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件战场收藏物
作者:李劲
1979年2月17日,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的战斗打响。我从军政治部下到某师,随团参战,荣立三等功一次。至今,收藏着随身作战的背囊、三用水壶和吊床。睹物思旧,以诗纪之。
一、背囊
上战场,背包换成背囊,
难于想象,它的肚量,
装下参战的单兵保障。
打的子弹,吃的干粮,
睡的雨衣,换的军装,
还有绷带,防毒面具……
那是为应对特殊情况。
压在肩背上,真有点儿沉,
何况,还要昼夜兼程,
越丛林,过泥滩,
斩关夺隘,小心地雷冷枪。
血火中,它为我助力壮胆,
我为它不离不弃吟唱,
一路征战的情,山高水长。
战后搬家,次次把它带上,
吻一吻,硝烟味渐渐消失,
可耳边,总还闻到天边有枪炮响!
二、三用水壶
铝打造,不起眼的小家伙,
壶在里,外套当碗也作锅,
参战时,日日夜夜伴随我。
打穿插,山岳丛林流大汗,
嗓子冒烟嘴起泡,
壶中水,胜过甘泉解干渴。
断粮日,三块石头架起锅,
煮沸热血驱风寒,
一起坚挺度饥饿。
亲历沙场血与火,
参与雄师捣狼窝,
你有功,满肚是“干货”。
祝捷会,请你亮亮相,
开口说一说,
你选择留家,安然默默过。
三、吊床
一块尼龙布,一根绳索,
当年参战配发的床,
先是新奇,后生困惑。
上战场不是浪花岛旅游,
可在椰林半空逍遥,
吹吹海风,听听渔歌。
战场是生与死厮杀的火线,
每时每刻,枪林弹雨,
神经在瞬息万变中淬火。
纵然困倒,山野也就是床,
钢枪依然醒着,
准星缺口,当是眼睛和耳朵。
二十八个日夜浴血奋战,
吊床的温馨浪漫,
直至凯旋,一次也未享受过。
吊床的故事,时常提醒我,
离开脚踏实地的拍脑袋,
梦,便成空中楼阁!
2024、2、18于深圳
【作者简介】李劲,广东五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8年参军入伍,国防大学第五期基本系毕业。1992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99年从某师政治委员岗位上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任深圳市委口岸工委副书记,深圳市政协常委,深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等职务。在解放军出版社、海天出版社先后出版《金秋情韵》《沉思的季节》《回望军营》等6部诗集。作品多次获省级和国家级奖项。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