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本站要闻 > 正文

穿行于自然与精神的极地:梅尔诗歌研讨会在京举办

穿越于自然与精神的极地 :梅尔诗歌研讨会在京举办



梅尔的生存半径大于我们许多人。她心存远方,同时,她也是她自己的远方。这使得她笔下的故乡和都市、国内和国外相互勾连;这使得昆虫鸟兽、芸芸众生获准参与她对个人情感和经验的表达。在这个乱糟糟的世界上,梅尔相信好人和上帝,相信一阵微风掠过必有其内涵。她的诗让人放心,但也有时,它们会突然把你揪住。

                                                  ——西川
 

    2018年12月9日,梅尔诗歌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采薇阁举行,研讨会主题为“穿越自然与精神的极地”。


 


   本次梅尔诗歌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区域与传统文化工作坊与北京师范大学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教授陈晓明主持,参会嘉宾有诗人学者欧阳江河、张清华、臧棣、何言宏、敬文东、胡弦、冰峰、孙晓娅、周庆荣、王双龙、韩春燕、严军、爱斐儿、陈进等;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中华读书报、南方周末、中新社、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作家网、为你读诗等媒体参与报道。
 

▲研讨会由学者、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主持

 

诗人《散文诗选粹》主编爱斐儿朗诵梅尔的诗《狂野》作为开场


 

 

▲上海铁路局文联文学创作协会副主席、林杉声音杂志社副社长静美朗诵梅尔的诗《马丘比丘》

 

梅尔,原名高尚梅,中国台湾《秋水》诗刊社社长。她1986年开始发表诗作,诗歌作品散见于《诗刊》、《诗歌月刊》、《钟山》等各类刊物并被选入多种选集,已著诗集有《海绵的重量》、《我与你》、《十二背后》等。梅尔还曾获得多种诗歌奖项,诗作被译成英语、俄语、日语、德语、蒙古语、波斯语、乌克兰语等十几种语言出版。

 

▲诗人梅尔

 

研讨会上,学者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程度肯定了梅尔诗歌的开阔性和丰富性,肯定了她在诗歌创作上的突破性以及对女性视角的某种超越。

 

▲何言宏:学者,文学评论家,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上海交大人文学院教授何言宏说,读梅尔的诗感觉特别惊喜,尤其是《苍凉的相遇-马丘比丘》。何言宏认为,女性本身作为反叛的主体,但梅尔的诗有一种全球化的胸怀,她更加开阔,她的诗和整个世界发生关联,富有一种开阔的、世界性的视野情怀,体现了女性主义的人文诗学,这在新诗界很少见。他赞同张清华的观点,认为梅尔诗歌的背后,更加突出的是世界主义,并评价到写世界主题的诗,一个是欧阳江河的《泰姬陵之泪》,一个是梅尔的《苍凉的相遇-马丘比丘

 

▲欧阳江河:诗人、学者,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著名诗人欧阳江河指出,梅尔属于一个诗集诗人,她的诗收录在一起,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涌现的系统。梅尔的诗对应于她所开发的方圆六百公里的“十二背后”景区,她诗歌的修辞系统背后有一个自然的物质形态,一种很复杂的整体性:“由于有涌现的东西在后面,有形态学的东西在其中,因而是一个地质学的、时间的修辞,不仅是词语之间的游戏,她提供一种实在性,在中国诗歌写作上构建了一个典范,比如轻若棉花的地质现象。”欧阳江河说到,梅尔的诗歌词汇表很独特,但是希望她建立更好的诗歌的语法。

 

▲张清华:学者、文学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清华认为,梅尔的诗歌总体上有两个向度:一是精神,一是自然,精神指向《圣经》,也是指向上帝;往下则无比接近地心,接近大地,甚至不是大地的本身,而是大地的母体。这对应梅尔的写作有两个语言系统,一是知性的、雄性的、太阳的,指向精神世界的圣经谱系;一是指向大地以及大地内部的自然史诗。梅尔是一个有完整的精神生活的人,拥有完整的知识系统,有自己的世界观和信仰。她的书写超越了女性所能承担的东西,弥漫到天地之间,是超越了男性的世界主义的写作。《马丘比丘》这首自然史诗充满悲悯以及对审判和救赎的思考,基于巨大的历史遗迹完成自身的精神建构,是一首有震撼力的抒情佳作。

 

▲胡弦:诗人、编辑、《扬子江诗刊》主编

 

《扬子江诗刊》主编胡弦认为,梅尔诗歌最大的特点是对女性视角的隐性处理,这使她的写作获得了更广阔的空间。在处理自然题材时,她突破了传统山水诗的范畴,把地理性的演进拉进故事里,将地理变迁和社会变迁联系起来,带有神话色彩,写得很有智慧。梅尔从一种公共性进入私人空间,能够看到她写作的才华。

 

▲敬文东:学者、文学评论家,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敬文东指出,梅尔的诗在关照事物时,采取的是一个对基督教有亲近的中国女性的视角,书写一种我与你、人与神的关系。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行动中间形成我们的世界观,形成我们的观物映世的气质的。梅尔诗集当中的第五辑《十二背后》,是一种新山水诗,凸显了我和自然的关系。

 

▲臧棣:诗人、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北大中文系教授臧棣指出,梅尔的诗将个人情感和古老文明的命运结合起来,把记游变成心灵史的记录,她对自身生命的体会随着历史遗迹向众生敞开。梅尔的诗情感力量充沛,能从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她生命里的担当、温暖和大度,她把对人性、生活中真相的洞察转化为一种担当和包容,这是她诗歌的气象。臧棣认为,《苍凉的相遇-马丘比丘》这首诗,可以称为梅尔的代表作,虽然是常见的语法,熟悉发句子和词汇,却产生巨大的不断回返往复的力量,写出了另外一个相遇的情景,并把其变成了心灵史的记录,处理方式上与传统反转,非常独特,而且感情充沛,感觉到背后有巨大的人格力量在支撑。

 

▲韩春燕:学者、文学评论家,《当代作家评论主编》,渤海大学文学院教授

 

《当代作家评论》副主编韩春燕认为,梅尔对历史的思考、情感的表达体现出她强大的内心,她的身体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她的诗歌境界深广,风景的历史承载和文化含量与她的文字之间形成互相映射的效果。

 

▲严军:图书策划人,高级经济师,江苏春雨教育集团董事长

 

梅尔的老师严军就诗歌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关系谈到,两者间的互动关系一个层面是提炼,一个层面是拉动,中国古典诗歌对文化旅游的带动是显而易见的,如杜甫草堂,然而目前中国诗歌对文化产业的拉动还不够,严军期待梅尔的诗歌创作像她的景观开发一样,具有无限可能性,让诗歌创作和文化产业形成共生态势。

 

▲孙晓娅:诗人、学者,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孙晓娅将梅尔的创作提炼出“相遇的诗学”,她的作品中频繁出现人、名胜和历史的相遇,一种生命形态和另一种生命形态的对话与碰撞。孙晓娅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完全能够打破两性的界限,梅尔的诗歌就是这样,既有原始母性创生的爱,也有很多雄性的词语。梅尔的丰富性跟她的阅读,包括人生经历态度,包括个性的兼容,使她的诗具有辨识度。

 

▲王双龙:学者,文学评论家,《当代作家评论》主编,渤海大学文学院教授

 

《文艺争鸣》主编王双龙认为,梅尔是中国流放归来的第二批诗人,第一批是艾青等诗人,我们应该在一个大的背景下来研究梅尔。他说他对梅尔个人经历比较感兴趣,她一面与上帝对话,一面与世俗调情,既能把企业做好,更能把诗写好,在精神世界里有高度,在现实生活中又能处理得非常得当,是他比较喜欢的那种类型

 

▲周庆荣:诗人、学者,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散文诗作家周庆荣指出,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有一部分人是以不断的失去自己去体现自己沉默的坚强,这种沉默的坚强,经常被人忽视,甚至被当作攻击的理由梅尔和我们很多人一样,我们有一种地域身份,因为做企业会看到很多不得不接受的事,有的是半明半暗的,很多人沮丧绝望甚至流泪,我们可能出于职业训练,出于对更多的空间的一种担当责任必须要坚强,这在梅尔的诗歌中得到了体现。

 

▲冰峰:作家网总编

 

作家网总编冰峰肯定了《十二背后》是一部有重量、有文学厚度的作品,除了《马丘比丘》之外,她的短诗也很有情感力量,触动人心。

 

▲陈进:文化学者,江苏银河投资集团董事长

 

梅尔的先生陈进介绍道,梅尔因为工作原因,经常穿行于地球的心脏——双河溶洞,是亚洲最长的溶洞,已探明长度238公里,是寒武纪5亿年留给世人的作品,这种穿越带给她启发和灵感。陈进认为,梅尔的创作突破了传统山水诗歌的写作方式,她从事的是精英文化的写作,“梅尔是文学上的勇士,她把几十年的生命融于那些石头之间,我们觉得那些石头是带有感情的”。   

 

张清华教授的博士生嘉钰也研读了梅尔的诗,她发言称梅尔是个大女人,她有一种漫游气质,有自己的文学坐标,她文学的版图、精神版图很大,很宽阔,这是她以后要学习的地方。

     

北大中文系主任、教授陈晓明作为主持人,也谈了他对梅尔诗歌的看法,他说他非常有感触,觉得梅尔的诗给他非常大的震撼,所以也产生一种冲动,非常想谈几点感受。他认为梅尔《苍凉的相遇-马丘比丘》、《十二背后》、《我与你》等诗作里有一个“王权”主题,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对别人来说是一个显性的主题,对她来说是一个不经意去感受到的东西,梅尔将王权与历史、历史与自然史在诗歌中变成“我和你”的亲近关系。关于爱崇拜也是梅尔的诗里不断出现的一个主题,“她一直在辨析爱与崇拜,女人不愿意就范于一种崇拜,但是很容易从崇拜中产生爱,也很容易从爱中产生崇拜,对于印加帝国曾经的辉煌来说,帝国的王权在爱和崇拜中曾经是怎么生长过,而最终它是如何消逝为一种自然史,这是《马丘比丘》的重大主题。”      

 

梅尔在总结及答谢发言中说,非常感谢北京大学区域与传统工作坊和北京师范大学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研究中心主办这次她个人诗歌研讨会,感谢陈晓明教授和张清华教授两位老师为本次会议的举办付出的辛勤工作,也感谢各位老师、朋友、专家从全国各地到北京参加这个活动,感谢大家的指导与鼓励。梅尔说到,诗歌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营养,暗夜中可以进入心灵,使她觉得活着更加有意义 。她生动地阐述写诗的情景:“我介入到地球的内部,倾听到大地内部的声音,在几亿年的时光里,我不知道如何下笔。于我而言,词与词不过是此山与那山,句跟句也只是不同的江河。我似乎一直在恍惚与迷幻中,十二背后是我的前世,而我想书写的也不过是今生的海市蜃楼。”

 

“我不能告诉你我所有的秘密,因为我的秘密还在生长”,梅尔的诗歌正如她在《双河溶洞》题记中所写的,还在不断生长……

 

注:十二背后原本是贵州的一个风景迷人的地方,也是梅尔打造的诗歌家园,她在那里写下很多诗篇收录集中,并把“十二背后”作为诗集名。