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自由诗 > 正文

清明:祀祷亲娘

清明:祀祷亲娘

 

作者:安玉琦

 

题记:

 

癸卯兔年,清明祭祖;

修正旧文,寄托哀思……

 

(一)

 

亲娘走了。

儿们成了没有娘的孩子,

那种心疼啊,

只有没了娘之后,

才能真切地体会到。

 

人的生命如此脆弱,

脆得弱不禁风——

亲娘时年八十六岁,

即便加上天一岁地一岁,

也才八十八呀,

可是亲娘走了……

 

儿曾向神明许过愿——

让娘生命之旅三步走,

长期目标过百岁,

中期目标九十九,

即便再不济,

也要过去新年啊!

可是亲娘走了……

 

这种心痛,

即使华佗再世,

也难以治愈啊!

是啊,

娘的惦记,那是对儿们的祈福;

娘的唠叨,那是对儿们的教诲;

娘的嗔怪,那是对儿们的厚爱。

 

可是,儿们呢?

即使再孝,

心中也有愧啊!

亲娘能自愿把生命给儿们,

儿们敢把心胸敞开给娘看吗?

 

我不敢,

因为我有许多愧对亲娘的地方……

 

(二)

 

亲娘活着,

全身心为着家庭和儿女们;

亲娘走后,

在天之灵仍然庇护着儿女们——

 

出殡那天,

腊月二十一,

三九严寒天,

却出现阳春三月日,

这是亲娘的恩赐啊——

莫让儿女们悲痛的涕泪,

冻结在严冬里……

 

上三日坟,

恰逢阴历小年,

应照习俗,

要在落日之后方可祭奠,

可是忽然间,

亲娘扯出一片云帐,

将夕阳遮盖,

此时,仿佛依稀听见,

亲娘在招呼:

快来上坟吧,

别耽了回家过小年呀!

 

上五七坟,

应照习俗,

要在日出之前。

于是,

晚辈们一应四五十人,

五点钟便来到亲娘墓前,

举行最庄严的祭祀仪式:

纸曹——

楼房、聚宝盆、电视、冰箱……

一应俱全,

还有童男童女和轿夫,

尤其那头大黄牛,

责任特别重大——

小妹围着大黄牛右转三圈左转三圈,

并小声念叨着:

大黄牛,弯弯角,

亲娘用下的脏水,

你来替着喝……

 

作为长子的我,

要来回三次跳过熊熊燃烧的钱柜,

这叫作:

我替亲娘跳火坑……

 

当那成趸成趸的纸钱和五彩缤纷的纸曹,

刚刚燃化完,

太阳则悄悄地从大海里面升出,

霎那间,

仿佛又看到了亲娘那张慈祥的脸庞。

 

(三)

 

清明时节雨纷纷,

思念亲娘欲断魂。

亲娘啊,

您走后——

儿们的心一直空落落的啊!

祖训曰:

家穷有个场好,人老有个娘好。

直到亲娘走了,

才懂得亲娘的好,

但已晚矣!

亲娘的好,只能念着吧;

想尽孝,也是枉想哪。

儿们的心啊,

只剩下不尽的忏悔啦!

 

201544日,

农历二月十六,寒食——

为先人填土日。

乡里习俗,

日出前填新土。

我们兄弟七人约定——

五点半给亲娘亲大填新土。

 

亲大的坟墓不够大,

实属儿们的不敬。

亲娘与亲大相聚了,

儿们的心意——

今年定将二老的坟墓做大做好做漂亮。

二弟有心——

头天从自家地里拉来四车新土,

兄弟七人虔诚地将新土一锨一锨填上去……

东方刚露鱼肚白,

二老的“住家”焕然一新,

于是——

化纸钱,放鞭炮,

鞠躬磕头,默念祈祷:

亲娘亲大,入土为安吧!

 

亲大走的早,

掐指已逝二十多年,

在下也为亲大填过几年新土。

可是后来,

全由胞弟代劳,

说是上班紧工作忙,

那只是托辞,

实属不孝之过啊!

 

从今往后,

年年为亲娘亲大填新土,

堆起山一样的墓茔,

请二老在天堂宫殿里,

尽情享受儿孙们供奉的盛馔吧!

 

(四)

 

2015517日,

农历三月二十九,

亲娘百日祭——

一百天啊,

总是那么漫长,

那是失去亲娘悲痛的阴影,

依然笼罩着儿们的心房。

 

上百日坟,

是对亲娘最庄重的祭奠。

夕阳西下,

晚辈们披麻戴孝来到亲娘墓前,

供奉两盘饽饽、四碗菜肴、

一壶老酒、时令水果……

还有纸扎的宝马轿车,

连同照上钱印的烧纸,

祈请亲娘接纳呀,享用吧!

 

上百日坟,

寓意着——

亲娘福荫子孙辈辈好运长久。

跪拜吧,

磕头吧,

亲娘在天堂也会倾心保佑啊!

 

肃立于亲娘墓前,

痛定思痛——

可曾不安?

古人曾教诲:百善孝为先。

佛爷亦警告:

最大的善,不会大过孝;

最大的恶,不会大过不孝。

拍拍良心想想吧——

父母在世时,

应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啊!

不然,百年之后,

再追悔再抱憾那也枉然。

有道是——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孝而亲不待哪!

 

焉能记得——

一年祭,

两年祭,

三年祭,

五年祭……

随着岁月的流淌,

儿孙们对二老的思念,

会不会淡淡遗忘呢?

 

待到十年祭,

为亲娘亲大立下纪念碑,

让二老的恩德,

永远铭记在子孙们心里!

 

(五)

 

1

 

亲娘大字不识一个,

但拥有良家妇女的传统美德:

勤俭、慈爱、善良……

这就是亲娘的全部生命历程。

 

2

 

亲娘自从媳妇熬成婆婆,

无论贫穷还是富足,

“勤俭”则是亲娘的立家之本。

 

下地干活精耕细作,

在家做饭精打细算;

推磨的脚步可环绕地球,

踏碓的点数更难以数计。

 

有疤带麻的地瓜舍不得扒皮吃,

半生不熟的白菜帮也嚼碎咽下;

这不只是为儿女们先吃饱吃好,

而是亲娘向儿女们言传身教啊:

粮食也是精灵——

吃了不痛撒了痛,

祸害粮食等于祸害性命。

 

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福祸。

 

曾记得:

20世纪60 年代三年自然灾害,

虽然吃过野菜树叶和各种杂糠,

但家人没患水肿也没外出要饭。

我们兄妹七八个,

虽然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但没有邋里邋遢脏儿吧唧没个人样。

这一切的一切,

都归功于亲娘的勤与俭啊!

 

3

 

亲娘自从媳妇熬成婆婆,

无论做儿媳还是身为人母,

“慈爱”则是亲娘的立德之方。

 

孝敬公婆情真意切,

对待妯娌相敬如宾,

养育子女疼爱有加,

怀抱孙儿乐不可支……

这种慈爱啊,

在亲娘的生命中一直延续着……

 

曾记得:

亲娘自从分开居家过日子,

每当做顿好饭总要先给公婆送去;

凡是走亲访友带回的时令瓜果蔬菜,

总会送给妯娌们或左邻右舍分享。

 

曾记得:

儿时上学考试成绩再差,

亲娘总是鼓励却从不斥责;

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且都过得不错,

亲娘只有欣慰但从不索取。

 

更有甚者——

即使重病住院,

也怕拖累子女枉费金钱,

总是催促儿们快回家养着吧,

八十六岁也算高寿啦。

同室病友劝慰亲娘:

有这么孝顺的儿女就安心治病吧。

亲娘则会心笑着说:

儿女们孝顺媳妇们更孝顺。

这种慈爱啊,

一直延续到亲娘生命的终结……

 

4

 

亲娘自从媳妇熬成婆婆,

无论对家人还是对外人,

“善良”则是亲娘的立身之要。

 

多做好事,不做坏事;

吃个小亏忍着点,便宜再小也不沾;

人敬一尺,敬人一丈;

借人家的谷子,还人家小米;

……

亲娘的这些絮叨话、口头语,

便是给子孙们留下的最大财富。

 

曾记得:

三年自然灾害吃了上顿没下顿,

但凡上门要饭的,

亲娘自己不吃也给他们舀上。

 

曾记得:

那年冰天雪地大冷天,

亲娘到麦田浇尿,

捡到一只被老鹰叼死的母鸡,

也走门串户叫人家认领。

 

曾记得:

一窝小猪被嫉恨者药死,

在那个艰苦年代简直要人命啊?

亲娘心痛得几天不吃不睡使得精神错乱,

但后来亲娘也没跟下毒者结仇积怨。

 

是的哪,

亲娘的好心善举数不胜数啊,

容儿不再一一赘述啦……

 

5

 

亲娘啊,

您如此普通但却那么深明事理——

儿孙们拜向您的神灵扪心自问吧:

您的“勤俭”儿孙们具备了吗?

您的“慈爱”儿孙们报答了吗?

您的“善良”儿孙们传承了吗?

 

2015.02.07草就

2023.04.03修正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