦早已实现
现实与梦想交织、重叠
变成速度和发展
让速度追赶速度
发展追赶发展
短短数十年,跨越上千年
知识,网络,信息,数字
像无所不能的手
让高原苍茫厚重,变得轻盈如燕
紧跟时代发展
让西藏的快,追赶时代的快
让西藏的发展,追赶时代的发展
让西藏古老的梦,融入中华民族的梦
这共同的梦,名字叫
——复兴
现代工业,插上翅膀的西藏
旧西藏没有现代工业,如今西藏已形成了集矿产业、建材业、民族手工艺、藏医藏药,包括电力、农畜产品加工制造等现代工业体系。工业增加值从1959年的0.15%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14.51亿元。——摘自相关资料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这日子非同寻常,沐浴在这日子的人们
多么幸福
14亿人的喜悦
向着同一个方向,势不可挡
有雷霆万钧的声音
万马奔腾的气势
70年前,苦难的西藏
多像我一无所有的爷爷奶奶,唉声叹气
多像我贫困潦倒的父老乡亲,愁容满面
广大农奴是“会说话的工具”
食不果腹,面带菜色
衣不蔽体,露宿街头
朝不保夕的他们,做梦也不知道现代工业
看,崭新工厂林立,高技术产业园区宏伟
5G应用,无人驾驶,全程监控,自动化生产线
像奔腾咆哮的雅鲁藏布江
一泻千里,高速运转
我亲眼看到品种繁多的雪域特产
像出落得灵秀美丽的村姑
优雅高端
古色古香
像飞转的梭子
运往北京,上海,国外
让我纯真质朴的雪域亲人
让我高耸苍茫的雪域大地
笑脸更多了,钱袋更鼓了
饮水思源,水的源头是冰川,冰川的源头是雪山
西藏巨变的源头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是西藏人民的母亲
70年,把光和温暖
传遍西藏边边角角
旮旮旯旯
土改、通电、修桥、修路
建学校、广场、机场、工厂
党用25550天时间,不停地
把西藏人民数千年的梦一一变现
让梦继续奔跑吧
鼓声雷动,弦子为伴
像高山流水
涌向大海母亲怀里
人头攒动,敞开胸襟的西藏
在旧西藏,由于交通、信息、地域等因素,西藏旅游业一片空白。如今,仅2018年,进藏旅游者达3368.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90.14亿元;约17万农牧民借助旅游业增收致富;西藏作为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成效显著。——摘自相关资料
珠穆朗玛,冈仁波齐
是我身居高处的父皇
纳木措,羊卓雍措
是我高雅圣洁的母后
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
是历史绘给世界的绝世唐卡
是岁月馈赠人类的璀璨明珠
在高原亮着,闪耀着
熠熠生辉
倾国倾城
江山如画,雪域多娇
山川河流,草原寺庙,还有
诚信守义的各族人民
用哈达与微笑欢迎天下宾朋
这土地有母亲的胸怀,父亲的气度
有珠峰恢宏的气势,羌塘宽广的胸膛
总压低身子与每一个人激情拥抱
3368.7万人次
这数字肯定还要增长
像雨后春笋
像我们年龄
无数人跨越千山万水,朝你膜拜
无数人远渡重洋,向你走来
无数人用汗水浇灌你心血呵护你
这是独一无二的西藏
人们走进你心田
仰望苍穹,或俯瞰世界
醍醐灌顶
世界的广,青藏的高,自己的小
这已足够
科技兴农,增产自足的西藏
由于西藏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量少,中低产田比较多,在旧西藏,粮食亩产仅80公斤。2020年,西藏粮食产量为103万吨,亩产达378公斤;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691.5万千瓦,全区有170家农机合作社和1086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摘自相关资料
不说西藏,我生活的城市
多次看到来自西藏的青稞酒
我像见到高原亲人,一次次抚摸
感受属于西藏的温度
这醇香液体原料就是青稞
近年全区青稞年产量都在89万吨以上
天地精华
在无数家庭蒸煮、发酵、过滤,酿成美酒
发酵过程,是日子飘香的过程
蒸煮过程,是创造历史的过程
过滤过程,是西藏腾飞的过程
雪山人家每天喝青稞酒,像呼吸空气
芳香四溢的日子
填满高原人的春夏秋冬
山一样的青稞,还能制作糍粑、馒头、面条
它用体贴入微,回报阳光大地
和精心呵护它的人
日子一分一秒中走
感恩举手投足
蜜汁般浓厚的感恩,越聚越多
聚成“短短数十年,跨越上千年”
亩产80与378公斤
是天与地的差别,新与旧的差别
是水源、种子、肥料、机械、科技的差别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人们每年把粮食播在田地,就像
党把温暖撒在高原人民心里
文化普及,欢乐和谐的西藏
旧西藏没有任何文化设施,如今西藏有歌舞团、藏剧团、话剧团,全区专业和业余文艺队有2400支;市有图书馆,县有文化活动中心,乡有文化服务中心,行政村有文化室、农家书屋、电影放映室。全区文化产值达46亿元,国家、区、市、县四级文化产业基地达234家。——摘自相关资料
说到文化,就想起伟大史诗《格萨尔王传》
这收入世界非遗名录的鸿篇巨著
共120多部,100多万行,2000万字的优美巨作
“格萨尔史诗通俗读物系列丛书”前10册已出版
说到文化,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遗名录”的藏戏
2009年又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遗名录”
2400支文艺队长年活跃在西藏大地
鼓点,弦乐
琴鸣,天籁
以多种演奏方式
拨弄一个民族强劲的心弦
讴歌今天幸福生活
听,悠长嘹亮的声调
激越着西藏的激越
看,闪转腾挪的动作
挥舞着高原的挥舞
会走即能跳,会说就能唱
太阳的民族,终于敞开歌喉
唱过去的穷,今天的富
唱过去的苦,今日的甜
马背上的民族,终于放开舞步
跳过去的黑,今天的亮
舞过去的慢,今日的快
愿我们用跳锅庄舞的方式手拉手
翩翩起舞,彼此借力
愿我们以血浓于水的方式心连心
同频共振,命运与共
愿我们以赛马的方式
英姿飒爽,你追我赶
奔向西藏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史映红:男,70后,甘肃省庄浪县人,笔名桑雪,藏族名岗日罗布;在西藏部队服役21年;曾在《文艺报》《诗刊》《解放军报》《青年文学》等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出版诗集《西藏,西藏》等4部,传记文学《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等,评论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读鲁迅文学院第19届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