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微型小说作品 > 正文

雁不归

 “伊啊,伊啊”,“伊啊,伊啊”——这是豆雁的叫声。很本色。每年八九月间,北方的豆雁就要准备去南方过冬了。自北而南,千山万水,很不容易,诗曰:“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说的就是这件事儿。    
    头雁突然想变一变规矩,今年不去南方了,就待在北方。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它就很激动,激动难耐,在天上飞来飞去,“伊啊,伊啊”,“伊啊,伊啊”。    
    头雁不知规矩是哪位老祖宗定的,自打它记事起,大家都这么干,多远的路啊,不断地飞,飞,渴了饿了才下来休息一会儿,想择木多栖会儿,没门儿,老头雁一瞪眼,大家赶紧再飞,跟逃难似的。    
    今年干部改革,领导换了。头雁刚上任就想点一把大火给大家看看。既大,就要有魄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大家一听,都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不行不行,不行不行,迁徙虽然要历尽千辛万苦,但大冷天待在北方会被冻死,你这是在冒险。    
    发出不同声音,喊得最起劲的是一只老豆雁。头雁喊了一声,来啊,把这只老不死的拉出去拔毛。这一招儿果然奏效,会场立时雁雀无声。头雁说,大家不要激动,这事儿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千里迢迢死命地飞来飞去就没有危险吗,事实上,我们每年在迁徙过程中都有伙伴儿累死、饿死、被害死,以及掉队、失踪,损失惨重,而留在北方,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无谓的牺牲。不是吗?    
    会后,有个别的豆雁还是想不通,有意见,发牢骚,它们无一不被豆雁降职、降薪、开除、乃至就地拔毛。拔毛是它们刑法里的“极”刑。    
    大家都一致拥护头雁的决策,认为这项决策有远见,属于高瞻远瞩,运筹帷幄。《雁报》为此连续刊发评论员文章,对头雁的举措给予高度肯定。    
    一转眼就进入冬天了。北方的冬天可真冷,大家挤在黄河边组成雁墙取暖,头雁居中,这一招有用,里面真挺暖和,但外“墙”一圈儿豆雁倒了霉,冻伤的,冻晕过去的,冻死的,都有。坚持了一个月,头雁觉得不行,又带领大家去市区,市区尾气足,温度高,大家集中行动,“伊啊,伊啊”,“伊啊,伊啊”,城市广场一下子被豆雁挤得满满当当。人好奇,远远地看,也有胆子大的,一手一只,拎回去宰了熬汤。头雁仍居中,小的们铺了草,搭了窝,好话说着,好吃好喝。不断有雁报告外面的情况,报告损兵折将的,一律以混淆军心处置,报告人喂食的,或乞到食物的,或与人打成一片的,一律有赏。    
    豆雁占据城市广场的消息随着媒体的报道,全城上下无一不知,不晓。刚开始新鲜,大家都挤了去看,但人越来越多,车祸、挤伤等事故和群体意外事件越来越多,市长很生气,让动物园把豆雁收了。    
    相对来说,动物园条件最好,那里的鸟儿都有越冬的体会和经验。头雁一听这个消息,觉得歪打正着,正好,既解决了生存,又确保了温饱,省却了南来北往舟车劳顿之苦,这在豆雁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但动物园地方有限,一半雁住进了雁笼,一半只能露宿。笼子里有暖气,外面天寒地冻。头雁带头进了笼子。外面的豆雁多数都被冻死,之后进了餐馆,成了一道名菜。    
    一晃儿春暖花开了。憋屈了一冬,该出去透透气了。头雁要飞,它使劲呼扇翅膀,没飞起来,还一头栽到地上,它一摸肚囊,哎呦,厚墩墩的,足有半斤肥肉,都飞不起来了。    
    头雁在开会时说,伊啊,事实证明,“北留”是正确的,一次性解决了大家的归属问题,大家自此衣食无忧。当然,头雁略有些沉重地缓缓说道,伊啊,代价总是难免要付出的,没有牺牲哪有和平,大家更要珍惜目前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好好享受。    
    全场“伊啊”、“伊啊”响声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