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少数民族风情诗(十九首)
作者:程家惠
1、青藏高原
雄鹰以蓝天为底色
用翅膀画出最高的山,最白的云和雪
偶有牦牛辛勤的劳作
和藏獒奔忙的身影
辽阔的青藏高原
浓缩在牧民们饱经风霜的脸上
刻画了一个民族的风貌和气质
他们用汗水、歌声和舞蹈酿成浓郁的青稞酒
在雅鲁藏布江的两岸
飘香
每个布达拉宫朝拜者的身后
是用脚印和膝盖书写的历史
远处的经幡是他们的梦想和寄托
经筒在转,乾坤在转
命运也在转
最后从悲惨的农奴变成了幸福的主人
雪白的哈达
是那千里姻缘的一线
把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牵到了一起
成了汉藏一家亲的千古美谈
至今他们还在格桑花丛中微笑
远处,青海湖泛起丝丝心语
2、傣族
像孔雀一样开屏
用最美丽的时刻
拥抱世界
无论白天和黑夜
花草用最优美的
舞姿在贝叶经上
演绎古老的历史
每一叶都能弹奏出一首金曲
泼水节尽情泼洒
浪漫的爱
汇集成情浓意蜜的
流沙河
五颜六色的傣锦和彩虹遥相辉映
像一朵朵美丽的梦想
飘落在姑娘们的筒裙上
寺庙飘来的
警世恒言
在菩提树上缭绕
像风 像雨 像阳光
3、土家族
茅古斯舞像一块块化石
风化出刀耕火种的远古
“茅人”捕鱼狩猎 跋山涉水
在与兽共舞的岁月
每一步进退都吉凶难卜
六月六的草龙在山寨飞舞
即使来自草根 也要高高抬起
不屈的头颅 不负先祖
无论凄风苦雨 沧海桑田
都齐心协力 同甘共苦
女儿会上的摆手舞
舞动山水的韵律和蝶恋花的风情
吊脚楼下,情歌伴着锣鼓
阿妹秋波频送:
“阿哥可是我梦中的白虎?”
4、布依族的三月三
一年四季在铜鼓上悠然转动
水牛用牛角敲响节日的喜庆
一串串金色的梦想
在稻田里摇曳
稻香在米酒里弥漫
华夏巨龙衍生的水龙
一路泼洒古老的
问候和祝愿
龙须草把青山绿水串起
糍粑把乡情粘牢
铁匠敲打着千年不变的生活节奏
姑娘唱的“红花红”
在小伙子的心头绽放
山泉在峭壁上
书写一封无尽的情书
5、仫佬族的罗城
一声“姆佬”把故乡
紧抱
人在青山绿水中
还是在梦里?
绣娘把乡情
绣成双鱼纹
地炉把500多个寒冬暖藏
草龙从稻田腾飞
给千家宴带来了菜肴和米粮
龙凤在天空上翱翔
画出一道美丽的彩虹
“走坡”的小伙子们
骑上白云 追逐他们的
白马姑娘
6、水族端节
一条山涧像姑娘的长发
飘过村寨
时而喧嚣 时而沉寂
族老敲响沉睡的铜鼓
鼓声在水面上荡起
水书的涟漪
刻画出一个个古老的故事:
水牛与马尾绣
吊楼与米酒
山坡与情歌
鱼儿用水草把它们写成一首首抒情诗
微风在水面吟唱
一群骏马从水书里跑出
小伙子们飞身上马
怀着对故乡的眷恋
带着爱与梦想
冲向山谷的坡顶
飞出大山 飞向远方
7、彝族
一个民族就是一种仪式
上求天下求地
最后求自己
茅草屋,木土房
在山风中低吟着
一首首遥远的歌谣
每天的作息都像山水那样起伏
对故土的虔诚与溪流的眷恋共生息
原生态的歌声与鸟虫共鸣
篝火点燃每一个人的梦
烟熏火烤了几千年的聚散
踏动的舞步与大地同转动
沧海桑田,素心不变
在黑夜里,在酒里
在歌声里,在梦里
火把在尽情燃烧
毕摩从彝族古老文字的尘烟里走来
每一根胡子
都是一页发黄的书
一只山鹰在凉山上遥望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是他亘古不变的信仰
既不作假,也不虚夸
白天就是白天 黑夜就是黑夜
田野上笼罩着
远古的神秘
8、白族
金花头饰上的白穗与白色炊烟
摇曳共舞
演绎一场场秀美的风花雪月
大理白塔头枕着白云
静看苍山的日出日落
等待与明月又一次美丽的邂逅
白墙沐浴着洱海的白雾
宛若芙蓉出水
显露冰清玉洁的风骨
扎染的白花飘落白杯
三道茶沉淀人生哲理
点亮黑夜的火把
9、蒙古族
苍穹下
悠扬的马头琴颤动
湖水的起伏和山的高低
奏响一幅幅历史画卷
成吉思汗 金戈铁马
万里驰骋
多瑙河回响着勇士们的呐喊
草原上
高亢的长调唱出生命的繁衍
奶茶和奶酒的芳香
从星星点点的蒙古包里溢出
矫健美丽的少女
在优雅奔放的舞姿里绽放
呼伦湖边
粗狂低沉的呼麦
呼出地上的牛羊
和天上的白云
马背上的汉子像雄鹰展翅
在蓝天碧野间翱翔
长鞭拖住太阳
歌声留下繁星
红山玉龙化作一轮明月
守望
一年又一年的“敖包相会”
照亮那奔流不息的《江格尔》
10、维吾尔族
火焰山令人神往
有火的热情和山岩的坚韧
在火里
姑娘们舞出花的绚丽
在山岩上
小伙子们跳出风的旋律
吐鲁番使人陶醉
欢快的都塔尔
弹香了囊和烤羊
弹熟了葡萄和哈密瓜
琴弦拉近万户千家
天山令人崇敬
雪莲托起一片蓝天
在高处静看
云卷云舒
春夏秋冬
11、朝鲜族
在《卖花姑娘》里
一个苦难的民族
在痛苦中挣扎
在黑暗中摸索
在《苹果熟了的时候》
勤劳的身影在苹果树丛中闪现
阳光下彤红的苹果
托着一张张笑脸
长白山
像一条白色的长裙
在蓝天下
飘曳
阿里郎的歌声飘荡
有人在鸭绿江边
敲起鼓
有人在延边
跳起舞
江上风生水起
12、苗家
几个风情万种的苗家姑娘
穿过山林 淌过小河
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
走来
带着阵阵稻香
高昂的头挺起
银白闪亮的头饰
在山风中
跃跃欲飞的龙凤和鸟
摇曳的花叶和草
倾诉美好的梦想
牛角在胸前闪耀
彰显一个民族的性格和信念
诉说五千多年的坎坷
勤劳和坚韧
六月六的诱惑
引来了如蜂如蝶的
阿哥阿妹
在茂密的竹林下
对歌纵情
在一首首醉人的田园诗里
芦笙在吹响生活的甜美
和高度
13、壮乡
我跳着竹竿
跃过壮乡的山山水水 从花山到红水河
古老的图腾翩翩起舞,
村村寨寨冒着袅袅炊烟
幽远的铜鼓声把古老的梦唤醒
我骑着水牛
走过一片片稻田,走进千家万户
从村头到村尾 从韦家到黄家
鸟在欢唱,蛙在鸣叫,
甜茶和米酒
弥漫着壮乡人的热情和豪气
我唱着山歌
飘过壮乡的歌圩和节日
从三月三到七月十四
五色糯米饭在喷香,粽子糍耙在冒气
诉不完的情 说不完的话
我抱着绣球走上风流山
从早到晚 从春到秋
有布洛陀豪爽的招呼
有村姑纯真的微笑
一对酒窝荡漾着
羞涩的春情
阿牛哥跟着刘三姐走进
一幅幅美丽的壮锦里
14、京族
哈亭像一位老人
寂寞时,不时向大海眺望
听海风,观海潮
穿越五百年的历史
朦胧中还看见自己少年时
高跷捕鱼的身影
在记忆中穿行
偶有渔家少女
穿着薄纱长裙飘过
大海与蓝天之间的岁月
还有婆娑的椰树
翘首等待
远行渔船的归来
那悠扬的单弦琴声
若近若远 丝丝颤音
呼唤着海上的亲人
抚慰水中思念的涟漪
15、瑶寨
美丽的姑娘在
古老的织布机
上用五色丝线
编织一首首民谣
半山腰上的吊脚楼
在青山绿水之间
在云雾缭绕中
回忆遥远的过去
重现祖祖辈辈的身影
每一天的悲欢和血汗
都在油茶里沉淀
化为一缕缕的飘香
那一丝丝柔情 一次次留恋
回味无穷
一场瑶浴
使人脱胎换骨
体验到天人合一的仙境
浴后的男人
像冉冉升起的朝阳
女人像出水的芙蓉
盘王节里
小伙子们
上刀山下火海
有的为恨,有的为爱
长鼓声
惊天动地 感动神灵
隔河相望的青年男女
在对唱情歌
直到天荒地老 海枯石烂
16、回族
丝绸之路上
盛开的一朵奇花
微笑着勤劳,智慧,包容和和气
一轮新月
揭开开斋节
的喜悦
照亮绿洲、沙漠和戈壁
清真寺
在追忆上千年的
悲欢离合 喜怒哀乐
的故事
小圆帽
每天都呵护那
纯洁,虔诚
和善良的品质
薄薄的纱巾透出
女子的美丽
也给大西北蒙上
一层层神秘
郑和七下西洋的
船队
每次都承载着
毅力,勇气和友谊
他们热爱和平
但不怕牺牲
抗战中
打出了民族尊严和大义
西看遥远的丝绸之路
南望迷茫的西洋
都有回族人的印记。
华夏神州总是他们的归宿
和生生不息之地
17、侗乡
在梯田上劳作的乡民
用浑厚又嘹亮的声音
把侗族大歌磨得银亮
不时还闪现祖先、火光和树根
花草摇曳伴舞 小河低吟伴唱
小鸟把歌声带到远方
鼓楼坐在寨子的中央打盹
一群年轻小伙围着篝火跳起了长鼓舞
周围还有长者的芦笛伴奏
萤火虫在远处跟着舞步的节奏闪烁
鼓声把黑夜敲打成铜光
风雨桥的灯下有几个阿妹在侗布上刺绣
桥头几个阿哥
弹着琵琶慢慢姑娘向这边走来
一声“多耶”点燃一首情歌
阿妹们唱 阿哥们弹
那线越拉越长
那情越唱越深
心不会受伤
18、高山族
与日月同呼吸
和山水融为一体
多种奇花异草
闪耀着万种风情
海水荡漾着
恒古不变的血脉
手拉手 歌舞出
浪的激情 风的潇洒
阿里山如梦如幻
日月潭倒影
原始古朴的舞姿
和千年不变的容颜
图腾烙着古越的印记
是族人的航标
也是抗击外敌的旗帜
飘扬着血性和大义
族老站在最高处
遥望远方
眉宇间隔着
一弯浅浅的海峡
19、黎族
赤裸的双脚
走遍天涯海角
感触四季 走过人生
把天地丈量
头顶蓝天
身融入大海的心房
在山水间倘佯
在椰林中飞翔
五指山摘下最美的彩云
装点这世外桃源
上有天堂
下有槟榔
山兰酒熏香了花草
熏染了一幅幅黎锦
还熏醉了
一群灵巧的织娘
一位纹身的姑娘
在船形茅草屋外
煮着竹筒饭 唱着山歌
呼唤她的情郎
三千年与日月奔忙
风雨是最美丽的衣裳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