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自由诗 > 正文

孟宪冬诗歌作品小辑

孟宪冬诗歌作品小辑

 

作者:孟宪冬

 

我希望

 

我希望此生无虞

每个人衣食无忧,安享太平

我希望所有的人和事

像琥珀露珠似的晶亮透明

见面温文尔雅,彼此礼貌尊重

我希望直来简走

眼睛与心不再抵牾、背离

我希望经历、学识、与趣好

像饭桌上的菜,口味不同

我希望文学的舟楫,如遇险浪

把诗人甩下,给作家腾轻

我希望所有挠头的往事

化作春天的花,秋日的果

我希望一切的隐忧、伤痛、乃至于

无聊时的哈哈放纵

绝诀、消失、渐渐抬高理性

我希望最终蓄满我们眼眶的

是一捧捧幸福的泪盈

我希望在你跋行的沿线

删掉凶夜、鬼魅、致命的穴井

我希望世间达人、蓬蒿草介

伸手相握,就是弟兄

我希望心门多窗,窥视着

那些朴美的蚕蛾或是瓢虫

我希望无端的莽撞

有人慨然笑之,心胸宽宏

我希望脑胀时的疏忽

拭去闲杂,重归正统

我希望和你在茶桌之上

聊古辩今,相交一场

我希望让那些含铅的虚誉

抛若鸿羽,而且永不俯冲

我希望人生四季的图谱

如自然界里的春夏秋冬

我希望喊你一句什么

只需笑着点头,不必回声

 

(原载于《天津日报》20111020日北辰之声七彩星河副刊)

 

村庄的姿势

 

母亲一盘腿就是

父亲一猫腰就是

而我不是

 

我被村庄用一杆杆铅笔调直

派去按摩城市

 

(原载于《天津诗人》2012年夏之卷)

 

人老如婴

 

我看见湍漩的激流

倏然间温驯起来

在深蓝的湖面上波光闪动

我看见落满光斑的手杖

亦步亦趋地叩拜斜阳

轮椅慢移,积雪草消隐在暮色里

此刻安好,挥之不去的瞌睡

让双目微拢,眼睑低垂

此刻的意念不再宏阔,景色单一

搜出某些沉睡的小事

从一粒花生米的香熟里回忆

人老如婴

渐渐松软发皱的皮肤

是一件抓紧血肉的睡衣

嗫嚅迟缓的语调

风干了油滑与嬉皮

一匹年迈的老马

解蹬卸鞍,交出了最后的尾蹄。

  

人老如婴

父辈,侧耳过来

我要弹奏一支摇篮曲

 

(原载于2012126日《天津日报》北辰之声七彩星河副刊)

 

在郊野公园的河滩上

 

在郊野公园的河滩上

遍地清芳,满眼妙彩

几只玲珑的蜗牛,悬在水草上探风

燕子翻飞,戴胜鸟啼鸣

空气的鲜,波光的静

如此的旷美、寥廓

文人雅士们,驻足凝观

乘着春色,一头扎进了唐宋

 

收住了表面的激动

大自然啊,还原了你本真的面孔

只是有些久违,久违的恍若隔世

只是有些陌生,陌生的像返乡的河蚌

爬出博物馆,蠕出标本柜

蝴蝶的耳朵太过尖细

它似乎捕捉到“哧溜”的一声

 

还有野鸭、蜉蝣、点水的蜻蜓

还有被放牧的河岸,自由安详

远离钢筋水泥的樊笼

找到原乡、犁铧、渔火、陈年旧事

不必落墨,少要钩沉

这就是往昔,这就是泪腺

这就是周游四方后,通往梦境的回归线

 

让现在的孩子认识,让将来的孩子认识

认识滩洼,认识泽薮,认识自然

认识祖先熟稔的坡地,世代人的仓禀

弯柳虬槐,站成世纪的轮回

软泥湿土,默不作声

你在呼吸,它们也在呼吸

生命的对话,就在轻微的呼吸间交融

 

是啊,我们绕花转草,边走边停

不仅仅是写诗、泼彩、抒情

不仅仅是游览、赏阅、编织短梦

不仅仅是饮酒、纵歌、喜而涕零

不仅仅是散心、解闷、扯缕蛛网的丝绳

不仅仅是炫笔,给文字涂点灵性

渐入高潮时,来次你唱我和的吟咏

 

切勿喧噪,请你要蹀躞慢行

在郊野公园的河滩上

每串脚印都渗透着泥土的盛情

每次张望都浮现村庄、矮墙土屋的剪影

让芒刺扎一下,祛除百毒

让蜂螯蛰一下,荆叶消肿

让枝条扫一下,陡然间体态轻盈

野水溅鞋袜,何其浪漫

花到解语处,气质不同

渺远的迹象,朴拙的遗存

尹儿湾、塌河淀、贝壳堤

历史的余脉,绵延着二十里奇妙的河风

 

在郊野公园的河滩上

思绪,跟小蚂蚱们一起欢快地跳动

 

小注:天津北辰郊野公园始建于2011年,依河傍水,保持原自然风貌,以大绿、野趣、生态、亲水为主题,是市民觅古寻幽、休闲游览的好去处。

 

(原载于《天津诗人》2013年秋之卷)

 

卖姜的老人

 

苍老的咳嗽,远远传来

带着,泥土的沉重

滚进我的菜蓝

  

地摊上,鲜亮的姜块

像鸡、像羊、像骆驼

像心脏的标本

像你唠嗑时的家常话

既实在,又得体

  

绵软的冬阳

落斑于绛紫色的条绒棉帽

看你揣手取暖的姿态

使我想起过世多年的乡间祖父

  

小小姜摊,极易忽略

像林遮草蔽的渡口

木讷憨实的你   

如一尊严重风化的雕像

 

(原载于20131114日《天津日报》北辰之声七彩星河副刊)

 

塘沽:受伤的脸

 

倘若不是两声惊天的震响

渤海湾,依旧晚风习习

仓库外,五大街披着柔和的灯纱

酒杯怎能打翻?牌桌自动掀倒?

浪涛,舔舐这繁华的一角

 

然而,平地响起炸雷

然而,星空噼啪乱爆

冲天的烈焰,谁之罪

倒塌的楼宇,挂上孝

哪来的蘑菇云,怎样的冲击波

堆垛、集装箱、税单、企鹅的脚步

瞧吧!神农也凑不齐的药

 

战士啊,魔鬼唇边的笑

腰带、头盔、战斗靴、水枪、灭火器

雾一样消失!捉迷藏啦,兄弟

快出来吧,抽根烟咱就睡觉

 

塘沽:受伤的脸

——凤凰的利爪?麒麟的角

蛇的牙尖?失恋的猫

静静,再静静,把呼吸调匀

等海水消毒,紫外线治疗

 

(原载于《天津诗人》2015年秋之卷)

 

落雪的村庄

 

如一幅画

总也挂不上墙

似一首诗

总也难成行

 

此刻,我那落雪的村庄

夹在刘长卿的故纸堆里

睡的正香……

牵魂的

是那弥着土味的热炕

是那填满草灰的灶膛

是那破旧的饭桌

那壶烧酒

倒不尽父亲绵绵的家常

母亲的粗布围裙漂亮又清爽

悬梁的吊篓里

储着抗冬的干粮窗外

是静静的白

白胡须的树

白头顶的房

白胖的雪孩

透着一副逗人的嘎样

是谁在高声地喝喊

把落雪的村庄轻轻摇晃

 

倚着楼窗

眼睛在用力地眺望

思乡的鸟

扑开银亮的翅膀

在落雪村庄的上面

默默地翱翔

久久地飘荡

 

(原载于《天津日报》20151210日“北辰之声”副刊)

 

毛泽东草书

 

茫茫青草地,尽收眼底

一支狼毫笔,电闪雷鸣

轻拨草丛,不全是虫飞蝶舞

也鲜见花朵们艳丽的酒盅

土枪与鸟铳,迸射出燎原之火

草鞋和野菜,填埋着深洼浅坑

张旭之癫,怎癫过呛喉烈酒

怀素之狂,怎狂过袈裟禅经

 

毛泽东抬臂、悬腕、俯胸

我看见智者豪放的飞白转腾

一行行牛羊喜食的自由体,紧跟着

一条条魍魉们的火绳

灾难纷乱的中国啊,从砚台里

补钙加碘,抖擞着诗意般的黎明

宣纸上硝烟散尽

我看见伟人从厚厚的墨草里

孵化出一声震惊寰宇的鸡鸣

 

毛泽东草书,挥洒着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情

 

(原载于《天津日报》2017629日“北辰之声”副刊)

 

消失的村庄

 

扒开楼群

看不见深巷闻犬吠

鸡鸣桑树颠

老屋与旧巷,是乱码的昨日

湖南腔东北调

外来的方言土语

逼得耳朵生疼

信手指点处

狭小的盐巡胡同

躺在一张老地图上盘桓

宫后街顽皮的身影

莫不是那只

被烈日和强光驱赶的

鹅头鹦鹉

可怜巴巴,寂寥无声

 

家在何处

老槐树高台守望

踩着花砖,踽踽而行

风物不再,家乡

只剩下一个憋屈的地名

施工号子格外嘹亮

掩盖了所有鸦叫虫鸣

晃动的安全帽,上接雨水

下淌汗滴,像鲜艳的蘑菇

让我惊喜,亦惶恐

扒开楼群

 

(原载于《天津日报》2020123日“北辰之声”副刊)

 

我的村庄消失了

 

打桩机与塔吊车忙碌不歇

一波又一波的声浪

沿着平整的地面

直直地

涌向了天空

奶奶的拐

一条腿

一条黄昏的腿

一条不会得关节炎的腿

撇成了哭喊……

奶奶,踮着最后的小脚儿

颤颤巍巍地

连咳带喘地

走远

留下的回忆

直接又简短

握着

枣树的一枝干

想起奶奶平时不放心的样子

眼角止不住地

一闪,一闪……

 

(原载于《天津日报》2020123日“北辰之声”副刊)

 

一朵像样的云

 

一朵像样的云

轻缓地走过

发梢、睫毛、皱纹

不落纤尘

像牛,似羊,抑或是

飞旋的水井

 

老柳树长命百岁

枝条扬鞭,温柔抽打

恬静的草坪

崩塌也是一朵像样的云

刚刚玉垒,转瞬墙倾

支离破碎就支离破碎吧

完好无缺就完好无缺吧

不矫情,不刻意,不乱行

抬眼望,眼酸

触手摸,手疼

一朵像样的云挂在

呼呼作响的电线杆上

那些小巷和磨房

那些过往和轶事

青石台阶上的水珠,蒸发了

亦如消失的虫鸣

 

一朵像样的云,来的随意

走得散淡

脆弱的神经,被扯动

围着楼群转悠

用尽气力

喊不出一条弯曲的胡同

 

(原载于《天津日报》20211216日“北辰之声”副刊)

 1

  作者简介:孟宪冬,1965年出生于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镇。作品散见于《天津诗人》《中国诗人》《诗歌月刊》《天津文学》等文学期刊和多种诗歌选本,著有诗集《落雪的村庄》。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